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第944章 所谓截杀

崔仲琛那一句“容老夫想想”,原本是试图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

毕竟眼下局势太紧,他得抽身喘口气,理一理这局里到底还有没有可走的缝儿。

仔细想想,能不能从“族属未明”、“证据未确”、“言辞尚浅”这些角度里,找出点说辞来。

再稳一稳场面、稳一稳人心。

但可惜,他遇上的,是李北玄。

李北玄不是官场出身的读书人,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礼法君子。

他是现代人。

是经历过现代信息轰炸的现代人。

李北玄知道一个词,叫截杀。

这是从销售行业里传出来的行话。

也就是说,不给客户反应的时间,也不给他犹豫的机会。

毕竟客户一犹豫,就说明还有思考空间。

而一思考,就很有可能撤单、挂断、反悔。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套路。

李北玄刚参加工作,租房子的时候,就被中介这么摆过一道。

他原本是没打算当天拍板的。

可那中介舌灿莲花,一会儿说优惠价仅限一天,一会儿又说这么好的房源,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下次了。

说的信誓旦旦,斩钉截铁。

李北玄被忽悠了个昏头巴脑,当天就交了半年的房租。

结果住进去之后才得知,那中介不仅没给他优惠,反而还多要了他八百中介费……

所以,李北玄现在,完全没有理会崔仲琛那句“容老夫想想”。

他甚至都没等对方真正闭上眼,也没给半口茶水的时间。

只是笑了笑,起身绕到崔仲琛身侧。

慢条斯理的,甚至带着几分故作姿态的架势,伸手,替他把那摞案卷重新理了理。

声音懒洋洋的:“您慢慢想,不急。”

“咱们可以一起想。”

“您呢,就想想该怎么跟陛下交代。”

“而我呢,也趁这空儿,想想回京路上该怎么写折子。”

“怎么能把清河崔氏、清河陈氏、晋阳逆案这几桩事,一五一十的跟陛下说清楚。”

李北玄这话说得随意。

而崔仲琛听到这话,脸上顿时怒意翻腾。

一拍桌子,冷声呵道:“李公子,你对老夫,就这般态度?”

这句话,说得不轻。

桌边的气氛骤然一滞。

崔仲琛本想借这句给自己找回点脸面。

就算退无可退,那也不能连面子都不要。

可谁知李北玄一听,居然又笑了。

笑得轻轻松松,像是听到了一句玩笑话。

“态度?”

他笑着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然后缓缓坐回原位,伸手拍了拍衣角,斜睨着崔仲琛,像是终于不打算再绕弯子了:“我是朝廷的定远伯,圣上亲封实职官员。”

“您是什么?”

他说着,微微一顿,嘴角笑意却愈发清晰:“现在的局势明明白白,晋阳叛乱一案,涉崔姓、涉陈姓,清河、赵郡俱有牵连。”

“而就目前看来,您,清河崔氏首族,门长,九卿、前礼部尚书、名列祭酒的清议中人,正是与案有涉的关键人物之一。”

“您问我该用什么态度?”

“抱歉了,崔公。”

“我对反贼,还真就不怎么讲礼数。”

……

话音落地那一刻,室内安静得可怕。

崔仲琛的心跳,霎时间仿佛停了一拍。

他活了五十多年,向来是坐在上位的人。

自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那天起,这个姓氏就自带光芒。

朝堂之上,多少人望着崔家的鼻息行事。

士林之内,多少人以能投帖清河为荣。

而崔仲琛自己,更是年少成名。

三十岁入中枢,四十岁位列九卿,五十岁做过礼部尚书。

文会时讲经论道,诸生侧耳倾听。

名动京畿,威加公卿。

这么多年,他仗着崔家的门第,仗着自己的手腕,仗着那层世家遮天的光环,嚣张了五十多年。

连皇帝见了他,也要笑着称一声“崔兄”,敬着他的年岁、敬着他的门第、敬着那一身裘带翩然的清流风骨。

可眼下,李北玄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像一面铜镜,把所有的体面都照了个粉碎。

反贼。

他耳边回荡着这两个字,脑子里甚至一度轰鸣。

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事情,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他原本还想着,族谱一翻,旁支推出来,案子总能撇清。

还想着,拖一拖,等族里回信,等士林里有人替自己出个头,场面还能稳住。

还想着,就算卷宗在这,李北玄不过是个后辈,吓唬吓唬,终究不敢真的把事做绝。

可这一刻,李北玄的神情让他忽然明白,这小子是真的敢。

那句话不是威胁,是明明白白的摊牌。

若真让李北玄回京后在折子里写下“崔氏涉逆”,那一纸弹章就会如同雷霆一样,劈在清河崔氏头顶。

到那时,天下士人谁还会像过去那样对崔家恭恭敬敬?

谁还会在酒会文会间奉上一声“崔公”而非“崔逆”?

谁还会视崔氏为士林的栋梁,而不是一潭腌臜的祸根?

世家门第最怕的,不是牢狱,不是抄家,而是失去那份士林的推崇。

他们的权势,根子不在兵,不在钱,而在千百年来积攒下的清名和风骨。

而一旦被扣上谋逆的帽子,这根子就会连根拔起。

再也无人理会,敬重。

他若不想办法,若再试图拖延,若任由局势这样滚下去,等那份折子进了京,等圣旨一纸下来……

五十多年积攒的名望,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五姓七望,清河崔氏,百年香火,万里声誉……

到那时,怕只剩一个被天下唾弃的笑柄。

……

“崔公。”

半晌后,李北玄笑着开口道:“这千年崔氏的声誉、名望、风骨,如今啊,可都扛在您一个人肩膀上了。”

“您,可得想好了啊。”

话音落下,堂中静得能听见烛芯炸裂的轻响。

半晌,崔仲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抬起眼,望着李北玄。

苦笑了一声,摇头道:“你小子,不愧是李道正的种。”

“罢了,罢了!此事,老夫三日内,必然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如何?”

而李北玄闻言,顿时笑得更欢:“三日可不行。”

“那你说多久?”

崔仲琛瞪了李北玄一眼。

而李北玄慢悠悠的比了一个手势,道:“三……刻……钟。”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