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生,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想法,既然是这样,我尊重你们想法,我们也欢迎港资对我们投资,也会大力给予你们应有支持和尊重。”小蒋在心里咬咬牙,面上平和道。
董健桦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管这些话是真心还是假意,起码双方都没有撕破脸,为未来合作留下了余地,冲着小蒋感激点点头。
在董健桦离开后,身边秘书来到小蒋面前,问道:“他们完全是过河拆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实在是过分,要不要吩咐下去,以后拦截他们船只?”
小蒋摆摆手说道:“算了,现在那边发展势头这么猛,这些事以后恐怕还会更多,他能够亲自过来解释,已经是难得,别人未必会如此。”
从70年代开始,尤其是中美关系破冰后,很多国家和公司都纷纷跟着转变态度了,纷纷都倒向龙国这边。
这一切都是龙国靠自己实力赢得。
………
既然来到了台省,董健桦自然不可能就只是拜访小蒋这么简单,肯定也有其他事情要做。
他又专门来到了东舫航运大顾客长荣海运这里,跟创始人张荣发谈谈入股条件,这也是他这次目的之一了。
车子停靠着在长荣海运总部大楼前,很快就有人过去恭敬打开车门了。
董健桦从车上下来,张荣发立刻热情迎过来,“董先生,欢迎来到台省,欢迎来到长荣海运。”
“谢谢,打扰你们工作时间参观,实在是不好意思。”董健桦客气道。
“那里话,董先生能来参观,是我们荣幸,请。”张荣发说道,说着就把董健桦给请进公司里。
董健桦看着长荣海运公司内部装饰,笑道:“都说海运业这些年萧条,张先生这里倒是依旧风生水起。”
“哈哈哈。”张荣发笑着道,“董先生过奖了,长荣能够有现在发展都是多亏了你们这些港城船东们支持,请。”
进入到公司以后,张荣发带着董健桦参观同时又把长荣业务发展给介绍了。
从1961年,具有丰富海运经验的张荣发就决定自己创业做生意,跟几个好朋友成立新台海公司,没多久,就因为经营不善关门了。
之后,张荣发又跟其他人合资成立海运公司,专门经营台省到倭国航线。
在他监督管理下,公司得到了很多股们的信任和许可,之后又开辟东南亚航线和台美航线。
但是,由于跟股东之间矛盾,张荣发又退出海运公司。
尽管多次受挫,张荣发也没有放弃海运业,在1968年时候,张荣发创办长荣海运公司,又是老板也是船长。
刚开始,这家公司不过是80平方米而已,只有一艘十五年船龄老货船,没有顾客愿意把货交给长荣运送。
张荣发凭借自己在海运业多年关系,到处招揽顾客,几乎把价格给压到最低,用几乎没什么利润货运来积攒顾客,还给了各种优惠。
又是他这个老板亲自开船把货物给送到目的地,这样才一步步打开市场。
“长荣现在发展都是离不开张先生自己努力,我们是佩服你这样白手起家的人。”董健桦发自内心道。
他自己本身就是富二代,张长荣是创一代,才不过几年时间而已,就已经打拼出一番事业了,完全是靠着个人奋斗,这一点很值得他们佩服。
张荣发笑道:“董生,我认为只有各国贸易全球化,我们海运业才有可能走向更好的未来,还有,海运业如果只是瞄着在亚洲这篇范围也赚不了多少钱。”
过去这些华人海运都是把目光放着在亚洲之内,这就有了很大局限,始终都不好发展起来,而长荣开通台美航线,中东航线,加勒比航线,这些都让华人海运业走向深海。
长荣之后能成为华人航运业标杆,也是有迹可循。
“张先生说得对,这些海运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现在海运业发展来看,你以后以后海运业发展主流会是怎么样?”董健桦问道。
何雨柱让他可以考虑投资长荣海运业,可是也不是直接就投资,还是需要经过考察,要看看对方对行业认知才可以,要是经营理念不合,也不适合投资了。
张荣发说道:“董先生,以前在70年代之前,海运业发展好是因为跟石油相关,但是随着两次石油危机,海运业也有了衰退。”
董健桦点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两次石油危机对海运业打击都很大,让很多货轮和油轮都处于空置情况。”
“船只停着在港口,也不仅仅是停着这么简单,还需要防止船只报废,需要给一些保养费用。”
“而且这场石油危机以来,很多航运公司都是在亏本经营,从而有了很大的负债,这是行业周期衰退,想要改变这样情况,还是有些困难。”
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海运业萧条,船东公司是最麻烦,船务公司要是有远见,就能够自保。
“董先生,从这两次海运业衰退危机中,也是有机会,长荣未来是想要继续大力发展货柜班轮,打通全货柜班轮航线,放弃传统散货轮。”张荣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