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瑶和欧阳寒回到艺术馆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斜斜地洒进大厅,映在青砖地面上,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晕。艺术馆内早已热闹起来——家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陈梦瑶的几位堂姐表姐正笑意盈盈地轻声细语地介绍着展区的古典书画;另一侧,摄影组的成员正架起三脚架,为前来体验传统服饰的游客拍摄写真,快门声清脆悦耳;还有几位年长些的家人则站在展柜前,耐心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渊源,神情专注而庄重。还有一些家人们带客人们参观舞蹈室,乐器室等课室。
见此情景,陈梦瑶微微一笑,挽着欧阳寒的手臂走上前去。她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清晰:“家人们,大家都听一下,晚上我们一起去云水轩吃晚饭。”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转头望来。
“如果今晚要回沪市的,今天就把行李收拾好。”她继续说道,“要是还想买点特产或者小吃带回去,晚上我带大家去老城区的小吃街转一圈。毕竟明天就开始上班上学了,国庆假期也差不多结束了。”
“明白!”有人笑着回应,“早就想再去尝尝那家桂花糖藕了!”
“那家臭豆腐也得打包一份!”另一个声音接道。
欧阳寒站在一旁,嘴角微扬,目光扫过这群亲切又忙碌的家人,语气沉稳地补充:“时间包间安排我会发到群里,六点半集合出发,别迟到。七点准时开饭。”
家人们听了都纷纷点头,有人应声说“没问题”,有人直接转身去忙手头的事了。艺术馆里一下子又热闹起来,脚步声、说话声、翻动画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陈梦瑶轻轻拉了拉欧阳寒的袖子,压低声音说:“走吧,先上楼歇会儿,晚饭还早呢,别在这儿杵着了。”
“行啊,我也正想上去透透气。”欧阳寒笑了笑,跟着她往楼梯走。
五楼是员工宿舍区,走廊安静了不少。两人进了休息室,屋里光线柔和,窗外树影斑驳。陈梦瑶一坐下就麻利地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啪地打开,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起来,像在打字比赛。
欧阳寒靠在椅背上,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看着她那股认真劲儿,忍不住笑出声:“你这是刚落地就开工啊?不累吗?”
“累啊,可事儿得做啊。”她眼睛仍盯着屏幕,嘴角却扬了扬,“我在赶药膳比赛的计划书。这次就在云水轩办,只有我们悠然馆和云水轩之间的厨师比赛,我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环节,就两场——第一场比药膳汤,第二场比药膳菜。重点是让大家互相学点东西,评委还是上次那几位老中医和饮食专家,熟门熟路的,沟通也方便。”
“听着挺实在。”欧阳寒点点头,顺手给她倒了杯热茶,推过去,“那奖品呢?总不能光靠热情撑着吧?”
“当然有!”她终于抬头,眼里闪着光,“一等奖是一套定制紫砂炖盅,手工做的,限量款,外加三个月云水轩VIP资格,随便点单不用花钱;二等奖是养生食材大礼包,都是我们自己配的,枸杞、黄芪、当归这些,分量足;三等奖是限量版《本草纲目》复刻本,古香古色的,摆在书架上都显档次。”
欧阳寒吹了吹茶,慢悠悠地说:“奖品是不错,但要是能再加点‘硬通货’,估计报名的人更多。比如,三等奖给一千,二等奖两千,一等奖三千,怎么样?”
陈梦瑶眨了眨眼,忽然笑了:“哎哟,这主意好!钱虽不多,但图个实在,大家心里也有底。”她立马低头在文档里补上奖金部分,敲完还转过屏幕给他看,“来,瞅一眼,这么写行不?”
欧阳寒凑近看了看,点头:“清楚明了,就这么写。不过,你是不是还得把报名时间和比赛时间标出来?咱们两家店的人都得准备食材,提前通知才来得及。”
“对哦!”她一拍脑门,“我差点忘了这茬。”飞快地在文档末尾加上了时间安排:报名截止到下周三,比赛定在这个月27和28号两天。
改完又递过去:“你看,这样行了吧?”
“行,挺周全。”欧阳寒扫了一遍,确认无误,“不过,光有计划不行,你还得让人报名吧?要不要做个表格,让大家填自己要做什么菜,用什么材料,也好提前备货。”
“哎,你这脑子真灵。”陈梦瑶一边说一边新建了个表格文件,标题写着“药膳比赛报名表”,下面列了姓名、门店、参赛项目、菜品名称、所需食材和特殊工具几栏。
“等会儿打印几份,明天拿过去给他们,让大伙儿自己来填。”她边操作边念叨,“回头收上来,咱俩核对一下,需要什么药材食材还有什么锅之类的厨具,提前准备好别到时候现抓瞎。”
“聪明。”欧阳寒翘起嘴角,“那你再在表格底下加一行备注:‘如有特殊设备需求,请提前三天说明’,省得到时候有人非要用石磨磨药材,咱连石头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