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开局:召唤锦衣卫 第二百四十八章 林州决战(一)

数日后。

建平四十七年,春,云昌府城下。

烈日高悬,似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化,无情地炙烤着那已然龟裂的土地。南楚林州军今日的三轮攻势,已如狂风骤雨般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城墙上那斑驳的血迹,在烈日的照耀下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

“放箭!”随着城头一声声竭力的嘶吼,数百上千支羽箭如离弦之箭,呼啸着划破那灼热得仿佛要燃烧起来的空气。

冲在最前方的林州军盾牌手们,迅速而整齐地举起包铁木盾,只听箭矢撞击盾牌的闷响,密集得如同骤雨敲打瓦檐。然而,即便盾阵坚固,仍有一支流矢刁钻地穿过缝隙,如夺命的寒星,正中前排一名士卒的咽喉。那年轻的士兵,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直挺挺地栽倒在滚烫得能烫伤皮肤的沙土中,双眼圆睁。

“挺近!!!”

“准备!!!”

云昌府城下,南楚林州军的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天地都震得崩塌。那声音如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无休无止。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四天,对这作为战略要地的府城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了。每一次冲锋,都带着破城的决心;每一声呐喊,都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

“杀!杀!杀!“数不清的林州军士兵,如同黑色的蚁群,向着城墙蜂拥而上。他们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仿佛无数双冰冷的眼睛,注视着城墙上的守军。从城头俯瞰,那一片土色的旌旗,连成无边的海洋,宛如汹涌澎湃的怒涛,将云昌府城三面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

黄巾军三十六方渠帅之一,赵弘丰站在城楼之上,紧握着刀的手,微微颤抖着。他身上的甲胄,满是刀痕箭伤,层层叠叠的血迹早已干涸成黑褐色,像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连续五日的激战,让他感到手中那原本得心应手的环首刀,此刻重若千钧。每一次挥动,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大汉府征召人物:赵弘,东汉末年南阳黄巾军重要渠帅,他临危受命,迅速整合残部,聚众达十余万,据守战略要地宛城,成为东汉朝廷的心腹大患。赵弘治军有方,凭借宛城坚固城防,率黄巾军与朱儁、徐璆等东汉名将率领的精锐部队展开数月对峙,多次击退敌军进攻。尽管最终在惨烈的攻防战中被朱儁所杀,但其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与领导魄力,有力延续了南阳黄巾军的抗争,在黄巾起义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

他目光凝重地望着城外如潮水般不断涌来的敌军,那土色战袍在热浪中疯狂翻卷,仿佛一片正在熊熊燃烧的热土田,炽热而又危险。城下,三十架云梯同时如巨兽般抵上城墙,包铁梯头砸在青砖上,迸出点点火星,那声音在这充满杀伐的战场上,格外刺耳。

“滚油准备!”赵弘的声音,已经嘶哑得不成样子,仿佛是从干裂的喉咙里硬生生挤出来的。他右臂的伤口,又开始渗出血丝,三天前那支弩箭留下的创伤,在这高温的炙烤下,发出阵阵钻心的刺痛,可他却浑然不顾,一心只系着这摇摇欲坠的城池。

云昌府城西门瓮城内,二十口大铁锅正剧烈地沸腾着,散发着恶臭的黑油在锅中翻滚,仿佛一群疯狂的恶魔在咆哮。

头裹黄巾的壮丁们,费力地用长柄木勺不断搅动着,防止油脂凝结。几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抱着成捆的干柴,在热气蒸腾中穿梭其间。他们瘦小的身躯,被热气蒸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却依然咬着牙坚持着,稚嫩的脸上满是坚定。

“渠帅,城门右翼又上来一队生力军!“传令兵王虎,满脸血污,仿佛刚从血池里爬出来一般。他的声音,因为疲惫与紧张,变得嘶哑而尖锐。

赵弘急忙望向东方,果然,又有一支林州府军如黑色的洪流,投入到了这惨烈的战场之中。他咬了咬牙,那牙齿间似乎都要迸出血来。

转头看向城内,那些世家大族派来的家兵,和临时征召的壮丁,正乱哄哄地涌上城墙。这些未经战阵的新兵,面色惨白如纸,有的人甚至还未与敌人接触,双腿便已发软,像是被抽去了骨头。

“让他们守住缺口!“赵弘厉声喝道,那声音如同炸雷,在城墙上空回荡:“告诉各伍佰,千夫长,后退者斩!”语气中透着无比的决绝与威严。

“让第二预备队上城!“赵弘一把扯下汗湿的头巾,那头巾早已被汗水和血水浸透,沉甸甸的。他大声吼道:“告诉他们,再守半个时辰,太阳落山前敌军必退!”

王虎领命而去,赵弘则一拳狠狠砸在城垛上。青砖上的血迹尚未干透,沾湿了他的指节。

“这么多天了,林州军果然强悍。”赵弘低声呢喃,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再这样下去,府城怕是就快要守不住了,无论如何一定要撑住。”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呜——”突然,一阵嘹亮而又带着几分凄厉的军号声,从城外传来,如同厉鬼的嚎叫,让人毛骨悚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