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清末小旗兵 第556章 回城进行时

既然决定要回北平,准备工作就该做起来了。

先打开关文慧当年留下的文件袋,把接头的流程背下来。

再从库房里倒腾出一个手提箱,这还是当年罗旭从日本回来的时候改装的那个呢。

就是两侧带夹层的,旭大爷用它从日本带回来两把镜面匣子,还有一堆的子弹。

付宁把箱子好好擦了擦,把那个绝密文档放进了一侧的夹层,另一边放的是接头要用到的东西。

把桂平给他做的良民证拿出来,看了看那上面职业那一栏写的是:查理洋行职员。

好吧,查理早已回国,而国内还有他的传说。

洋行职员肯定不能穿得像个老农民,付宁又开始翻箱倒柜,把早年间穿过的长袍、西装都鼓捣出来。

打了热水来把手泡在里头,等表皮泡软了,把干皮蹭一蹭,指甲缝儿里都刷干净了,茧子是一时半会儿消不了,至少表面上不能伸出去就让人看出来是双下地的手。

他的箱子里一直有一封信,过一阵子就更新一下。

上面写的是,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试验场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这两年他一直在带学员,晨丰二号和三号都已经实现了异地育种,就算他没了,也不影响大局。

晨丰系列从诞生那天起,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公开的,现在在西南、西北的联合大学里都有以此为基础的研究。

泱泱中华从来不缺做研究的人,没有他,一样能培育出好的品种。

而这个试验场就交给边区政府了,苗诚和苗义都跟了他二十年,不管是谁都可以做好这份工作。

当然如果这个试验场没有存在的价值了,那么还请安置好住在这个山沟儿里的人。

付宁把信看了两遍,觉得没有疏漏了,就把信封了口儿,放在箱子一打开就能看见的地方。

不是他心存死志,真的是这个时候活着不易,死可是太容易了。

都不用出门儿,在屋里待着,天上都会掉炸弹。

他只能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

把这里收拾停当了,跟二香交待了一声儿,他就打算出门儿了。

二香不放心,一路追着问,要不要她陪着一起去。

付宁当然不会让她涉这个险,两个人说着话一推院门,就看见倪墨蹲在他家房檐底下等着他。

看见他进来了,年轻的党代表站起来,扽了扽身上的衣服,“叔,你要出门?去哪儿?”

“不是你该知道的事儿。”付宁领着他们俩进了屋,指了指还在炕上清醒一阵儿、昏睡一阵儿的孙好田。

“二香,等我走了,你得过来照顾他几天,别夜里发了烧都没人知道。”

“行。”二香回答的干脆。

而倪墨还没有放弃,也看了老孙一眼,“叔,他一来你就走了,是有什么消息要传递吗?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你跟我去?!

快歇着吧你!

你往哪儿一站,日本人可是省事儿了,你都不用开口,一个眼神儿,我就暴露了!

但是倪墨这个刨根问底的毛病得改,付宁用手点了点他,“你是不是得把保密条例抄几遍,记住了,不该问的别问!

这些日子闲的没事儿,把那些生活会、学习会的笔记都拿出来念念。”

倪墨老实了。

出门儿身上不能没钱呢,付宁倒是有点儿大洋,可这玩意儿要是露了白,不用等日本人动手,沿途的土匪就把他做了。

所以他找祝心华给他找了点儿兑换票儿,路上万一有点儿事儿,手里灵泛。

等到走的那天,天刚蒙蒙亮,付宁就换上了体面的棉袍子,戴了顶礼帽,提着手提箱,悄无声息的就顺着山路离开拾福峪了。

祝心华执意要送他,牵着匹骡子在山口等他。

本来付宁也是拒绝的。

但是祝心华说,您要扮一个洋行的职员,从这山里自己腿儿着出去,整个灰头土脸,可就不像了。

付宁想了想答应了,他骑在骡子上,祝心华在地上牵着牲口走。

虽然他们谁都没告诉,但是拾福峪里的人们都悄悄的站到了门口儿,目送着他们远去。

谁都没说话,但是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付宁坐在骡子背上,跟祝心华说,要是过了一个月他都还没有回来,就打开他屋里的箱子,里面有安排。

祝心华什么话都没接,只是最后说了一句,“叔,我们还等着你回来过年呢。”

付宁拍了拍他的肩膀,提着箱子,顺着人流走进了保定火车站。

手里有正正经经的证件,他这一路上都还顺利。

等火车停靠在永定门车站的时候,付宁突然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下了车,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检查,他提着箱子站在车站广场上,对着排着队的洋车夫一招手。

“爷,您回来了!今儿个上哪儿啊?”

听着这久违了的乡音,付宁眼眶一热,咽了口唾沫,把颤抖的声音压下去。

“去平明日报社。”

“好嘞!您老坐稳了,咱们走着!”

黄包车骨碌碌的跑起来了,速度可是比不上以前。

这城里的车夫现在都吃不饱,能出车的都是扎挣着,脖领子上别着布条,写着他们是哪个车厂的,还有年纪、住址和身体状况。

付宁把手搭在箱子上,默默的打量着这座他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

街道上人是不少,但都是行色匆匆,路边的店铺有一半都关着门,招牌好像都不亮了似的。

车站到报社并不是很远,付宁给了车钱,走进报社表示自己想在副刊上登个启事。

而且必须登在明天一早出版的副刊上,他可以加钱。

有钱什么都好办。

第二天一早,付宁就在《平明日报》的副刊上看见自己这则启事:

本人已抵平,兹定于三日后在望海楼宴请亲朋,望周知。

把报纸叠整齐了,付宁在这天的下午三点,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走进了什刹海边儿上一个叫静海的茶馆儿。

找了个临着水面的座位,他要了两碗茶水,把报纸放在右手边,那则启事朝上,一块儿黄铜的怀表放在左手边。

然后就是静静的等待。

直到茶博士招呼客人的声音传来,付宁无意间往门口一看,整个儿人立刻就绷直了。

怎么是他?!

他为什么来了?!

现在怎么办?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