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女皇武则天 第356章 凝聚

恭陵地宫早已修建完毕,规制恢弘堪比帝陵,

墓道两侧的石壁上,雕刻着日月星辰、龙凤呈祥等祥瑞图案,

皆是能工巧匠耗时半年精雕细琢而成,每一笔每一划都尽显庄重。

李治缓缓走到灵柩前,颤抖着伸手抚过锦缎,

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积压多日的悲痛瞬间决堤,

泪水终是忍不住滑落衣襟。

他哽咽着对武媚娘说:

“弘儿自幼聪慧,心怀仁善,朕本盼他能带领大唐再创盛世,

奈何天不假年,让朕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武媚娘同样伤心不已,扶着李治的胳膊,眼眶通红却强忍着不让泪水滑落:

“陛下,”

她声音一顿,喉间哽咽难掩,

“臣妾亦是肝肠寸断!”

裴蓉蓉更是哭的不能自已,

自李弘去世之后,她几次想要随李弘而去,

武媚娘了解她的个性,早就叮嘱粉平和青禾好好照顾她,

处理朝政之余,还会时长开导她:

“蓉蓉,莫要再寻短见。

弘儿在世时,最是疼你护你,

他若知道你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九泉之下也难安心。

你若真念着他,便好好替他活着,

替他看看这大唐的万里河山,

他生前总盼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你好好活着,把这些都看在眼里,

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念想,也是他最想看到的啊。”

武媚娘的话让裴蓉蓉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此时看着李弘的棺椁,裴蓉蓉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双手抚摸着棺椁,连呼吸都带着颤抖。

她望着那覆盖着明黄锦缎的棺木,

仿佛还能看见李弘往日温和的模样,

喉咙里堵着浓重的悲意,却发不出完整的声音,只能断断续续地呢喃:

“殿下……”

话未说完,便身子一软,险些栽倒,

幸得身旁宫人及时扶住,她却仍是望着棺椁,

哭得肝肠寸断。

裴炎等大臣躬身劝慰:

“天皇天后节哀,孝敬皇帝虽逝,但他的仁心惠政仍存于万民心中,

太子殿下亦会承其遗志,护佑大唐。”

李治点点头,命人取出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纪》,当众宣读。

文中字字句句皆是对李弘的思念与赞誉,

从其幼年束发受书、笃志好学,写到成年辅政、体恤民情,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场众人无不动容,纷纷垂泪,哀戚之声萦绕恭陵,久久不散。

待宣读完毕,灵柩在禁军的护送下,缓缓送入地宫。

李治亲自上前封墓,指尖触碰砖石的瞬间,似是与爱子做了最后的告别。

直至暮色沉沉、残阳如血,他才登上辇车返程长安。

仪凤元年,闰三月,

本应是草芽初绽、风拂新绿之景,然今年却异于往昔,

凛冽西风卷着黄沙,掠过尚未返青的草原,更裹挟着吐蕃铁骑来犯的急报。

鄯州、廓州、河州、芳州四州守军连番告急,一道道染着烽烟的战报,

以八百里加急之速飞抵长安,堆叠在紫宸殿的御案之上,

墨迹仿佛都带着边关的寒意。

李治端坐龙椅,指尖抚过战报上“吐蕃十万大军压境”的字样,脸色愈发凝重。

他本已筹备半载的封禅泰山之事,

仪仗、祭品、随行官员皆已妥当,只待四月吉日启程,以彰显大唐盛世气象。

可如今边尘骤起,山河告急,封禅之仪纵是筹备得再周全,也只能暂且搁置。

他猛地将手中战报掷于案上,

“吐蕃蛮夷,素来狼子野心,屡犯我大唐疆土!

今番竟敢大举来攻,陷我四州于危难,朕岂能坐视家国百姓受此践踏!

传朕旨意,封禅之事即刻停止,

朝中诸事皆以备战为先,粮草、军械、兵员,务必火速调配,不得有半分延误!”

满朝文武闻声皆躬身俯首,齐声应道:

“臣等遵旨!”

殿内气氛肃穆,唯有衣袂摩擦的细微声响,衬得边关的危机更显迫在眉睫。

裴炎率先出列,他身着绯色官袍,面容沉稳,上前一步奏道:

“陛下英明。

吐蕃此番来势汹汹,军容强盛,

鄯州等地守军虽拼死抵抗,奈何兵力悬殊,已然捉襟见肘。

若不速派援军星夜驰援,恐河西防线难以为继,还请陛下早定帅选,领兵西去!”

李治缓缓点头,裴炎所言正是他心中所忧。

吐蕃乃西疆劲敌,多年来与大唐时战时和,此次骤然发难,显然是有备而来。

援军必须尽快出发,可统帅之位至关重要,

既要能镇住军心,又要让朝野信服,

人选着实需要审慎考量。

他目光扫过殿下文武百官,沉声道:

“裴相所言极是,援军之事刻不容缓。只是——何人为帅,方能担此重任?”

话音刚落,武媚娘缓步走出,身姿雍容,目光锐利如炬。

她目光从幼子李旦身上略过,

而后对着李治微微躬身,而后朗声道:

“陛下,吐蕃连下四州,河西之地危在旦夕,此等局势,

帅印既需有震慑之威,亦需有安抚之效。

依臣妾之见,不如任轮儿(轮儿就是李旦,时名李旭轮,不过我们习惯称呼他为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统辖援军前往河西。”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有片刻沉吟,

尤其是李旦,

他听闻武媚娘所言,

端立在朝臣之列的身形微微一怔,

少年人的眼底先是掠过猝不及防的惊讶,

他虽也曾研读兵法,

却从未想过父皇与母后会将“凉州道行军元帅”,这等关乎边疆安危的重任交予自己。

转瞬之间,惊讶便被郑重取代,

他悄悄挺直了脊背,目光望向武媚娘时,满是孺慕与坚定,

就像在无声回应母亲的期许,也暗暗在心中立下誓言,定不辜负这份信任。

裴炎眼随即出列附和:

“天后此计甚妙,臣附议!

吐蕃乃西疆劲敌,此次来势汹汹,

军中将士远戍边疆,听闻敌众我寡,难免心有顾虑,恐生怯战之意。

若让相王挂帅,便是向全军、向天下昭示‘朝廷与将士共守边疆’的决心,

将士们见皇子亲赴前线,

定会觉得朝廷对此战极为重视,

绝非虚应故事,如此一来,

军心自会凝聚,将士们必能同仇敌忾,

奋勇抗敌不在话下!”

——————分界线

很多宝子的章评都没有及时在后台呈现,有的过了很久才看到,

故而有时候宝子们的评论阁主未能及时回复或者没能回复,

请宝子们谅解哈。

继续求催更好评发电哦!

谢谢宝子们!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