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看着贾宝玉:“半年没见,你一点儿也没出息。”】
【贾宝玉道:“诶,妹妹可变得有出息了。”】
【“不但个儿也长高了,还学会办事了。”】
【贾宝玉从怀里取出一串珠,放到林黛玉手上:“这是北静王送我的礼物,我给你留好长时间了。”】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它。”林黛玉嫌弃地将串珠丢到一旁。】
弹幕:
——“哈哈哈哈,臭男人,苏辰打这几个字的时候,真的不会笑出来吗?”
——“北静王爷:有被冒犯到。”
——“半年了还有味儿?”
——“林妹妹有个性,这可是皇上亲赐的东西。”
——“皇上:你觉得你很幽默?”
——“反啦!反啦!抓!给我把这个人抓住!别让她跑咯!”
【王熙凤屋中。】
【一家人正在吃饭。】
【贾琏唤下人:“快盛饭来,吃完了还要到珍大爷那儿商议事情呢。”】
【“是。”丫鬟盛饭去了。】
【同桌吃饭的王熙凤问贾琏:“刚才大爷找你什么事?”】
【贾琏道:“就为大姐省亲的事。”】
【王熙凤高兴道:“这么说,省亲的事准了?”】
【贾琏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
【一旁的赵嬷嬷激动道:“阿弥陀佛,原来是这样。”】
【“这么说,咱们家要准备,迎接咱们家的大小姐啦。”】
【“那还用说。”贾琏挑着菜。】
【王熙凤高兴道:“若真这样,我可要见大世面啦。”】
【“听说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南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
【“偏我生的晚,没造化赶上。”】
【赵嬷嬷感慨回忆道:“那可真是啊,千载难逢。”】
【“记得那时候啊,我刚记事。”】
【“咱们贾府在姑苏一带啊,修造海舫,修理海塘,只为接驾一次。”】
【“那银子花的呀,跟淌水似的。”】
——“皇帝南巡就要哗啦啦花银子,他们还这么高兴?”
——“跟现在办奥运会一样一样的。”
【听着这里,王熙凤连忙放下酒杯,炫耀道:“我们王府也接过一次驾。”】
【“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之事。”】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王家的。”】
【赵嬷嬷奉承道:“如今还有个口号呢,叫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
【“这说的,就是奶奶家的事了。”】
【“对了,还有江南的甄家。”赵嬷嬷走到贾琏身边,继续向二位主子说道。】
【“独他家呀,就接驾了四次。”】
【“要不是亲眼所见,跟谁说,谁也不信呐。”】
【“别说那银子成了泥土,凭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填海的。”】
【“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他们家怎么那么有钱呢?”王熙凤问道。】
【赵嬷嬷回答:“告诉奶奶一句话吧,这不过是用皇上家的银子,往皇上身上使罢了。”】
【“谁家有那么多闲钱,买那个虚热热闹去啊。”】
——“胡说,说这话不怕杀头吗?”
——“赵嬷嬷你的知识层面太高了哈哈哈哈。”
——“不敢想象,这都是些什么样子的富贵人家。”
——“苏辰为我们打开了天宫一角,咱们读者也算是误闯天家了。”
——“凤姐家里也不简单哟,都是供奉皇室的官。”
【说话间,香菱进屋来:“二奶奶,我们太太说,问奶奶吃完饭没有。”】
【“噢,你先去吧,我知道了。”王熙凤回答道。】
——“香菱?不就是甄家的吗,赵嬷嬷说的是这个甄家?”
——“这些丫鬟感觉作用基本就是电话。”
——“真讽刺啊,富贵人家的小姐,现在也只能来贾家当丫鬟了。”
【王熙凤漱好口,出门来,迎面撞上贾蓉。】
【“婶子。”贾蓉上前打招呼。】
【“什么事?”王熙凤问。】
【贾蓉道:“我父亲打发我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好了,从东府花园起,转到北边。”】
【“丈量了三里半地,盖省亲别院。”】
【贾琏出来道:“这个主意才是正经,省事多了。”】
【贾蔷上前道:“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些乐器行头的事,大爷派了侄儿去。”】
【“你?”贾琏剔着牙,不屑道,“你行吗?”】
【贾蔷谄媚道:“侄儿学着办就是了。”】
【王熙凤对贾琏道:“你也太操心了,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跑吗?”】
【“依我说,就很好。”】
【自家媳妇儿来劝,贾琏立刻宠溺地对王熙凤道:“你说得对,我不过替他们筹算筹算。”】
【贾琏回过头问贾蔷:“你下江南,银子动哪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