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第1053章 家常菜、全国第二、输在珍(47)

第二天一早,京都大会堂里格外热闹。

全国三十四个地方代表团齐聚,鲁、川、淮扬、湘、粤、闽、徽等八大菜系的上百位顶尖厨师身着厨师服,各自带着趁手的工具。

大赛评审委员会阵容更是亮眼,既有深耕烹饪数十年的各地名厨,也有饮食研究领域的教授学者,还有几位社会名流坐镇,每一位都对吃有着极高的品鉴水准。

主持人站在台上,拿着话筒清晰地介绍比赛规则。

“本次大赛为期四天,今天上午各代表队先熟悉场地、准备食材,上午十点正式开始首轮比拼,四天内分批次完成菜品制作。最后一天将根据各位师傅的综合分数排名,公布获奖名单!”台下掌声雷动,刘红昌心里过了一遍菜品流程。

他选的食材都是市场常见的新鲜货,不像沈辽代表团那位师傅,光准备的食材就透着奢侈。

十点一到,后厨立马响洗菜,切菜,刷锅的声音。

刘红昌先从箱里拿出处理干净的大肠,准备做第一道菜九转大肠。

他刚拿起刀,就听到旁边传来砰的一声闷响,搞得周围几位厨师都看了过去。

是同属晋省代表团的白宝山大哥,他正对着眼前的煤气灶皱着眉,手里还拿着火柴,明显是吓到了,头发都被烧没了一块。

“这咋嫩损嘞!这甚情况啊?这个火怎么开?我之前在老家后厨用的可都是灶火,这玩意儿我没碰过啊!”

扛着摄像机的摄影师就站在旁边,只负责记录画面,一句话也没说。

刘红昌见没人搭话,放下手里的刀,快步走到白宝山身边,指着煤气灶的阀门。

“白大哥,这个叫煤气灶,你先把下面的阀门拧开,再划一根火柴凑到火口,点着之后转这个旋钮就能调火大火小了,你试试,不难。”

白宝山赶紧点头,连声道谢。

“谢谢啊红昌兄弟!我琢磨琢磨,你快回去忙你的,别耽误你做菜!”

刘红昌笑着应了声,回到自己的操作台继续处理大肠。

没过多久,白宝山就按着自己的经验掐算着时间,把蒸好的鱼端出了蒸锅。

他将鱼装盘,撒上葱花、淋上热油,随后端着盘子快步送到评委席。

此时评委席上,为首的皇室后人溥节正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鱼肉仔细查看。

刚碰到鱼肉,他就皱了皱眉,抬头看向其他评委。

“大家过来看看,这个鱼是不是没熟啊?”

旁边几位评委也纷纷拿起筷子弄了弄、随后都摇了摇头。

一位白发老厨师。

“鱼肉内里还带着血丝,确实没熟。按规则,这道菜只能给零分了。”

白宝山站在旁边,脸都红到了耳根,倒了大霉了,他怎么就是排第一个了,没有用煤气的经验啊。

后厨里热闹得像开了锅,可刘红昌耳朵尖,还是清晰听见了评委席传来的零分通报。

他悄悄抬眼瞥了眼不远处的白宝山,这事也不能全怪白师傅,毕竟他是头一个上台的,对煤气灶的火候把控不熟,没把鱼蒸熟也情有可原。

再说这是第一届全国大赛,能让评委打出八分就算成功,零分不过是吃了先上的亏。

有了白宝山的先例,后面参赛的厨师都学聪明了。

宁愿把菜做老点、过火些,也绝不敢让食材带着生被端上去,后厨里的蒸菜、炖菜,都比平时多焖了好几分钟。

刘红昌的顺序排在鹿鸣春饭店那位刘师傅后面,等对方把辽菜菜品端上去,才开始最后整理自己的四道鲁菜。

他早听说辽菜以鲁菜为底子演变而来,最讲究用飞禽走兽、山野珍馐。

虎肉、熊掌、飞龙、鹿筋、狍子肉,都是寻常人难得一见的食材。

可这类野味大多带着腥、臭、骚味,得用火腿、老鸡、干贝熬出的高汤反复去味,吃的本就不是食材本身的味,而是那股子鲜嫩口感。

等日后动物保护法一颁布,这位刘师傅没了野味食材,手艺怕是得折损一半。

很快,刘师傅的兰花熊掌、游龙戏凤、红梅鱼肚、凤腿鲍鱼就端上了评委席。

几位评委盯着盘子里从没见过的菜,手里的筷子都顿了顿。

别说吃,有的人连见都没见过。

尝过之后,众人更是面面相觑,一位老教授先开口。

“这菜咱们都没吃过,没个参照,实在难评好坏啊。”

另一位厨师评委点头附和。

“去味做得确实好,没半点腥气,味道是不错,但好不好到满分,不好说。”

就在这时,溥节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走到菜品前仔细看了看,又夹了一筷子熊掌尝了尝,语气笃定。

“这道兰花熊掌,我幼时在宫里吃过。论手艺,宫中御厨都不如这位刘师傅!这道菜,我给满分!”

有了他这话,其他评委像是有了准星,纷纷给兰花熊掌打了满分,这道菜最终以全满分的成绩通过评审。

刘红昌站在台下看着,心里也忍不住佩服、现在还能吃到正宗辽菜,再等到八九年之后、辽菜成了非遗,想吃也难了,得好好珍惜这机会。

终于轮到刘红昌的菜品上场。九转大肠”而不腻、酱汁浓郁。

葱烧海参鲜醇入味、海参弹牙。

红烧狮子头、一品豆腐。

评委们逐一品尝后,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终给出九点五分的平均分。

第四天比赛结果公布,刘红昌得了第二名。

他倒不觉得遗憾、自己的菜在味道上早就是超出常人水平,唯一比不过的,就是辽菜那山珍野味的珍,食材上差了一截,能拿第二已经很好了。

大会堂内的,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

刘红昌穿着厨师服,快步走上领奖台,双手从那位画了圈的领导手中接过特制的景泰蓝大奖杯。

不得不说他的心情是激动地。

接过奖杯还握了握手。

杯身刻着全国厨师大赛的字样,还有一本红皮荣誉证书。

摄影师举着相机凑过来,咔嚓声不断,他笑着挺直腰板,把奖杯和证书抱在怀里,站在领导后面,照了可以引以为傲的照片。

八三年第一届厨师大赛合影、参考

左边的一等奖的奖杯,右边的是剩下九个优秀厨师的奖杯

颁奖参考

这场准备了许久的比赛,总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到招待所时,文良初正蹲在床边收拾行李,帆布包已经装的差不多了。

见刘红昌进门,他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灰。

“小刘,可算见着你了!你这手艺真没的说,在参赛的师傅里你最年轻,才二十九岁,正是好时候,下次比赛冠军肯定是你的!怎么,还沉浸在喜悦里,不想回宁州啦?”

刘红昌把奖杯和证书放在床头柜上,笑着摇头。

“文哥,我打算再在京都待两天,办点事。你先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文良初点了点头,拎起行李跟他握了握手,又叮嘱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