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快穿影视剧之老丁和江德福是连襟 第791章 甄嬛传、堂前教子,枕边教妻(35)

沈眉庄这一胎生产得还算顺利,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此刻她躺在床上,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精神状态还挺好,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依旧神采奕奕。

沈眉庄笑着,看着他们父子。

“皇上,看看小阿哥,这手真的有劲,抓着自己皇阿玛的手指就不放了。”

胤禛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新生儿的抓握只是本能反应,别说是自己,换做任何一个小太监伸手,孩子也会抓。

弘映模样皱皱巴巴的,像个小猴子,想来是出生时比弘晟轻了些。

“这小子还真挺有劲啊。”

胤禛说着轻轻把孩子抱了起来,逗弄了几下,随后把孩子递给乳母,吩咐。

“带七阿哥去喂奶吧。”

“眉儿,生产完身体可有不适?朕让太医这几天每天过来给你请安脉。”

胤禛转身接过采月递来的补气血的中药汤。

“来,朕喂你。”

采月赶忙将沈眉庄扶起,在她身后垫上被子,让她能舒服些。

沈眉庄看着亲自喂自己喝药的皇上,心中幸福。

皇上有众多妃子,自己能得到如此相待,已经是非常知足了。

她微张开嘴,准备喝药。

药一入口,苦涩的味道瞬间蔓延开来,她的脸立刻被苦得皱成一团。

胤禛见状,轻轻吹了吹药汤。

“快些喝,朕让采月已经准备好蜜饯了。”

沈眉庄很快将一碗药喝了下去。

紧接着,蜜饯就被塞进她嘴里,随后又喝了些清水漱漱口。

胤禛还贴心地陪着她一起吃了一顿月子餐。

温嫔刚生产完,皇后那边也需要静养,都不便留宿。

因为有乳母的原因,她们不用亲自喂养,但是也满足了他、下了朝,时不时的得过去帮忙排空粮食袋,要不然涨得难受、孩子没迟到,他倒是吃得饱饱的。

胤禛从这里离开后、决定去翊坤宫。

在这后宫之中,雨露均沾,是责任、也是对后宫这些女子的爱和安抚。

就年世兰那个小心眼,知道了皇后生了嫡子还不一定在宫里,怎么蛐蛐呢。

此次前来,一是安抚她的情绪,二也是关心她腹中的孩子。

没有让宫人通报,他直接走了进去。

年世兰已经怀孕了六个月肚子鼓起不是很大,此时她卸了旗头,披着头发,洗漱完、闭着眼睛、靠在榻上、宫女正在给她揉着腿、美貌与傲气依旧不减。

他走过去直接让人走开,接替按腿的活,揉着有些水肿的小腿。

“哎呀,轻点,糊涂东西、手怎么没轻没重的,颂芝让她出去,换个人。”

见没有动静、这三天她的心情,七上八下的、心烦的很,阿哥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出来,她这肚子里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她这才睁开眼睛,就看到按腿的居然是皇上!

她惊得不行,眼睛瞪得大大的,神情呆呆的、下意识护着肚子。“皇上,您怎么来了?”

他抓着年世兰有些水肿的脚,帮她按摩。

“朕也是糊涂东西?本来想着放心不下你、过来看看、不想让朕来,那朕走好了。”

年世兰赶紧坐了起来,一把拉住他的腰带。

“皇上、臣妾是高兴地,还有、恭喜皇上喜得两位小阿哥、臣妾羡慕得紧、六阿哥的洗三礼办完了?想起臣妾这个被禁足的人了?”

年世兰挣了两下没挣开,声音却软了些。

“臣妾可没有皇后娘娘那般福气,生个儿子就能昭告天下开恩科……”

胤禛打断她,指尖力道不轻不重。

“世兰、咱们的孩子马上也要出来了,你不要羡慕、你在朕心里永远都是那个特殊的。”

“若是个阿哥,朕就下旨封你为贵妃;若是个公主,就叫她明华,封为公主,都是朕的心头肉。”

年世兰的眼泪“啪嗒”掉在他手背上,烫得他心里一缩。“皇上说的可是真的。”

胤禛抬眼看她,目光沉了沉。

“真的、朕禁足你,是护着你。朝堂上的事,你哥哥的事,朕自由安排,安安稳稳把孩子生下来,比什么都强、之前是朕对你太过放纵,让你恃宠而骄、堂前教子,枕边教妻、以后朕会好好教导你、让你知道为妻的本分,咱们夫妻好好过日子、让后宫子嗣繁茂起来、也让朕能安心管理前朝的事。”

她知道自己任性,也知道哥哥在外头不让皇上省心,自己也给哥哥写信了,可每次见他对别人好,心里就像被猫抓似的。

忽然听到他嘴里说的、妻!

年世兰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眼泪,别的话她没听到,只听到了,后面的那个妻字,皇上当她是妻!

刚才还哭的梨花带雨,气鼓鼓的,忽然心情就好了。

年世兰被哄得开心,笑容藏都藏不住、直接坐了起来,然后凑到他耳边小声嘀咕起来。

“那……你今晚在这儿歇着?”

“你可以吗?”

“臣妾问了太医,可以的、只要皇上注意些就好。”

世兰果然是把他放到了第一位的,为了顾虑他的情绪,都去问这种事了,真的是后宫里独一份的。

“好,那今晚朕就不走了。”

朝堂上,他正坚定地推动着三项意义深远的基本国策——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这三项政策,就是三把利刃,直指大清王朝潜藏的诸多弊病。

田文镜和孙嘉诚两人性格互补、被安排到河南推行新政。

河南被选为新政的试点、将在这里重新丈量全国土地。

他就知道、推行新政、肯定是有阻力而且还不小。

他现在做的事,无疑是触动了与之同属官僚阶级的士大夫集团的核心利益,而且还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公然作对。

土地兼并这一现象,历来是一个国家走向末路的开端。

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到天灾人祸,百姓生下来就得交人头税,不管你有没有房地,就得交,交不起人头税。

那就得卖儿卖女,卖地、百姓沦为佃农,生活困,国家根基动摇。

为了不让百姓被士绅地主贵族集团所蒙蔽,雍正早有布局。

老十三收养的那些孤儿院的孩子们,在李卫的安排下,这数百人奔赴各地。

深入民间,向全天下的百姓宣扬新政的好处,将新政所蕴含的利民思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也能有效避免那些士绅地主贵族集团、让那些个识文断字的文人,通过写小说,往他脸上抹黑,故意编排他,把天下人蒙在鼓里。

新政的推行有阻碍是正常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