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方梁国王僧辩、陈霸先两位大将展开生死内斗时,西魏朝廷也上演着差不多同样的剧本。
557年正月初一,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登上西魏天王之位,改国号为周。是为北周。
宇文觉只有15岁。
宇文泰死前封44岁的侄子宇文护为晋国公、食邑一万户。
按照宇文泰遗嘱,宇文护升任大司马,成为首席辅政大臣。
宇文泰生前建立的“府兵制”,是君臣共享国家的制度。
一言以蔽之,就是皇帝暨宗室,与八柱国、12大将军共同拥有、治理国家。
当时的北周朝廷,皇帝宇文觉、大司马宇文护之下,勋贵暨掌权者最高级别的,就是原八柱国中健在的几位。
八柱国中已去世的是:李虎(551年),元欣(554年),宇文泰(556年)。
健在的是:
李弼,太师,赵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太傅、大冢宰(大丞相),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独孤信,太保、大宗伯,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于谨,大司寇,燕国公,食邑一万户。
侯莫陈崇,大司空,梁国公,食邑一万户。
当年八柱国初设时,即有亲疏远近、派系端倪。
元欣是元氏皇室代表,只有象征意义、无实权,自成一派。
于谨是宇文泰(宇文家族)的忠实幕僚,不与他人结盟。
李弼、侯莫陈崇有共同背景:二人都是原秦州刺史侯莫陈悦的对立面。
侯莫陈崇与侯莫陈悦同族,但在族内是竞争关系,被宇文泰利用。
无论是族里还是武川集团内,侯莫陈悦死、侯莫陈崇上位。
侯莫陈悦与宇文泰是竞争关系。他与高欢合作,杀贺拔岳、图谋宇文泰权力。
李弼是侯莫陈悦的姨父。在宇文泰发誓为贺拔岳复仇时,李弼主动做了二五仔、出卖并攻打甥侄侯莫陈悦,投靠了宇文泰。
因为这点渊源,李弼和侯莫陈崇自然成为盟友。
武川系势力原是贺拔家族的产业。
赵贵、独孤信都是贺拔氏家族的猛将。
贺拔氏三兄弟,老大贺拔允先后待在尔朱荣、高欢主宰的朝堂,老二贺拔胜左右站队、出征四方,老三贺拔岳成为武川系首领。
赵贵来头极大,他曾是尔朱荣的亲信,是与贺拔岳、高欢等人平级的人。
尔朱荣派他跟随尔朱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将领一起出关中、陇右,其实负有监督使命。
独孤信是贺拔胜的副手,李虎、杨忠是独孤信的小弟。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杀后,李虎立即去向荆州刺史贺拔胜报信。
如果贺拔胜舍得放下荆州产业,到关中、陇右接收贺拔岳的势力,应该无人敢有异议。
那样,二十几岁毛头小子宇文泰就没机会成为武川系首领。
但贺拔胜一辈子多次站在风口浪尖,却从没选对过一次。
他选择坚守荆州观望长安,只是派独孤信去与宇文泰竞争。
结果,赵贵全力支持宇文泰。独孤信不是对手。
因此,在宇文泰事业一路做大的过程中,赵贵稳坐第二把交椅,有时俨然与宇文泰有平等话事权。
赵贵的力量强大,但有自知之明,对宇文泰十分维护。
作为首领的宇文泰,从没想过要对赵贵怎么样。
他只是趁着李弼几次立下大功,将李弼推到太师位置上,压赵贵的太傅一丝丝。
宇文泰知道一点,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宇文觉年纪小、实力太弱,要是赵贵肯真心辅佐宇文觉,那自己死后宇文家的江山也不用担心。
只是,宇文泰清楚,赵贵的根基不在武川,也不在六镇。他对武川人当家、六镇人为主的西魏政权感情不深。
指望他辅佐自己继承人,可能就是玩火:可能用不了几年,西魏就会改姓。
于是,宇文泰临终前找来于谨、宇文护,对他们二人交代:自己死后,宇文护在明、于谨在暗,辅佐宇文觉。
宇文泰告诉二人:自己还留有其它后手,请二人不要有顾虑、放心大胆去干。
宇文觉即位后,宇文护便开始削弱赵贵的大冢宰(丞相)权力。
赵贵身被资历浅薄的宇文护压着,本来就不甘心。
宇文护还对他的蛋糕动手,赵贵便起了诛杀宇文护之心。
当年贺拔岳被暗杀,宇文泰和独孤信争武川系老大之位,赵贵选择支持宇文泰。
现在,面对宇文护的咄咄逼人,赵贵找独孤信商量,提起往事,说:您当年就是和宇文泰一个咖位的大佬,现在理应由您来辅政。
赵贵觉得:自己的老东家是贺拔岳,独孤信的东家是贺拔胜。
贺拔胜、贺拔岳是兄弟关系,自己和独孤信应该也类似堂兄弟关系。
——自己和独孤信说得上话。
独孤信听了赵贵的提议,仔细思索后,摇了摇头。
他觉得没有胜算。
独孤信向赵贵表态自己不想掺和,也劝对方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