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呢。
一种是商业模式的转变,让很多旧有商业模式转向没落。
因这种变化过于快速,转型过于剧烈,让太多人难以适应,所以这个时代,商人和商人之间,人和人之间都有断代感。
这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和旧有商业模式的碰撞。
倒是可以理解。
另一个就是以地产为主,形成的债务陷阱。
太多人背上了他们本就承受不起的债务,让这个社会严重透支了其消费能力。
更让所有实体行业,陷入资金流出,统统流向更高利润的房地产的尴尬中去。
这就让很多人,望房兴叹,望债兴叹。
在那些特大城市,太多人,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是好几百的债务。
压的你不敢失业,不敢的病,甚至不敢吃肉。
笔者就见过一位小老弟,在魔都买的房子。
然后苦逼人生始终都伴随着他,住着八百多万的房子,天天外卖都不敢吃,这是何等奇迹。
不得不说。。。其实咱们到14年15年时候房地产就已经走不下去了。
要不是打了一次激素,搞了一次棚改。。。
自然朱静宜看的也是通透,其实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地产商心里都有个小九九。
只不过他们都在赌,赌他们不是最后一棒。
但也有聪明人,在差不多高点时就逐渐缩小自己的经营范围。
比如在四九城和魔都,这几年也有不少大佬慢慢退出这个行业,不所谓不高手。
老吕拿出两份文件递给彪哥。
文件上的名字,他还是认识的。
一份是非洲铁矿协议另一份是南美铜矿。。。
此刻彪哥内心也挺复杂,没想到朱静宜还真想做这方面。
根据老吕介绍,他们总公司已经在海外和港岛建立了几家矿业资产公司,正在洽谈的项目,也有六七项,这两个是他们集团比较看好的。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国际上开矿的成本和风险是非常高的,当然,其利润回报率也是非常的高。
就比如咱们的铜王某某,他手下的铜矿储量,高达三千到五千万吨。
但这只是预估储量啊。。。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如果他手下的矿要进行开采,真能达到这些,或者略高的话,那他的身价,堪称比尔盖茨。
这是一点不夸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铜往往都有伴生矿,其每一吨铜里面,还能提取出两百多克的银,当然还有少部分的金等贵重金属,而且像这种预估产量的铜矿,往往都是靠银行和地质学家一张嘴来评估。
所以。。。。这里面的猫腻可太大了。
曾经大佬美就出过这样一件事,在菲律宾几名美国人吹牛在那里发现了金沙矿和金矿脉,曾经还带了好几拨地质学家,去实地检验。
这些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在这里某地,有一条天然非常巨大的金矿脉。
得到这个评估以后,这几名美国人,就拿着评估报告,去大佬美上市去了,然后呢。。。。好几亿美金就这么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最后一查才发现,这些沙金都是他们提前放进去的。
所以,咱们今天的铜王跌倒那是一点都没毛病。。。
而朱静宜跟彪哥讲究的理论呢,那就是以资本撬动资本。
说白了,他们就是资本的投机者,根本就没想认真开矿,而是在海外收购大量有色金属资源,握在手里,然后玩金融。
现在有点实力的海外集团都这么干,只有这么干才一本万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所有有色金属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世界上就这么多,每年新发现的也就那么多。
而随着世界的发展,对于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也是每年都在高速增长。
所以手里握着各种未开采矿场,这都是只进不出的生意,只能每年都在升值,而且,这种升值波幅那是相当的剧烈。
一旦赌对了,那就是三倍,甚至五倍,十倍的往上翻。
就比如这几年锂来说,升值幅度高达百分之三百到百分之五百左右。。。虽然这几年也进入到低谷区,但是比最开始还是升值了接近一倍多。
这就是即便赌错了,这也很难让这些矿业集团资产缩水。
所以,这个世界上,大有钱的玩资产,有点钱的玩期货,货币,玩国债,没有钱的玩股票等着被收割。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朱静宜,他们这也是从重资产,转型到重资产中去,但这个重资产和重资产绝对不同。
三人一直聊到了很晚,这让彪哥眼界又开阔了许多。
就比如即便玩收购矿产重资产,也的看国家,国民。。。。这个风险指数跟投资金额是正相关的。
比如在正常安定,投资良好国家,一座铁矿也许在各方面都比较不错的情况下评估5亿美金。
同样的基建,同样的品味,在那些战乱国家,也许他就只值几百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