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第1365章 陛下慢走,一路顺风

“陛下,这是我连夜研究出来的炼钢之法!”

“麻烦你带去给李泰,让他们好琢磨琢磨,先弄出炒钢池!”

“陛下慢走,一路顺风哈!”

苏尘踩在驾驶室外踏板,将手抄脱碳炒钢工艺塞进车窗。

李世民伸手接过,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苏尘跳下车站在一旁朝他咧嘴挥手。

“混账玩意!”李世民笑骂一声,顺手将一几张纸递给副驾驶座的魏征。

马汉驾驶头车,按了一下喇叭缓缓驶向朱雀门。

李世民启动车辆跟随,王朝拉着五十六头猪崽行驶在最后。

车队消失在皇宫,苏尘来到长孙皇后她们跟前,“母后,我们回去吧!”

长孙皇后点点头,目光看向大臣。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十几位准备朝会议事的大臣,深揖一礼,“臣等恭送皇后殿下!”

仪态端庄的长孙皇后微微颔首,带着长乐公主几人转身离开太极殿广场。

“侯爷,太子殿下有请!”李承乾吩咐李德把苏尘留了下来。

“好!”苏尘点点头,转身瞄了一眼正向他招手的李承乾,“母后,你们先回去,我找大舅哥说的事!”

“嗯,去吧!”

太极殿,一套规格稍次的座椅案台摆在御座下方。

李承乾身着蟒袍朝服,端坐假龙椅。

李世民特意选在今日离京,便是为了避开这次每三天一大会的早朝。

文武大臣分成两排各归班列,李德大声吆喝一嗓子:“太子代政,众臣早朝!”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众臣齐声参拜。

李承乾起身双手虚扶,“诸位大臣免礼!”

“谢太子殿下!”

李世民上朝,大臣可以跪坐又或是坐靠背椅听政,有时还有茶饮糕点品食。

太子李承乾监国大臣只能站班。

此中门道,苏尘大惑不解。

随后各部尚书、侍郎汇报请奏,李承乾学着李世民虚怀纳谏处事原则,凡是丢出交由大臣各抒己见,最后达成统一意见下达正式文书布施。

大臣汇报五六事,刘政会走出班列手持稿件深揖一礼,“臣,户部刘政会,有本启奏太子殿下!”

“户部所奏何事,刘尚书但请奏来!”李承乾没有一丝意外,六部当中户部事最多。

“谢太子殿下!”刘政会拱手一礼,缓缓开口:“京畿之地取消庸赋将近两年,关中百姓无不感念陛下天恩浩荡!”

“取消庸税,农户男丁可以外出修路开矿又或是勤于农事,赚取酬劳。”

“两年以来关中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仓廪渐丰,家中略有闲钱。”

“近日,户部收到河东、河西、陇右等地州府刺史上书,恳求朝廷体恤天下农人,效仿关中免去庸赋。”

“还请太子殿下定夺!”刘政会双手递出几份刺史请奏文书。

李德接过刘政会递呈的刺史奏表,转交李承乾。

李承乾扫了一眼文书上的三省大印,目光炯炯有神审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从他们脸上表情可以看出。

刘政会多半是受人指使。

地方刺史、都督上表朝廷的常规官方文书,通常由三省初审,若所请之事合乎法理再由尚书省请示皇帝,做最终定夺。

京畿之地雍州取消庸赋,早已在大唐月报广泛宣扬,李承乾更是详知始末。

庸税,基于均田制产生的税赋,即为男丁每年义务出工劳动。

也叫徭役。

每丁每年需无偿为朝廷劳役二十天,可以实物代役。

每日纳绢三尺,称为输庸代役。

加役十五天,则可免除当年的租税,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一年最多加役三十天。

李承乾不慌不忙,看出了其中门道,此事定是李世民留下的烂摊子,并授意大臣在今日早朝抛出。

“刘尚书,免庸乃父皇念及天下黔首不易,实施以京师长安为试点的惠民国策!”

“免庸之策首要还需田地归公,重新分配方能实施。”

“故此,户部务要督促河西陇右各州府,加紧统计辖地田亩及人口确数,有序推进免庸惠民之策。”

李承乾很轻松的把烂摊子推回户部,等刘政会统计完河西、陇右的田亩人口数。

明年中秋能完成,就算户部办事神速。

河东山西,此前李世民同意太原王氏及其他名望所请,开设皇家银行分行,境内田地归公正在有序进行中。

田地重新分配的标准,与以往均田制大不相同。

均田制规定年龄在21至59岁的男子,才能分配田地,并承担调租庸三税以及兵役。

田地收归朝廷,没有口分田和永业田之分,且按人口分配。

百姓重新分到的田地,不能进行买卖交易可以转租。

只要不绝户,可永久继承。

“臣……遵旨!”

刘政会无从反驳,起初京师取消庸税并未明确要求田地归公,就像银行的设立一样。

属于打蛇随棍上,临时加的推脱之辞。

苏尘站在一旁听得有些无聊,无精打采东张西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