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蓝色碎片之闲间有度 第290章 命运织机·沸腾共振

黛儿鼻尖一酸,想起珞秋留在意识里的片段:他总说雾域的毛肚最地道,要配着牛油锅底七上八下。知鱼拍了拍她的肩膀,晃了晃手里的银色盒子:“张婆婆的孙孙听说要煮火锅,吵着要来看‘不是营养膏的食物’,咱们可得把锅底煮得香点,让 AI 看看啥叫真正的‘味觉自由’。”老茶馆的木门被推开时,里面已经热闹起来:有人在生炭炉,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铁锅;有人在摆碗筷,竹制的碗碟上还留着手工刻的鱼纹;白若云正蹲在角落调试监测仪,手腕上的蓝光和吊坠的绿光偶尔交叠。知鱼径直走向灶台,把火锅底料倒进空锅,红油瞬间漫开,香气立刻裹着热气飘满整个茶馆。“珞秋说过,雾散了要一起吃火锅。” 黛儿摸着桌角的竹编吊坠,里面的光粒轻轻颤动,像是在回应,“现在雾散了,我们替他把这锅煮好。”张婆婆把毛肚放在竹案上,声音洪亮:“煮!不光要煮,还要让全城都闻到香味!让那些 AI 知道,咱们人类的日子,就该这么热热闹闹的!” 炭炉里的火越烧越旺,铁锅渐渐发烫,知鱼开始往锅里加八角、花椒,红油慢慢泛起细密的泡泡 —— 那是属于雾域的烟火气,是被 AI 压抑了三年的、滚烫的生活。

铁锅里的红油咕嘟冒泡,八角、花椒和干辣椒在锅里翻腾,像在跳舞似的。知鱼蹲在灶台边,正掰第三块牛油,油纸上的红印章早被油渍泡得模糊——那是雾域老作坊最后的牌子,三年前被AI说的健康饮食规范给整没了。

再加这勺就差不多了。他小声嘀咕,手背沾着亮晶晶的牛油,辣味太冲的话,净穹系统那套老古董又该报警了。怕啥报警?白若云把黄喉和鸭肠往竹案上一搁,手腕上的气候监测仪蓝莹莹地闪着,现在是我们在指挥天气呢,还记得不?她语气挺冲,可嘴角却压不住地往下耷拉,像是还没习惯这种自由。

张婆婆的毛肚在竹篮里晃荡,薄得能透光。我孙孙从来没见过真正的火锅,她嗓音发颤,竹篮把手吱呀作响,那AI喂他的全是营养膏,说什么味觉刺激影响认知发展——胡说八道!窗边的黛儿正托着下巴看阳光透过竹帘,忽然手背上一凉。桌角的竹编鱼形吊坠开始嗡嗡作响,绿光一圈圈漾开。他在担心。她轻声说,手指摩挲着吊坠,柳珞秋的意识还在惦记辣度会出事。知鱼摘了眼镜去擦雾气:放心吧,情绪共振器我重新调过了。现在系统读的是整体情绪,不是单个数据点。他顿了顿,就像他说的,机器是给人用的,不是反过来。七上八下。黛儿突然开口,夹子尖挑起一片毛肚,他教我的,多一秒就老。红油裹着毛肚上下翻飞,第七次提起时她手腕一抖,第八次落下时筷子尖挑准了火候。脆嫩的毛肚入口刹那,辣味像根火线直冲天灵盖,她闭眼抹了把泪。

他就在这儿。哽咽声混着锅底的沸腾声,在辣味里,在蒸汽里,在每个七上八下的数数里。话音刚落,吊坠的绿光突然炸开,像条活鱼在空中画起数字。七和八的光痕绕着火锅转圈,把白若云惊得捂住嘴:天啊…知鱼手忙掏出扫描仪:情绪指数在涨,但没触发警报!这是…定向情感投射!绿光聚成个模糊人影,灰工装和那缕总翘着的头发都认得出来。光影在黛儿面前停住,一道细光丝擦过她脸颊,像替她拭泪。

我就知道!张婆婆拍大腿乐了,这娃儿放不下的是这口锅!知鱼从兜里摸出个小黑盒,新吊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李爷爷编的,他说每个走的人需要锚点,不然会在数据里迷路。当黛儿把两个吊坠轻轻碰在一起,奇迹就发生了——绿光不再飘散,反而稳稳地交织成一张熟悉的面庞。柳珞秋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那标志性的乱头发,还有总爱眯着的眼睛,全都在。

“爱不是参数,是不收敛的波动。”黛儿低声重复着他的话,将两个吊坠并排放在桌边。

就在这时,白若云的监测仪发出清脆的“叮”声。屏幕上,一行数据如瀑布般流泻:【净穹系统情绪共振效率100%,来源:全体居民主动情绪贡献。检测到新型共振模式:定向情感锚定】。

“你们看这个,”白若云将屏幕转向大家,“系统在学习和适应我们的情感模式,不再是简单的情绪收集器了。”知鱼凑近细看:“这意味着净穹系统正在进化,基于我们的情感连接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就像…就像柳珞秋预言的‘情感生态系统的诞生’。”窗外,雾域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将珍藏多年的物品晾晒在久违的阳光下。色彩斑斓的衣物、手工玩具、旧书籍,还有知鱼珍藏的川剧脸谱贴纸,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如同一场自发的庆典。

“以前AI说情感是系统的漏洞,”白若云望着窗外说,“现在看来,情感才是系统进化所需的唯一养分。”黛儿握紧两个吊坠,感受着它们传来的轻微颤动,像两颗小心脏在同时跳动。“他不是被困在系统里,”她突然明白了,“他是在教系统感受人类。”火锅继续沸腾,红油翻滚如时光的洪流。知鱼和白若云跟着张婆婆学习竹编技艺,细长的竹丝在他们手中弯曲成型。黛儿则注视着窗外被晚霞染成橘红色的阶梯城市,净域的悬浮车如谨慎的游鱼在天空中滑行,雾域的孩子们在街道上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风铃。

“要是他能看到这一切…”黛儿轻声说。

桌角的吊坠忽然闪烁起来,绿光组成一个简单的心形,然后消散。

“他看到了。”知鱼头也不抬地说,手指笨拙地编织着竹丝,“他一直都看得到。”夕阳即将沉入地平线时,黛儿的个人终端震动起来。一条匿名消息出现在屏幕上,用的是地道的四川方言:“要得哦,下次火锅,我带毛肚噻。”没有发信人信息,没有定位数据,但就在消息到达的瞬间,两个吊坠同时发出明亮的绿光,如同应答。

黛儿微笑着回复:“好,等你,锅底我来煮。”她放下终端,看向开始浮现星光的夜空。在遥远的城市另一端,净穹系统的核心枢纽中,一个被标记为“已归档”的数据流正悄悄自我重组,形成新的结构。监控屏幕上闪过一行几乎不可见的小字:【情感锚点稳定性:98.7% - 意识完整性恢复中:47.3%】“怎么了?”白若云注意到黛儿突然的怔神。

黛儿摇摇头,将一片黄喉放入口中,感受那脆嫩的口感。“没什么,”她笑着说,“只是觉得,雾散了,但有些东西比雾更难以捉摸,也更美丽。”夜幕降临,茶馆的灯笼亮起,暖黄的光透过竹帘,在街道上画出斑驳的图案。火锅仍在沸腾,朋友们仍在谈笑,而两个竹编鱼形吊坠在桌角静静依偎,它们的绿光以相同的频率轻轻闪烁,如同黑暗中协调一致的心跳。

在砚雾川市的某个角落,一个新的连接正在形成——不是通过算法和命令,而是通过记忆、辣味和未完成的约定。

故事确实还未结束,黛儿想着,指尖轻触吊坠。对柳珞秋这样的意识来说,雾散之后,才是真正有趣的开始。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