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第1215章 观水城:崇祯考教郑成功

蓬莱军港,始建于宋,为防御契丹入侵而建,初称“刀鱼寨”,停泊大宋战船。

大明洪武九年,为御倭寇,扩建水城,为“备倭城”。

万历年间,增筑城墙、炮台,成军事要塞。

水城规模宏大,设计精密,有水门、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等军事设施。

蓬莱水城统辖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及二十四卫所,最高兵力近六万,是大明北方最坚固海防线。

海城内可停泊战船、操练水师,是名副其实的海军基地。

同时,是沟通辽东、朝鲜、日本的海运枢纽。胶东、辽东粮运航道,也是从蓬莱水城出发。

那个吟唱“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倭寇噩梦、大明战神、左都督左少保戚继光,就是登州蓬莱人。

崇祯进入蓬莱,锦衣卫指挥同知徐缺,先入水城禀报。

安南伯郑芝龙,立马率领大儿子郑森、二弟郑芝虎、四弟郑芝凤、以及大将施福、甘辉、李魁奇、杨六、钟斌八员水师大将,前来见驾。

“末将郑芝龙,参见陛下!”

“哈哈……安南伯,快快请起。诸位将军,快快请起。”

“谢陛下圣恩!”郑芝龙急忙带八员大将,起身而立。

崇祯一扫众将,个个龙马精神,虎背熊腰,心中甚喜。

特别是为首的一个年轻猛将,生得剑眉星目,英姿飒爽,挺拔如松。

不由得赞道:“好一位少年英雄!此乃……?”

郑芝龙忙答道:“陛下,正是犬子郑森,自幼熟读经史,亦习武艺,自幼以戚继光为偶像,常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末将郑森,参见陛下!”

崇祯的目光,牢牢锁在郑森身上,细看之下,郑森眉宇间,既有熬夜苦读的书卷清气,更不乏战场磨砺的英武锐气,更难得一种由内而外的赤诚、热忱。

“好……好一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崇祯抚掌大笑,朕告诉你:“戚将军同宗后代,有两员猛将,已经做到了神机副将的位置。”

“当前战事频发,正是少年英雄杀敌立功的好时机。”

“朕得这么多少年英雄,如井喷般涌出,实乃大明之幸。”

郑森依言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陛下谬赞,末将愧不敢当。”

“戚少保功业彪炳,乃末将毕生仰望之星辰。”

“末将唯愿追随父帅,效忠陛下,驱除鞑虏,荡平海寇,复我大明海疆!”

“说得好!”崇祯心中激荡,这一趟蓬莱之行,千里驱驰,他终于走对了。

“安南伯,你养了个好儿子!”

“郑家满门忠勇,国之柱石也!”

郑芝龙连忙躬身,脸上满是自豪:“陛下,天恩浩荡,犬子得蒙圣上垂青,乃郑氏之荣!”

“臣等父子兄弟,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郑芝虎、郑芝凤立马齐声应和:“末将,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连连点头:“郑森、郑森,枝繁叶茂,林木森森!”

“这名字,好是好,就是不够霸气!”

郑芝龙、郑森一怔,不知道崇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拿别人的名义开玩笑,这合适吗?

除非,你是皇帝!

“安南伯,不若,就叫郑成功吧!”

“成功……”

“马到功成!”

“大功告成!”

“功成名遂!”

“我大明水师,荡平海波,船到功成!”

郑芝龙、郑森大喜,急忙叩谢:“谢陛下赐名!谢陛下圣恩!”

郑芝虎、郑芝凤及一众大将,也跟着大喜。

半年前,才封父子俩为安南伯和山东总兵。这回,又亲自赐名,崇祯的恩宠,直接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众大将,急忙围住郑森道喜:“郑成功,祝你马到功成,歼灭贼寇!”

“郑成功,祝你功成名遂,护卫大明!”

“郑成功,祝你荡平海波,圆梦封侯。”

……

蓬莱军港,一时洋溢在胜利的喜悦氛围之中。这赐名的“成功”二字,仿佛比受封安南伯、山东总兵,更加让人振奋。

“陛下,臣请为陛下先导,视察水师。”郑芝龙急忙请命。

“有劳安南伯。”

“陛下,请……”郑芝龙急忙在前引路。

一行人,快步登上蓬莱水城坚固的城垣。

海风猎猎,吹动崇祯龙袍、诸将甲胄。

俯瞰下去,整个蓬莱水城尽收眼底,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巧,远超崇祯想象。

郑芝龙如数家珍,指点介绍:“陛下请看,此乃主水门,宽逾十丈,深可通巨舰,乃舰船出入之咽喉。”

“两侧敌台,暗藏弓弩火器,纵有敌舰强行闯入,亦难逃覆灭。”

“远处那道、延伸入海的石堤,是为防波堤。可御风浪,护港内舰船安稳。”

“堤后那片宽阔石台,乃平浪台,风急浪高时,各路商船、舰船,可暂泊其下,躲避风涛。”

崇祯极目远眺,港池之内,桅杆如林,帆樯蔽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