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第118章 亡!百姓苦!

崇祯听到消息,也惊着了。

先前逃进京师的十几万难民,就已经让北京捉襟见肘、不堪重负。

这回,再来十几万,这不是雪上加霜,把崇祯、把京师往死里逼吗?

崇祯咬咬牙,对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

“王庭梅。”

“臣在。”

“继续查抄晋商八家,除了银子和粮食,布帛、铜铁、木炭、硫磺、硝石……这些,朕全部都要。”

“臣遵旨。”

“李遇知。”

“臣在。”

“速率吏部官员,会同五城兵马司,在京师广贴告示,全面收缴黄铜。”

“记住,按市价购买。”

“所有京师官员、勋贵,胆敢隐匿黄铜的,一经查实,立即撤职、削爵。”

“臣遵旨。”

收个黄铜,这个力度,前所未有啊!

“王庭梅。”

“臣在。”

“别忘了,朕晚上请客之事。”

“十大商帮,一家都不能少。”

“告诉他们,朕有惊喜给他们,不来的,可别后悔。”

“陛下,臣不敢忘。”王庭梅急忙表态。

安排好一切,崇祯一转身,带着众臣,奔向彰义门。

彰义门城头,崇祯极目远眺。

但见那与天相连的旷野上,漫天遍野的大明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乳臭未干的儿童,有茫然无助的女人.......扶老携幼,步履蹒跚,正向彰义门走来。

所有人脸上,都布满惊恐!

他们的四周,围着一群骑着战马、提着鞭子、手拿长刀、背负弓弩的高大流贼。

这十几万百姓,活像一群待宰的羔羊、流放的奴隶。

而那些流贼,就像是凶神恶煞的黑白无常、索命恶鬼。

他们一路被马上流贼喝斥着、鞭打着......却不敢哭出一声。

看着这悲惨一幕,崇祯心如刀绞。

这些,可都是大明的百姓,他的子民啊。

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这,就是操蛋的王朝末日!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古人诚不欺朕!

百姓身后,远远的,出现了一面白色大纛旗,一大队白衣白甲的雄壮骑兵,远远的、冷冷的看着这十几万手无寸铁的百姓。

随时,都有可能冲杀过来。

这些白衣白甲的雄壮骑兵,正是白马银枪刘芳亮的左营大军。

哨骑驱赶着百姓,向着彰义门豁口处行来。

他们的目的,兵部尚书李邦华看得一清二楚。

“陛下,一般的流民难民,都是大包小包,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都带在身边。”

“城下这些百姓,啥都没带,啥都没有,看着不像是流民,这一定是流贼从京师附近掳来的百姓。”

“其目的,就是要把他们驱赶入京师、消耗京师为数不多的粮食。”

户部尚书方岳贡惊得一身冷汗,焦急道:“陛下......流贼忒狠毒!”

“京师粮食,本就不多。他们赶这么多百姓进来,是想置京师于死地啊。”

“陛下,这可如何是好?”首辅范景文,也没有招了。

“陛下,切不可轻易放入,万一流贼混在百姓之中,京师危矣。”次辅邱瑜,提出反对意见。

......

此时,在流贼的威逼下。

十余万百姓,哗啦啦就给崇祯跪了下来。

一齐哭喊:

“陛下......救救我们吧……”

“陛下......放我们入城吧……”

“陛下......我们都是大明的子民,救救我们吧……”

紧接着,就爆发出此起彼伏、震天动地的哭喊声。

......

崇祯狠狠咬牙,他决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让李自成的计谋,全部落空。

大声道:

“新乐侯刘文炳、左都督刘文耀。”

“臣在。”

“迅速安排5000弓弩手、5000火铳手,上城守卫。”

“流贼靠近,立即射杀。”

“臣遵旨。”

刘文炳、刘文耀两兄弟一转身,立马部署弓箭手和火铳手去了。

“兵部左侍郎王家彦。”

“臣在。”

“立即派李忠率神机营,守住城墙豁口。”

“立即派杨二哥、徐文朴、戚元辅、戚元弼守住石墙。”

“立即让百姓们,从豁口处进入。”

“臣遵旨。”

“陛下……请慢……”

李邦大急:“陛下,万一流贼使诈,混在难民之中。”

“依臣所见,不如缒城而上,一个一个甄别。”

崇祯摇摇头,“人太多,缒城而上,速度太慢。”

“朕更担心,流贼突然攻城,伤及无辜百姓。”

“陛下……可是……”

“这样,王侍郎,你在豁口处,多派几队人搜查。”

“进来一个,搜查一个,速度要快。”

“没带兵器的,一律放行。私藏兵器的,当即捉拿,严加审问。”

“但凡陕西口音,不必审问,直接看了。”

“臣遵旨。”

王家彦领旨,急匆匆下城去了。

“首辅范景文。”

“臣在。”

“立马返回工部,全力督造虎蹲炮、佛朗机、红衣大炮炮弹,督造震天雷和万人敌。”

“越多越好,朕……要炸死这帮流贼……”

听着崇祯愤怒的语气,范景文差点吓着。

“臣遵旨。”

范景文匆忙下城,他也恨透流贼。不彻底消灭流贼,百姓,就永无宁日。

“户部尚书方岳贡。”

“臣在。”

“立马安排户部煮粥,施粥。”

“记住,政策不变,水米相间。”

“臣遵旨。”

方岳贡虽然舍不得粮食,可亲眼看这些凄惨的百姓,他也实在不忍心。

“兵部右侍郎练国事。”

“臣在。”

“迅速贴出告示,在难民间,招兵,练兵。”

“告诉他们,朕要带着他们,向流贼复仇。”

“臣遵旨。”

“兵部尚书李邦华。”

“臣在。”

“迅速组织民工,挖开彰义门,筑瓮城。”

“待百姓进入豁口后,迅速组织砌墙,把豁口填上。”

“臣遵旨。”

“李邦华,大明,有水泥吗?”

“水泥?”李邦华一惊。

“陛下,臣不曾听说过水泥,是否是粘土加水?”

“啊......”崇祯也一惊,“没有水泥,如何砌城墙?”

“陛下,底座用条石,中间用粘土、灰浆、棉麻,外墙用墙砖。条石和墙砖之间,用糯米汁和灰浆增加墙体粘度。”

崇祯摇摇头,叹息一声,“那就先按你的法子吧。”

安排好一切,崇祯看着远处白衣白甲的大顺左营大军,心中恨意陡起。

他咬咬牙,紧捏拳头,是时候,该出城反击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