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玉对于韩信攻城掠地的速度充满了信心,他相信韩信一定能够迅速攻克敌方城池,取得辉煌战果。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镇南军团,亲自指挥这场关键战役。
与此同时,由于萧何已经被加强到镇东军团,诸葛亮便成为了留守南凉城的唯一人选。秦子玉深知南凉城的重要性,于是特意留下周仓负责防守,确保城池的安全无虞。
一切安排妥当后,秦子玉率领着三千太守府亲卫,浩浩荡荡地朝着抱罕进发。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马不停蹄,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目的地。
当秦子玉踏入抱罕时,他发现白起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李斯赶制的战术规划。这个战术规划详细而周密,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措施。
在计划中,李斯安排廉颇留守抱罕,负责主持粮草转运工作,以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而白起和王翦则将率领主力部队沿着广河东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斜插渭源,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此外,李牧将率领一支偏师沿着东南方向潜行,攻占临潭,并据守临洮,从而切断陇西与天水之间的联系,使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秦子玉对这个战术规划非常满意,他对李斯的才智和白起等人的执行力都充满了信心。当他踏入房间时,白起等众人见到他的到来,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敬意。
秦子玉见状,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诸位不必如此拘谨,我不过是偶然路过此地,并非特意前来。大家照常进行即可,不必因我的到来而打乱原有的计划。”
白起等人闻言,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仍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应声应是。
白起更是主动将主座让给了秦子玉,秦子玉也没有过多推辞,坦然地坐了上去。
待秦子玉坐稳后,李斯才继续向他介绍起陇西郡的势力分布情况。
据李斯所言,除了太守府所在的狄道城之外,临洮和渭源这两座城池也已被两名从天而降的试炼者所占据。
其中,盘踞在临洮的那名试炼者似乎运气极佳,不仅成功招募到了郭子仪和法正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名将,更是在短时间内将临洮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李斯通过可靠的情报渠道得知,这名试炼者目前正在暗中谋划着攻占临潭。
至于盘踞在渭源的那名试炼者,其麾下更是拥有哥舒翰、杜预和李广这三位威震天下的名将,实力不容小觑。
据李斯的观察,这名试炼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准备以最小的代价拿下狄道城。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名试炼者似乎达成了某种同盟协议,不仅在情报共享方面互通有无,而且在各自的发展方向上也能做到求同存异,彼此之间竟然没有丝毫针锋相对的迹象。
李斯在详细地介绍完当前的局势和作战计划后,终于松了一口气,然后挥手示意众将可以按照既定的方案出征了。
然而,秦子玉却对李斯的安排有些疑虑。他暗自思忖着,觉得李斯可能对敌人的实力估计不足,存在轻敌的倾向。于是,他决定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秦子玉清了清嗓子,说道:“李大人,我此次前来,并非只是为了旁观这场战役。既然我已身在其中,自然也希望能够为这场战斗贡献一份力量。”
李斯闻言,微微皱起眉头,审视着秦子玉。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主公的好意,李斯心领了。不过,此次战役的战术安排已经确定,我认为无需再做变动。”
秦子玉并不气馁,他继续说道:“李大人,我并非要干涉您的决策,只是想提醒您,敌人的实力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大。尤其是那郭子仪和法正,他们可都是五星钻石级别的人才,绝对不容小觑。”
李斯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秦子玉的话。最后,他抬起头来,看着秦子玉说道:“主公所言不无道理。既然如此,若您有兴致,不妨前往李牧将军负责的临潭,那里或许会有您施展身手的机会。”
秦子玉略一思索,觉得这个提议还算合理,便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他与李牧一同离开了议事厅,准备前往临潭。
在临潭的行军途中,李牧转头看向秦子玉,问道:“主公,我的行军速度较快,您是否能够跟得上呢?”
秦子玉微笑着回答道:“李将军不必担忧,我自会尽力跟上您的步伐。不过,有一点还需提醒将军,那郭子仪和法正都是极其厉害的角色,您在应对他们时,务必要深思熟虑,切勿冲动行事。”
“主公放心,我一定注意!”李牧一脸严肃,郑重其事地说道。
秦子玉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进入军营后,李牧快步走到营帐中的案几前,从一个木盒中取出一份文件,然后转身走到秦子玉面前,将文件递给了他。
“主公,这是今天的行程安排,请您过目。”李牧的语气十分恭敬。
秦子玉接过文件,仔细地翻阅起来。行程表上详细地列出了今天的各项任务和时间安排,包括军队的集结、训练、行军路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