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食戟之料理的领域 第一百四十章 交锋·汤(Potage)东魂西形

当司瑛士那碗名为「净土」的「白骑士之汤」所带来的冰冷纯净感,如同极地寒潮般席卷而过,几乎冻结了整个会场的热烈氛围时,几乎所有人都带着一种近乎怜悯的好奇,甚至是审视的目光,望向了向婷婷的料理台。

在如此极致的“纯粹”与“神性”之后,在这片被净化过的味觉荒原之上,她,这个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少女,还能端出什么来与之抗衡?难道还能有比“纯粹”更极致的道路吗?

向婷婷清晰地感受到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几乎实质化的压力。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司瑛士的汤无疑是一座巍峨的冰山,晶莹、完美,却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寒气。但她要走的,本就是另一条路——一条并非指向天际,而是深入大地,汲取温暖与底蕴的道路。

她的眼神在短暂的凝重后,重新变得沉静如水,动作也随之沉稳而流畅起来,带着一种与司瑛士那种实验室精确截然不同的、源自时光沉淀与无数次实践打磨后的从容与笃定。

她的汤,其灵魂始于数小时之前,甚至更早的筹备。那是在极星寮那间充满烟火气的厨房里,用精心挑选的肥嫩老母鸡、精华所在的金华火腿上汤、饱满的干贝以及一些她秘而不宣、传承自东方智慧的香料与食材,经过长时间、近乎虔诚的微火慢煨与细心撇沫,才最终得到的一锅浓郁至极、胶质丰盈、色泽金黄的中华料理精髓——基础高汤。

这锅汤里,凝聚的是中华料理数千年“吊汤”技艺的古老智慧与耐心,它所追求的,从来不是单一食材的纯粹表达,而是多种顶级鲜味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在时间与火候的催化下,相互交融、碰撞、叠加后产生的、复杂而深邃、立体而浑厚的“复合鲜味”,这是深植于这碗汤底层的、炽热的“汤魂”。

此刻,在这决定命运的舞台上,她要将这蕴含东方魂魄与深厚底蕴的浓汤,用法餐最经典、也最考验厨师基本功与耐心的方式,进行一次华丽的“转生”——consommé(澄清清汤)。

这是一次东西方烹饪哲学的碰撞与融合,是“魂”与“形”的精密嫁接。

她取出一部分已然冷却、胶质凝如琥珀的基础高汤,置于灶上微微加热,唤醒其沉睡的鲜味。接着,一场静默的魔术开始了。

她将充分打发的、洁白如雪的鸡蛋白与精心剁成极细茸状的鸡胸肉糜(这是传统澄清法常用的“澄清剂”)混合物,如同天降雪花般,缓缓地、均匀地倒入微沸却未滚的汤中,同时,她的手握着长柄勺,朝着一个方向开始极其轻柔、富有韵律地搅动。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精准控制与近乎直觉般经验的魔法时刻——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在温和热力的作用下,开始慢慢凝固,形成一层蓬松而细腻的、如同云朵般的浮沫。

这层浮沫,将成为最精密的生物滤网,在它缓慢上升、聚集的过程中,将汤中所有悬浮的微小油脂颗粒、杂质乃至影响清澈度的微小颗粒,一丝不苟地、彻底地吸附捕捉。

她全神贯注,如同守护着正在孵化的生命,小心地控制着火候,绝不能让其剧烈沸腾,否则这脆弱的澄清层将被冲散,前功尽弃。

时间在寂静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汤体在她沉稳的掌控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之前乳白浑浊、底蕴深厚的“浓汤”,逐渐变得通透、明亮起来,那丰富的胶质与鲜味被完美地保留在汤体中,而所有影响视觉清澈的障碍都被清除。

最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深邃而温暖的、如同上好琥珀或是陈年黄酒般的剔透色泽,光华内蕴,静水深流。她再用铺着数层湿润细纱布的滤网,将这来之不易的清澈汤液,如同对待稀世珍宝般,轻轻地、缓慢地滤出。

汤液滴落时,形成的汤线如丝般顺滑,毫无凝滞,纯净无比。

“「澄清鸡汤「茶汤」」,请各位评审品尝。”

当这碗最终完成的汤品被端庄地端到评审面前时,它的形态,是纯粹的法式经典——清澈见底,色泽金黄透亮,光影可以在汤液中自由穿梭,与consommé的标准形态别无二致,甚至其晶莹剔透的程度,比许多顶尖法餐名店出品的更加完美,无可指摘。

评审们带着愈发浓厚的兴趣与审视的目光,尤其是刚刚经历过“纯粹洗礼”的让·巴蒂斯特和马里奥·贝尔托尼。

他们几乎是以一种研究的态度,舀起一勺那琥珀色的液体,汤液在「月天之间」的灯光下,泛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仿佛内里封存了流动的时光。

送入口中。

口感,是意料之中的清澈、顺滑,毫无负担,完美符合一道顶级澄清汤的标准。

但味道的展开,却与他们基于外观所预想的任何法式清汤截然不同,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认知颠覆!

首先面对的是冲击,是扑面而来的、极度醇厚而温暖的“鲜”!那不是单一鸡肉或某种蔬菜所能提供的线性鲜味,而是一种立体的、浑厚的、带着明显时光沉淀感的复合鲜美底蕴。

鸡骨长时间熬煮后释放出的浓郁,金华火腿那独特而优雅的咸香与深沉风韵,干贝带来的海味精华与一丝丝甜美…多种顶级的鲜味来源,如同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大型交响乐团,在口中奏响了一曲层次无比丰富、底蕴深邃博大的鲜味交响乐。

这鲜美,是有“厚度”和“重量”的,但却奇异地被承载于如此清澈的介质之中。

冲击之后就是新的体验,在这醇厚澎湃的鲜味浪潮席卷而过之后,是那无比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收尾。

经典的澄清法完美地去除了汤中所有的油腻感与任何可能存在的微小杂质,只留下了纯粹的鲜美本质。

这使得汤品在拥有惊人厚度与深度的同时,却丝毫不显沉重粘腻,反而在咽下之后,喉间泛起一种清雅而悠长的回甘,恰似品饮完一盏上好的陈年普洱,余韵袅袅。

“这…这真的是consommé?”马里奥·贝尔托尼第一次露出了近乎失态的愣怔,他忍不住再次低头,仔细审视着碗中那清澈见底的汤液,仿佛想用眼睛看穿其中的奥秘,“形态完美无瑕,清澈度无可挑剔,是教科书级别的法式澄清汤。

但是…但是这味道…这深邃的、复杂的、如同地层般累积的鲜味层次…我从未在任何一家法式餐厅,甚至是三星餐厅尝到过!

这底蕴…这浑厚而温暖的力量感…它更像是…是某种古老的东方液体宝石!”

让·巴蒂斯特闭上了眼睛,眉头微蹙,他那经验丰富的美食家味蕾正在极力分辨和捕捉每一个细微的信号:“不仅仅是鸡…那基础的味道我认得…但还有…是某种经过时间陈化的火腿?对,是金华火腿!那种独特的、深邃的咸鲜风韵…还有一丝…是干贝的甜美海味?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明明汤体如此清澈,视觉上如此‘轻’,为何味道会如此丰厚、立体,感觉如此‘重’?这感觉…不像是在喝一碗清汤,倒像是在品味一杯极致的、经历了漫长橡木桶陈年的…勃艮第顶级干白?不,甚至比那更复杂…这鲜味,是活的!”

林清玄大师的眼中,在经历了司瑛士汤品的空灵震撼后,终于闪过了然与更深层次赞许的光芒。他细细地、缓慢地品味着,仿佛在阅读一本深奥的典籍,缓缓道:“形为西式清汤,晶莹剔透,技法严谨,乃法餐之‘形’;神为中式上汤,醇厚绵长,底蕴深沉,乃中华之‘魂’。以法餐之极‘形’,完美承载中华料理之厚‘魂’。

这碗汤里,看的不是一时之惊艳,而是‘功夫’二字。这醇厚,非一日一夜猛火可成,乃文火慢炖,时光沉淀之功;这清澈,非简单过滤可得,乃耐心细致,百炼萃取之技。

司同学的汤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剔除万物,直见本心的纯粹,是‘减法’的极致;向同学的汤,则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融汇百家,积淀底蕴后的包容与升华,是‘加法’后的‘提炼’。

好一个‘茶汤’之名,初饮惊艳,再饮回味,确如品茗高手杯中之物,余韵悠长,意境深远。”

这番评价,虽未直接比较两者高低,却精准地道破了这两道顶级汤品背后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哲学取向与美学追求——司瑛士是“提炼”与“纯化”的极致,指向的是形而上学的“道”;向婷婷则是“融合”与“积淀”的升华,展现的是人间烟火的“艺”臻于化境。

配酒的法国汝拉黄葡萄酒,其独特的类似核桃、杏仁的坚果香气、隐约的咖喱叶气息甚至一丝类似陈年雪莉酒的咸鲜风味,与这碗底蕴深厚复杂的澄清鸡汤「茶汤」产生了奇妙的、跨越菜系的共鸣。

两者在“鲜味”(Umami)这个共通的味觉层面上,展开了一场深邃而愉悦的对话,酒液进一步激发并放大了汤品中那复杂风味的呈现,使得这场味觉体验更加立体而难忘。

大屏幕上,向色组合的分数,在经历了前几道菜式缓慢而坚实的攀升后,于这道「澄清鸡汤「茶汤」」呈上并得到评审深入品评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显着而坚定的、足以改变赛场气氛的上涨!

虽然仍未超越司&茜组合那已然筑起的高台,但那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差距,被实实在在地、令人无法忽视地拉近了!

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至整个会场。

观众席上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讶议论声。

“快看!分数跳上去了!”

“怎么回事?这汤…看起来和司学长的那碗一样清澈啊,为什么评审们的反应好像完全不同?”

“我好像有点懂了…极星寮的这位中国女生,她的料理不是那种瞬间爆发的类型,是慢热型的!是越到后面越能展现深厚功力的那种!”

“东风…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东风’吗?开始真正发力了!”

这道「澄清鸡汤「茶汤」」,就像一枚精心计算后投入深水的炸弹,它在司瑛士那纯净冰冷、高高在上的“神域”之下,悄无声息地、却无比坚定地引爆了属于东方的、温暖而浑厚、扎根于大地与时间的味觉底蕴。它没有试图去变得同样“纯粹”,去模仿那冰雪般的姿态,而是以无可挑剔的经典西方形态,堂堂正正地、自信地展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源自数千年饮食文化积淀与个人无数次锤炼的“深度”。

东风,不再只是暗涌于水下的潜流。

它终于在这一刻,化作了一道清晰可见的、温暖而有力的浪潮,带着不容置疑的文化自信与技艺力量,开始稳稳地、持续地撼动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神域”壁垒。

汤品环节结束,战局,已然生变。

天平的两端,第一次出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真正的悬念。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