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新命记 第一二七零章 东奔

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城外三处南朝大营同时发起的炮击,几乎持续了一整天。

盛京城墙以其特有的坚固扛住了数百门火炮的轰击,没有发生成段的坍塌。

但是盛京城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外的瓮城悉数被毁,近乎沦为废墟,左右城墙之上也是千疮百孔,弹坑遍布。

与此相应的是,小南门外的杨振军重炮阵地、小北门外的祖泽远重炮阵地,除了消耗了大批弹药之外,人员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小西门外的朱文德重炮阵地,因为缺乏与清虏八旗汉军进行重炮“对轰”的丰富经验,被居高临下的正白旗“旧汉军”炮队多次命中,损失了七门重炮,伤亡三百来人。

但是,亲临小西门城头指挥重炮反击的正白旗汉军固山额真——野猪皮在位时归附后金的“旧汉军”头子金玉和,被朱文德指挥的重炮群打成重伤,并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不治身亡。

而其麾下“旧汉军”炮队,同样损失惨重。

消息传开,盛京形势愈发紧张。

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尔衮于五月二十一日傍晚,终于“恩准”内三院与盛京八旗各大总管衙门,在五月二十二日清晨率先“东迁”兴京。

其中也包括盛京城内的两白旗。

到了当夜戌时时分,一小队隶属两白旗的巴牙喇营前锋兵,突然策马出了大东门,沿着浑河北岸风驰电掣,往抚顺方向去了。

大东门、小东门外没有明军营地。

但是,大东门距离大南门相对较近,又离河不算太远,所以各方默认是杨振麾下人马围城的防区。

与此相应的是,小东门距离大北门相对较近,也离河更远,各方默认是大北门外辽西兵马营地的防区。

彼此派出的巡哨探马,基本上是以大东门和小东门直线距离的中间点为界,偶尔过界巡哨,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各自谨守各自的防区。

五月二十一日夜里就是如此。

大东门内有小股两白旗马队夜出东奔的探报,很快就送到了杨振的面前。

不过,心中有数的杨振,只传令掌管杨振军中一切骑兵兼领周边巡哨事务的祖克勇,将探报告知大北门外辽西兵马营地的总兵刘周智。

此外并未派人往东穷追不舍。

事实上,即使没有先前与多尔衮使节的洽谈,杨振也不担心盛京外围剩余的其他清虏八旗兵马前来为盛京解围。

因为以目前形势来看,围点打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铁岭、开原方向,抚顺、兴京方向,或者其他什么方向上的清虏援军敢来盛京城下,杨振加上洪承畴、祖大寿,管保教他们有来无回。

却说当天晚上,祖克勇遣人将大东门附近的探报送到了刘周智的营里以后,刘周智不愿做主,于是派人把消息送到了祖大寿的营地。

等到祖大寿做出决定,指示可以抓捕审问这支两白旗巴牙喇营前锋兵的时候,这批前锋兵已经完全消失在夜色之中了。

好在这帮人不多,其任务也只是传旨给抚顺、兴京方面的驻防八旗梅勒章京敦拜,以及兵败以后撤退到兴京后方的冷僧机,叫他们调集兵马,及时接应“冲出”包围、东迁兴京的队伍。

杨振没有下令拦截,刘周智同样也错过了拦截的时机,所以多尔衮的旨意顺利传达到了抚顺、兴京方面。

当天夜里,分别领兵驻扎在抚顺城(抚西城)、萨尔浒城的敦拜、冷僧机,先后于亥时、子时左右被前来传旨的队伍叫醒,当他们各自搞清楚了多尔衮的旨意之后,均大吃一惊。

但是事情紧急,两人也没机会核实盛京方面的情况,只能按照旨意的要求,连夜传令集结各处兵马,以做西进接应之用。

与此相应的是,当查知出城传令的两白旗巴牙喇营前锋兵未被拦截,而城外几处明军大营也没有异常举动之后,当夜子时,随着多尔衮的一声令下,早已云集在大东门内的内三院衙门、盛京八旗各大总管衙门,以及依附于八旗衙门下面的老弱妇孺余丁,按照事先定下的编队次序,如洪水决堤一般突然倾斜而出。

除了内三院衙门、盛京八旗各总管衙门人员及其从属护军最先,然后是八旗王公大臣们与旗下兵马家眷,多是老弱妇孺,最后是大批车马辎重,足有上千辆之多。

当天夜里,杨振再一次被叫醒,而盛京城内有大批人马从大东门涌出的消息,被紧急报送到了杨振的面前。

虽然杨振与多尔衮已有约定在先,但是杨振的每一条许诺与保证,实际上都有附加的条件。

杨振可以选择放过那些跟着内三院衙门和盛京八旗各总管衙门出走的八旗老弱妇孺人口,但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什么代价都不支付。

比如说,盛京城内各个王公大臣府邸随行运送的海量财富,包括跟着八旗总管衙门出走的数万八旗老弱妇孺的金银财货,这都是杨振想要留下的。

这些东西,几乎可以说有一样算一样,都是清虏八旗从关内百姓,或者更早从辽东汉人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