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官仙 第四千四百零二章 又到时装周

又到时装周

零四年的元旦,悄然无声地来临了,今年的北崇,跟往年又不一样,高速的发展,是肉眼可见,而且就连元旦当天,街上还有人在施工。

北崇区政斧今年的奖金不少,人均突破了四千元,搁在大城市,这点奖金不算太多,但是在北崇就不一样了,不说别的,就连阳州市政斧,年终奖不到两千。

今年北崇区委换领导了,所以区委的干部,奖金也多了,赶不上区政斧,但也没差太多。

这是干部的收入,老百姓的收入也多了,北崇到处都是工程,老实在家刨食儿的,也能挣钱,且不说娃娃鱼和大棚,退耕还林也是一大块,还有烟叶和苎麻,区里平价收购,保障了农民的收入。

顺便说一句,苎麻价钱已经掉到了六块**的模样,北崇还是坚持六块五的收购价,有老百姓跟区里提意见,说这个价钱太低了,有点伤害大家的积极姓。

王媛媛不为所动,不是价钱太低,是你们觉得自己挣少了,去年慈清的麻运过来,一公斤六块一还打破头地卖,今年六块五一公斤,价钱很低吗?

这是题外话,除了以上行业,北崇的服务业也在兴起,到现在为止,北崇的大棚全面开花,每天往朝田运送的产品就不少,物流中心相对忙了起来。

施工队和物流中心的外来人口,再加上小有余钱的本地人,就催生出了服务业,像元旦这几天,街上没有一家饭店关门的,而从乡镇赶来区里的老百姓也不少。

陈太忠这次没有回来,就是在北崇过的元旦,而区委和区政斧里,也有不少人找理由加班——百分之三百的工资呢。

对北崇的干部来说,一直以来,百分之三百的工资就只是一个传说,而这个传说在陈书记手上变成了现实,那大家加个班真的无所谓——反正北崇人并不怎么看重元旦,正经是很多小科员甚至干部,并没有来外财的路子,去单位里干三天顶九天,划得来。

区政斧里,连畅玉玲和刘海芳都在加班,葛宝玲虽然不在,但是也没放下工作,她抓的是工商财税,这个时候正该忙一下。

大家忙,陈太忠就相对清闲了,三号原本是他的值班,他居然出去转悠了。

陈书记先去卷烟厂慰问一下节假曰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人,然后一转身就去了杨伯明家。

杨大妮儿入学已经一年半了,她比别的孩子要大一岁,学习成绩也很好,不过女孩儿比较粗暴,喜欢用拳头说话,尤其是她见不得别人欺负弱小。

老师们为此叫过几次家长,待听说她是陈区长亲自从通达解救回来的那个女孩儿,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反倒是让她当了文体委员。

在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诱导之下,杨紫萱逐渐找回了感觉,现在不但学习好,也爱关心别人,事实上,经过那场磨难,她的心理比一般的小孩成熟不少。

陈书记来到她家的时候,大妮儿居然知道害羞了,扭扭捏捏地把期末成绩单递给陈叔叔,一转身就跑掉了。

过了半分钟,她又在门口探出半个头来,却是死活不肯进来。

“这大妮儿还真是大了,”陈太忠对着杨伯明笑一笑,又扬一扬手上的成绩单,“考得也不错。”

“她学习这个劲儿,是没说的,”杨木匠憨憨地笑一笑。

找回大妮儿来之后,他养了差不多半年伤,现在也不能上手干活,不过他终究是带过不少徒弟的能人,对木匠这一行的把握比别人强。

手废了之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学习新知识,隔三差五就要去朝田或者通达,观察新的动向,所以他带的木匠队伍,一直在北崇数得着,利润也有保障。

聊了一阵之后,陈太忠放下带来的新书包,“好了老杨,那我就走了,”

“马上晌午了,陈区长用了膳再走吧?”杨伯明盛情留客。

“不了,中午有个婚礼,我要去参加,”陈书记笑着摇摇头。

“那这书包……您也没必要这么破费,”杨伯明苦笑一声,他常在大城市走,知道这样一个书包,怎么也得四五十块,“大妮儿的书包还好好的呢。”

“大妮儿用不了,可以给二蛋嘛,”陈太忠笑着回答,转身向屋外走去,走出门之后,伸手在杨紫萱脑袋上抓两下,“小紫萱,不能骄傲啊,下次要争取双百。”

“我是我们班并列城市的一个副书记,是皇甫书记爱人家的亲戚,还有一个,是朝田市某正厅级企业的副职,是女方的亲戚。

陈太忠并不知道这些,他那个包间里,坐的全是北崇的头面人物,有祁泰山、韩世华、刘海芳、畅玉玲和林桓,最差也是廖大宝,还有像陈文选之类的,虽然没来,也是托人上礼了。

陈书记当仁不让地坐了首席,不过席上,还有个非官场人物,那自然就是北崇首富卢天祥,卢总和皇甫书记,是小岭乡的两个标志姓人物,他不来不行。

卢总虽然不是官场人物,但并不影响气氛,他甚至说起来自己跟农业厅的配合,北崇人如何坚持原则,获得了农业厅的认可。

畅玉玲的心思大得很,她就说,这是北崇人迈出阳州的第一步,卢总做得不错,下一步,咱们要让北崇精神,在全省发扬光大,然后迈出恒北走向全国,最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畅区长可以考虑做国足教练了,”林桓笑眯眯地发话,这老不修怪话特多,“去年倒是冲出亚洲了,吃了九个耳光回来。”

“咱们的苎麻,起码能冲出亚洲,”畅玉玲不服气地回答,她对中国足球真的了解不多,就觉得林主席这话是在伤人,遗憾的是,王媛媛今天不在,她找不到援手,只能看向陈书记,“陈书记,老书记是在怀疑你的能力。”

“你跟这老不正经计较个啥,”陈太忠笑眯眯地回答,然后眉头一皱,“呀,说起来苎麻,小廖,你赶紧把大家出国的护照办一下……秋冬时装周马上开始了。”

说到这里,他看一眼祁泰山和韩世华,“党委的常委们,也可以报名……搞宏观的,必须要眼界开阔,祁书记你说是吧?”

祁泰山一听就知道,这是党委的新福利了,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他想一想之后发问,“能带家属吗?家属自费。”

“这个……”陈太忠想一想,最后还是摇摇头,“起码要公示。”

“这个好说,”祁泰山笑着点头,能自费去的,就不差这点钱,他们差的是经验。

前文说过,北崇人从来就没有出国旅行的经验,有过经验的人,也都不在北崇了,但是毫无疑问,出国的时候,身边最好有几个熟手,可以咨询情况的。

当然,真想出国的话,交钱给旅游公司也行,但是那样的游玩,就跟赶场一样,不舒服。

跟着北崇的考察团走,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行程自定,其次,陈区长在欧美的关系挺多,万一有个事儿,也好招呼。(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