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末日反攻 第440章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梁萧统曾将《诗序》编入他的纯的选集《文选》中,取中间论诗的起源及作用一段,自来家都视为千古之论而乐为称引。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河东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魏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卜子。”

家族世系

长支

卜子长支(嫡长子)家族世系:

1世卜商(字子夏,故又称卜子夏):长子卜芹、次子卜泮(巨野支祖)

2世卜芹

3世卜大本

4世卜元吉

5世卜号:长子卜日祥、次子卜日祯(卜式之祖)

6世卜日祥

7世卜君:长子卜赐福、次子卜赐祉、

38世卜洪谏:长子卜令演、次子卜令严、:光绪年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三年改为奉祀官

72世卜庆德

73世卜繁林:1958年,举家迁东北

翰林院五经博士

-64代卜尊贤:字衍德,康熙51年衍圣公准给衣顶主奉祀事。至康熙59年巡抚部院李援例具题,嗣准礼部咨开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二子:科、美

-65代卜科:乾隆8年衍圣公咨准礼部考授世职,无嗣,以胞弟美长子玉柱为宗子

-66代卜玉柱:乾隆17年衍圣公咨准礼部考授世职

-67代卜国华:乾隆53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代卜心端:自幼失音,未袭

-69代卜先立:字广运,号德谱,嘉庆17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70代卜昭灼:咸丰年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卜子奉祀官

-71代卜宪章:光绪年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72代卜庆德:其弟卜庆功,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纳斯学院历史系教师

-73代卜繁林:1958年举家迁东北,后嗣下落未明。

史籍记载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後素。"曰:"礼後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卜商塑像

一百多岁的卜商先哲,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传播儒家学说上,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学笃志,传授五经,后世治五经的学者,大都认为他们的学说托之于卜商的传授;他不但学识渊博,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更重视躬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讲学,离群索居,继承孔子的未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