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阵,方阵,还是方阵。
看台是方阵,骑兵是方阵,步兵还是方阵。
看台是设立在一片靠南的山坡上的,整个幽州的不论是百姓还是俘虏,都被押解到了看台上观看。
这当然是一种震慑,恐怖的震慑。
好在端午这天天气相当好,万里无云。
下面平整好的校场是三十万俘虏的杰作,甚至立在校场最北端的那三万根木桩也是他们的杰作。
辰时三刻观众已经全部入场,饿着肚子的他们是被无数刀枪赶到看台的。
辰时四刻武安军三军开始晨食,看着守卫们啃着肉包子,所有人都不禁在咽口水。
辰时六刻,武安军开始整军。
辰时七刻,校场西边开始整队进场。
第一个万人方阵是由武安军的精英步兵军团组成的,一百乘一百的正方形方阵占据了足足半个校场宽。
他们的队形很整齐,第一排一百人是拿着竖排的排兵,也称之为重盾步兵,五尺高的盾牌几乎比很多普通人都高,并且这种外面由钢甲片组合,里面是皮盾的重盾足足有三十斤重。可是他们这些重盾步兵,单手就提着飞跑,也是没谁了。他们除了装备重盾,还装备着重甲,重甲的重量也很夸张,他们的重量足足有三十斤,再加上十斤多沉的长柄窄刃朴刀,作为最重装的步兵,他们也是当之无愧了。当然了,他们这一身装备也是很多人羡慕的要死的装备。别的不说,就那面沉重的盾牌,正面都能抗住武安军的轻型破甲弩车的射击,由几名重盾兵组成的盾墙,可以轻松抵挡重型装备以下的所有攻击,甚至穿透力变态的四石神臂弓,也仅仅只是穿透这面盾牌而已,想继续穿透盾牌后再穿透重盾步兵的铠甲,根本就不可能。也只有二十石以上的中型弩车,才能轻松将他们穿透。这种纯钢铁包裹的重装步兵,简直就是所有杂鱼的噩梦。因为你的任何工匠都很难破人家的防御。而人家不仅仅手中有类似长枪的朴刀,还有穿透力强悍的三连发手弩呢。当然,代价是穿着这么一身超重铠甲,他们也不适合冲锋,只适合站阵脚。
第二排是刀盾兵,也称之为跳荡兵,大宋的传统兵种,一身步人甲,一面钢盾,一柄长刀。跳荡兵,大宋的将军们都熟悉,但是武安军的跳荡兵他们却看着很惊讶。首先是盾牌,五千吨级的超级锻压机,整块的钢板一次压模成型,然后经过渗碳加工,起硬度已经恐怖到可以媲美现代化的防弹衣了。普通箭矢射到上面,基本就是个小点,两石以下的武安军破甲箭连插进盾牌的资格都没有。只有两石以上的神臂弓才有资格将三棱破甲纯钢箭头留在盾牌上当个纪念。四石的神臂弓发射出的加重纯钢破甲箭头才能穿透它们的盾面。可惜啊,穿透是穿透了,想继续破开里面的步人甲也是够呛的。同样,普通的轻型弩车射出的箭矢也对这种三尺盾面的圆盾一筹莫展。近乎完美的弧面,只要弓步的士兵将脑袋一缩,正面也就露出个纯钢的头盔。
至于他们身上的步人甲,更是让所有大宋将领都感觉到陌生。鳞甲状的步人甲,他们不会认错,但是那肩膀上的虎头吞不是只有将领才能有资格装备么?怎么所有步兵人人都有?一个虎头形状的护肩,造价都快赶上一身铠甲了,太奢侈了吧?
工匠营的铁匠们会说,呵呵,以前想敲打出这么个东西,没三五天,别想,现在,压模机,一起一落,十个就出来了,而他们只需要负责将烧红的厚铁片放进凹槽中就行了。这速度,估计能吓死所有铁匠。
至于他们手中的刀,更是奇葩中的奇葩,普通的长刀而已,宽了两指,也就是加重的朴刀水平罢了,但是你刀柄跟刀背连接的地方又加了一个小刀把是啥意思?四握以上的刀把明显就是双手所持有的,但是你另一个手拿着盾牌呢啊。
最奇葩的事情是,一般武者或者士兵们的单刀都是放在身子的左侧,右手拔刀。而武安军刀盾兵的刀鞘是挂在身体右侧的,并且还是右手拔刀。
看着这些士兵同时出刀,所有人算是明白了那个小刀柄是干啥用的了,不过只为了出刀就安一个小刀柄,浪费吧?
不过看过了几刀劈砍之后,所有人都不敢小看这么个小设计了。拐子棍有多好用,相信练习过的人都清楚,拐子刀是拐子棍的进阶,在刀术上的变化和力度更是瞬间提升不止一层。
随后的两排轻甲长枪兵没啥看头,但是他们手中那杆一丈多长的长枪却挺令人惊艳的,不仅仅有一尺多长的剑刃枪头,还有三棱状的破甲枪尾。枪尾不仅仅能插入土地当中立枪,碰见破不开重装甲步兵,他们手持的长枪只要枪头一掉头,就是一杆破甲长矛啊,其穿透力可比剑刃枪头强多了。
甚至武安军的长枪,全部都是采用鸭蛋粗细的白蜡杆制造的枪杆。弹性好,枪杆子长,仅仅枪杆子就三米半,加上枪头枪尾,足足四米长短了,一半人还真玩不转呢。不过这么长,又弹性那么好。
是的,撑杆跳。武安军的长枪兵另一个考核项目就是撑杆跳,一丈五尺的城墙,在助跑十五步的情况下,需要一次就跳上去,而精锐中的精锐,是两丈城墙。
要知道,在大宋,两丈高的城墙基本已经是所有州城甚至府城的城墙高度了。能达到三丈高城墙的城池,都是大型城池了,像开封洛阳等大城才有那么高的城墙的。
紧跟在四排士兵之后的是一排背着沉重弩弓的弓弩手。他们手中只能用脚踏才能上弦的重弩有多恐怖,所有人都清楚,因为他们手中是妥妥的两石弩,拉力超过一百六十公斤的重弩,别说集团化装备军队了,就连精工制造,世界范围内的冷兵器中也就只有大宋的神臂弓才有了。几万把神臂弓,武安军当然没那么壕。他们使用的弩臂是梨木和柘木制造的,只不过在木质的弩臂内圈加了一层弧形的钢制底托,工字形的弹簧钢制底托能给整个弩臂增加一倍以上的拉力。
当然,试验出这种弹簧钢,武安军的铁匠们也是吃尽了苦头的,一年之内,五百多名大师级铁匠,经过多达上万次的试验,重要在赵羽的指导下,制造出了一种不输于任何二十一世纪弹簧钢属性的钢材。
超硬度的钢材经过几千次试验的热处理流程,要不是造价太贵,武安军的铁匠们恨不得所有弩臂全换成这种钢材呢。
好在木铁结合的弩臂,在某些方面竟然比纯钢的弩臂性能更好,这才熄了铁匠们的疯狂念头。
五个重装步兵方阵,就是足足五万人呢。
一起立在了校场中央。
同时转向,迅速结阵。
四个方向立刻竖起了四面盾墙,在不断收缩的情况下,里面的士兵也竖起了盾牌,不过他们的盾牌是顶在头顶的。
收缩,收缩,再收缩。
足足五万人呢,竟然结成了一个超大型的方阵,最外围是一面面的重盾,重盾上面是一层层的圆盾,而最夸张的是,顶上,在方阵的顶部,竟然被两千面长方形的重盾和一万面圆盾所完全包裹。
而在阵型的周围,则是长短不一,伸出来的全是长枪,密密麻麻的七八层由长枪组成的枪林。
五万人挤在一个不足五百步的方阵中,其恐怖程度相信所有人都没见过,更恐怖的是这个方阵竟然在缓缓移动,虽然移动速度跟乌龟爬快不了多少,但是他们在动啊。
看到这里,除了赵羽,就连武安军的骑兵统领们都一头冷汗。
吓的啊。
冷兵器战争最强的兵种是啥?
骑兵?
扯犊子吧,十万骑兵碰上八千重装步兵方阵,能被打哭。
重装骑兵是厉害,可是面对这种排出刺猬阵的重装步兵方阵,全傻眼,马又不是傻子,敢往长枪丛林里扎的,除了疯了就是疯了。
再说了,重骑兵撞上去也白搭。人家阵型不乱,你撞上去顶多撞死几个人,这种超密集的阵型,平均普通重骑兵根本就撞不开的。就连武安军的破阵子看见这种密集阵,也傻眼的。
摆出五万人的阵势,其难度有多高,带过兵的都清楚,或许他们没有那么整齐,但是五万人能做到同时行动,其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脱了战争的形式,上升到了艺术的难度。
鸟丝会说,擦,照这么说,开幕式上的几万人表演那还不得吹成花啊?其实不就是系统统筹的笨办法么。只要带兵的中低价将领不糊涂,想摆出方阵还不是太容易了啊。
事实上,一般在冷兵器战争中,五百人的重步兵方阵已经可以是无敌的存在了,整出五万人的方阵,基本属于威慑了。
不用打,分成一百个小方阵,百万骑兵也抓瞎。
看见已经看的目瞪口呆的大宋官员和辽国贵胄。赵羽很满意,这叫当头一棒。
打不死你,吓死你。
更吓人的是后面,五万人的阵势很快解体,所有的重装步兵都在有条不紊的排出一字阵型。
好吧,一万重盾能排多长?
半米多宽的盾牌,排成排,那也有五千米啊,所以,校场不够大,只能轮番上阵了,一个方阵展开,五层人墙。每组五人,两柄手弩,两柄长弩,一柄重弩,从五十步到一百五十步,几乎全部在杀伤覆盖范围之内。
一轮齐射,远处的木桩上就插上了一层白羽。
没有第二轮好浪费的,所有人只射了一轮,连弩三发,共计六千枚短弩箭,长弩两千发,重弩一千发。八千枚弩箭并不算奇观,但是瞬间爆发出去,也挺吓人的。
射完弩箭收弓,结方阵,然后撤场。
连番五次,五个方阵全部搞定。
第二个出场的是长弓军团和连弩军团。紧急扩展之后,长弓军团还是三千人,因为没那么多长弓手了。
连弩军团还好说,只要骑术过得去,把连弩的覆盖射击练好了,武安军的所有骑兵都能组成连弩军团。
特别是在发现了一大片柘木林之后,连弩军团进行了爆发式的扩张。
现在的连弩军团,已经膨胀到了一万两千人。
三千长弓手,根本就懒得演示战技。所有的表演时间让给了连弩军团。
一万两千连弩军团,三连射的连弩,覆盖范围最远达到了一百三十步之外,一万多匹马,排出十层的纵队,一百步之外的木桩可倒霉了,咄咄
咄咄咄……咄咄咄……
一阵乱响。
远处就已经被白羽箭杆覆盖了。
上弦,卡在马背上,五息时间上完三道弩弦。绝对是对技术的考验。
还好,几个月的练习没白费,基本上都能完成,就算慢一点的六息时间也够了。
一万多人马开始慢跑了起来,马匹一边奔跑,骑士们则抬起了手中的连弩,又是三轮齐射。
齐射完了不算完的,骑士们又开始一边骑马一边上弦。
这次时间稍长,十息的时间,接近一分多钟。所有的骑士就举起了手中的弓弩。
不用言语,随着指挥的一道道青烟射出,骑士们开始了散花射击,各处不同的木桩不断的遭受弓箭的穿刺,也很疼啊。
长弓军团有多恐怖,暂且不说了,反正也只有耶律淳知道厉害,其他知道厉害的人基本都死光了,哦不对,燕州城投降的那些骑兵还有被吓坏了的一群人整修桥铺路呢。
连弩军团,仅仅一炷香不到的时间,就给大家种下了一片白茫茫的箭杆,也是把所有观礼的人群吓坏了。
没办法就算再不懂军事的,看着那白茫茫的一片箭杆,谁都清楚,如果这是对着人射出来的,那么几万大军恐怕也架不住这么多的箭矢。
多么?一点都不多。
至少比起接下来登场的那群人来说,十几万支箭矢,真不是啥大数目。
五连发的弩车,轻型弩车。
虽然每个弩臂只有大约三石左右的拉力,但是架不住多啊。
虽然轻型弩车的穿透力有限,但是架不住多啊。
赶到幽州的战略部队足足有十万人,其中操作轻型弩车的就超过了五万人,毕竟这种弩车实在是太好用了。
这次点兵,因为地方有限,多达一万辆的轻型连弩车,仅仅只上去了两千辆演练。两人脚踏上弦,一人操作瞄准,一人负责给箭匣里添加箭矢,最后还有一人负责赶车。双马拉就的马车。
密密麻麻的整齐队形,两千辆轻型弩车一起射击会啥情况?
赵羽也没见过,不过这次算是开眼了。
一万支弩箭,一息之内全部射出去,然后五息之后又是一轮,连续十轮打击,十万支箭矢,又在木桩阵中铺上了一层红羽,因为需要跟其他兵种区分开来,步兵,骑兵,战车兵所使用的箭矢尾羽是不同的,黑色和灰色的羽毛给步兵们用,因为他们手中的箭矢射程并不是太远。
白色的鹅羽给骑兵们装13用,染成红色的鸭羽给战略部队使用,因为他们对于精度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柔软点的羽毛也就只适合给他们用。
为此,在几个湿地,武安军可是养殖了几十万只的鸡鸭鹅,特别是鹅的数量不断的在暴增,在饲料充足,鹅蛋全拿去人工孵化的情况下,鹅的数量想不暴增都不行。
但是可苦了这群大鹅们了,因为为了拔下完整的羽毛,鹅们的所有毛都是活着拔的,灌下一种特殊药物之后,鹅毛全部跟炸毛一般的树立起来,然后一群残忍的人活着就把鹅毛给拔了。
一只大白鹅其实挺划算的,翅膀和尾巴上的硬质羽毛可以给高端的弓箭手当做高精度尾羽使用,特别是尾巴上的羽毛,因为两边是对称的,一般这些质量最好的羽毛都是交给工坊中最好的师父,他们手中的箭矢都是给弓弩手们准备的高精度箭矢。
翅膀上稍微偏一侧的尾羽需要经过修剪,然后再拿去做箭矢,不过由于两侧厚度有细小差异,他们也就只能当做覆盖用的箭矢,高精度的狙击箭它们是做不成的。
至于浑身上下比较散的羽毛,挑出上等的给弓弩手们,剩下的就拿去做普通箭矢了。
现在开春了,一些老鹅可以宰杀了,每天,武安军的屠宰工坊都要贡献出一千只以上大鹅的羽毛,一只鹅平均能产出一百根鹅毛,一条就是十万的产量。也就是说,这一会射出去的箭矢,也仅仅只是武安军一天的产量。而已。
暂且不说原材料。
如果是用纯手工制造箭矢,需要多少人工呢?铁匠一人,一天能打造十根箭头,顶天了。
木匠一人,一天能削十几根箭杆,并给开好槽,还能给绑上羽毛啥的,如果所有的活都让一个工匠干。精制的箭矢,平均一天能生产五支。大宋的军工坊中就是这么干的,生产箭矢的足足有几千人,一天也就是几千支就不错了。
可是武安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