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莱东征
“什么?”我们无不大惊道,李自强这小子恨不得两眼放光,忙叫余教授给大家分享分享,就连队长也不再巡逻,过来听余教授“讲课”。
余教授这次没有摆谱,而是直接给我们娓娓道来:我看到的这份档案来自于俄罗斯,是前苏联搜集到的关于这些事件的仅存资料,因为当初苏军攻入柏林的时候大部分资料已经被纳粹分子提前销毁了,而德意志祖先遗产会的大部分资料都存放在科隆(德国西部城市),所以这才落入了盟军手中。
苏联时期这份资料一直被苏联人秘密占有着,直到苏联解体后又到了俄罗斯手中,直到最近几年我们和俄罗斯结成了战略同盟,所以才在某一重要会议上分享了这一资料,而我正是当时的与会者之一。
这一资料统一的代号便是神圣东征,苏联人给它换了名字,叫希姆莱东征,其中包含了数百次的行动,从西伯利亚到中国西藏,再到印度甚至是伊朗,希姆莱寄希望于这些行动找到他们所谓神族祖先留下的圣物,这样就可以获取战争胜利以实现雅利安人统治世界的野心。
在希姆莱东征的资料中的数百次行动之中,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只有那么几件,其中最轰动的莫过于西藏之行,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说纳粹每年都会派探险队到西藏来的原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文件中至少有六个探险队顺利到达西藏,其中成果最大的便是一个名叫恩斯特·塞弗尔的探险队长,回国之后便被希姆莱授予了荣誉之剑,这是整份资料中唯一有据可查的授予仪式,由此不难推断,塞弗尔借此正式成为希姆莱十二骑士之一,并且一举晋升为希姆莱东征的核心人物。
1945年苏军在希特勒地堡发现了一个被枪杀的喇嘛,而这个喇嘛也正是跟随塞弗尔去到德国,并且还一并盗走了一座神秘佛像,其中最为核心的,莫过于一幅标注了沙姆巴拉洞穴位置的地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份绝密资料会在希特勒的地堡而不是科隆,因为相关证据显示,战争后期希特勒和希姆莱确实将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洞穴和一些其他的神秘力量上面。
余教授缓缓喝了一口水,我们则听得瞠目结舌,此刻就连附和也害怕打断了余教授的思路,不过这次终于到我忍不住发言了。
“你们看过那幅地图?沙姆巴拉洞穴真的存在?”
余教授又摇起了头,“不只我看过,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看过,不过我们都笑了,沙姆巴拉,其实就是香巴拉,sambhala,明白了吗?这是经过藏语翻译德语,再由德语翻译英语,最后由英语翻译汉语的笑话。”余教授说完又笑了起来,原来绕了一圈,沙姆巴拉其实就是香巴拉。
我们却笑不出来,倒是十分失落,毕竟人是好奇的动物,如果把沙姆巴拉当做小说来写,我一定会读得津津有味,不能释怀,可一旦有人告诉我事实并没那么神奇,我只能剩下失落和怅然若失,看来,无知也有无知的利好。
“有一个问题,不管是沙姆巴拉还是香巴拉,这个洞穴是否真实存在呢?纳粹既然那么迷信神秘主义,那么做出任何疯狂举动都不会奇怪,可这就出现断层了,藏传佛教中的香巴拉是座坛城,而在纳粹眼中怎么就变成可以操纵时间的神秘力量了?”
“这个就随你怎么理解了,文化有差异,理解也有差异,疯狂的大脑往往最容易产生疯狂的念头,纳粹出于自己的目的有意歪曲香巴拉传说也是不无可能的,不过至于那个洞穴,谁又会去验证呢?”余教授不屑道,无异于对我们被彻底提起来的好奇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柄工兵铲一定不会出自普通人,这就意味着,它的主人只能是希姆莱的十二骑士之一!据说这些人要么智慧超群,要么武艺绝伦,就拿塞弗尔来说吧,这个人不仅是个优秀的探险家甚至是冒险家,还是个博物学家,他应该会继续纳粹的探险,难道他们也寻找过香巴拉?我不由想到了一本让香巴拉文化深刻影响过西方的书——《消失的地平线》,虽然书的内容可能虚构,可那种寻找香巴拉的情结却确确实实的保存了下来,我的心中不由一紧,我们此行总不可能会这样虚无缥缈吧?香巴拉按理说也不会在昆仑山脉吧?
“现在一切都是猜测,在没有更多物证的情况下,大家也不必过于多虑。任务第一,还是趁着今夜大好的天气养精蓄锐,争取明天能够翻过山头为好。”余教授总结道,将工兵铲递还给薛博士,薛博士又递给了我,可能他注意到我丢失了手电和军刀的事情,我只能默默接了过来。
正当我想将今天发生的事给大家分享时,余教授已经睡了下去,我见大家神色凝重,都经历了太多,当即下定决心将这事烂在肚子里,毕竟我们这支队伍最需要的是减负,而不是加压。
这一夜毫无疑问的特别长,我辗转难以入睡,刚闭上眼就会看到那双巨大的眼睛,注视着我,攥住我的灵魂,于是那股刺鼻的气味仿佛也卷土重来了似得,我只能赶紧睁开眼睛,看着满天的星斗,四周空荡寂静。
我不免会想,此刻的林大校又在做什么,她会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