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必有所
其他人也都听出了这说话的奇怪之处,既不是中原人说的话音,也不是北方胡人和西方安息人说话的口音,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即便是吐谷浑和安息人说的汉话,哪怕是咬字不准,那也都是阴阳顿错,声调变化丰富的,这些人说的话,王况在长安都听到过,哪里像这声音,又生硬又没有升降调,还是一字一顿的说出来,仿佛这说话人的喉里卡了个大石头,很沉重。
一句“什么东西这么香”就被他说成了“谁么,咚,系,介么,祥?”这也是大伙正在吃喝着,在这样的场景下,自然也不会听错了,都听得出来说的是什么,只是,这也忒拗口了,怎么听怎么不得劲。
王况很熟悉这个腔调,心中感慨,有多久没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没错,这就是后世人都非常熟悉的洋鬼子或者是倭奴说汉语的腔调,王况,说的是开始倭奴很嚣张,但和大唐干过一仗之后,才发现简直就是拿鸡蛋去碰刀口而不是碰石头,自此后就放低了姿态,开始全力的搜罗大唐的农耕种植纺织及冶炼技术,想要学会后再来报仇。
又是一大帮子觊觎大唐技术的,还有棒子也是如此,得,既然都已经提醒李老二防着吐蕃了,想必李老二应该也能举一反三的防着倭奴和棒子了罢?看来,得修书一封,光防还是不行,所有出入大唐境内的人都要搜查,要尽量的不让一粒种子一本书流落出去。
如果李老二也认识到了技术保密的重要性,那么肯定能同意这一点的,这个时代,还是家国天下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家的利益第一,国的利益第二,最后才会考虑天下,远不似和谐朝的皇帝们一样,将外国人的利益看得比国人利益还重,别人伸手打了左脸,只是蚊子似的哼哼两声,然后又伸出右脸凑上去让人打,要是发觉外国友人没打过瘾,连菊花都舍得凑上去,简直是无耻至极,巴儿狗都没这么地。
想到这里,王况心中无名之火腾的升起老高,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里,朱熹绝对算是一个重量级的,要是没有他那狗屁理学,中国的伪君子,假仁义道德之辈也不会冒那么多出来,当然朱老头并不是理学的创造者,他也只是个归纳者而已,归纳总结了许多人的思想,然后才整理出来,但不管怎么样,这个老头的罪过不小。。
“二郎,二郎。”孙铭前发现王况的脸色突然很不好,担心的叫了两声。
王况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事。想起了阿哥阿姐了。”心里却是有了计较。
“这个,请问怎么做的?”那矬子一指腌菜开口问道,旁边众人夷鄙的看了他一眼,没开化的蛮人就是没开化的蛮人,说话都没礼貌。不过看在他刚刚贡献了一块狗头金出来的份上,大家也就不和他计较了,总不能狗冲着你吠两声,你也要吠回来?这点无关尊严的修养,他们还是有滴。
“想学?”王况似笑非笑的看了矬子一眼,见那矬子面露喜色后,才慢悠悠的接着道:“你用银子将这堂前填满后再说。”
矬子终于知道王况是不肯教的了,咬了咬牙,一跺脚,一言不发的转身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王况冷冷的吩咐:“孙二,你去通知黄大郎,让他这几天就盯着这家伙,看看他都去见了谁,都做了什么。”孙二应了声去了。
王况这才转而向孙铭前解释:“此人当从倭国来,能忍,必有所图。”孙铭前哦了一声,并不深问下去,他才不管这些事,只要孙家好,只要王况没事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以他的经历,自然不会知道王况心中所想,环境和地位决定了看问题的高度,王况也懒得继续解释。
正好黄廿从门外进来,王况一把叫住:“廿叔,还得麻烦您给黄县尊去封信,让他查查,最近从闽县和长溪一带上岸的倭人有多少,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的查清他们的去向,若是他们离去的时候,一定要搜查其行李,但凡是书籍种子等一应出自大唐的东西,都要扣下来,不能让他们带走,即便是他们买的也不行,也不用怕他们闹,他们也不敢闹,就算出了事,况担着。”
黄廿和祝四娘子成婚后,只在长溪呆了七天,到了祝四娘子回门的日子,就一起跟了过来,按照约定,他得定居在建安,黄进元也乐得如此,又不是入赘,在哪定居有什么区别,再说了,留个人在王况身边,更好互通信息,黄家和王家也不会因为路途远而慢慢生分了。
而王况,因着祝四娘子是王冼丈母娘的关系,对黄廿也是很尊重,客栈的其他人也是如此,这黄廿现在不光是和王况沾亲带故,和孙东家也是沾亲的,所以他在建安,也很得闲,没人让他做什么,都是随着他自己。
王况为王冼编织的关系网已经初步成形,经线就是自己,黄良,林明父子和程处默他们这些在朝中现在或将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纬线就是王家,孙家,林家,黄家和黄家(黄进元的黄家和黄良的黄家并不是本家)这些个家族再加上建安人,只待以后加强巩固了,王冼就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现在王况缺的就是将李老二的继承人也给编到网中来,不过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进展,林家那边一直在努力,但都没搭上线,王况也不急,何况急也急不来,李治现在就是李老二和长孙皇后的心头肉,舍不得放出笼来的,自然也就没机会和林家搭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