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食王传 第一八三章 小东家回来了

小东家回来了

十月末的天已经开始冷起来了,建安又是处在建溪边上,说是溪,其实并不比汉水窄多少,城外四周又没什么太高的山挡着,因此入冬以来,江风就一天到晚的吹着,虽然不大,但吹到人身上,还是觉得透骨的凉。

午前,东城门守城的兵丁正拢了袖子,离开他们城门洞的哨位,挪到城外,斜靠在城墙上,面向东面晒着,这样是一举两得,又能晒到日头,又不耽误守卫城门,若是到了午后,他们自然就会挪到城门里,一样可以晒到日头。一条黑色的土狗懒洋洋的趴在他们的脚下,半闭着眼睛,头枕在一个兵士的脚面上,舒舒服服的躺着,常进出城门的人都知道,别看这土狗懒洋洋的,可那是条好狗,闽北俗话说,一龙二虎三孬种,说的就是看土狗的下巴有几根须,一根须的是上品,非常难得,几窝小狗中都未必能碰到一只,这样的狗长大后即衷心又凶猛,称为龙,两根须的则是中品,经过调教也有很大机会成为一个好帮手,称为虎;三根须的则就是没有出息的了,非常的难调教,性格也是很懦弱的,至于说四根须什么样,没听说过,也没人见过有四根须的。当然看须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还得看耳朵,一出生的时候,耳朵就支愣着的是好狗,性子猛,耳朵搭拉着的,则不算好狗。一般地说,结合了看须和看耳朵这两条选出的狗基本就没差的。

这条黑土狗,据说就是那种一根须且出生时就耳朵支楞得老高的极品种,别看它这时候这么躺着舒服的晒日头,可只要守城兵一叫唤,这狗就仿佛变了性子,立即变的凶猛万分,所以基本上,没人敢去轻易招惹,进出城门都会小心谨慎些。

黑狗正舒舒服服的躺着,突然间,它的耳朵动了一下,眼睛随即睁了开来,一嗗噜就从地面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远处,嘴里发出低沉的咆哮声,原本看似软绵绵的尾巴也笔直的垂着。

本来守城兵丁还寻思着要不要偷懒一下,跑遏跃跟的羊铺上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啃一张胡饼,或者说跑城门边那个建安小食铺上吃上一碗豆腐丸,再带些个烧饼回来的。本来么,这建安自前年以来,就几乎很少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几乎都已经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了,建安城里并没像长安或者其他的大城一样,有隔了坊区,有坊兵守卫,有巡街兵巡逻,除了打更的更夫和偶尔出来巡逻的衙役外,其余一切都是靠着邻里间互相照应着,但就这样,也几乎很少有人动什么歪心思,若是有,早被邻里的唾沫给淹了:你个好吃懒做的葜子(地痞的意思),如今小东家给了那么多出路,随便动动手脚,那也能保你全家不饿,而你却整日介的游手好闲,简直丢了你祖上的脸哦。因此上,只要是手脚健全,能走能动的,几乎都有事可做,要么去田里抓泥鳅,如今这庄稼已经收了,田里到处是泥鳅,随便一挖,一天起码能有个三四斤,拿到富来客栈或是其他客栈去,也能换得不少铜板,足够一家四五口人的吃用了;要么就跟了富来客栈的车队,送东西去各处分号,再将各地收来的东西运回来,一趟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得的工钱也是足够吃用的,跟车队还有那新来的镇将派的几名军士跟着,说是调防来着,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变着方的给富来客栈护送呢,有军士跟着,那自然是安全万分的,可以说就是个简单的跑腿而已,又不累;再要是更懒的,那也有去处,只须得往城门附近一蹲,碰到了外地来的,迎上前去,打听好外地来人需要去哪,做什么,完了带着他们一一的办理完,最后都能凭了或是店家或是衙门出具的信物,到月底去衙门领钱,虽然不多,但吃饱也是不愁的,最适合那些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做;即使是没什么力气的,那也简单,喏,去收些番薯来,洗净煮熟了晒成干,总归是会的罢?这里面可也有不少的利呢,晒一斤番薯干,卖到富来客栈去,通常能赚到一文钱,要是一口气晒个百八十斤的,那也不老少了。。

总之,现在的建安城里,守城的兵丁和衙门的衙役,几乎就成了摆设用的,倒是衙门里的那些个小吏们比原来更忙了,不过他们也不白忙,至少每月到手的薪俸比起以前可多了许多。据说,凡此总总,都是那个如今还远在长安,当了宣德郎的小东家所为的,万里之遥啊,小东家竟然还能想着方的给乡亲们谋福,难怪皇上要封他个宣德郎了,宣德宣德,小东家所做的一切可不是宣德么?宣德郎在往上是什么官?什么,你不知道?切,白吃了你呢,在往上啊,那就该是相公了,那可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官,连使君见了都要行礼呢。这官要是品级不高,怎么能称得上宣德呢?宣德宣德,那就是替皇上宣德呢。建安地处偏远,百姓们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刺史,又见得以前小东家出入州衙门如回家一般的平常稀松,这回又封了个官,自然就以为这宣德郎是顶了天的官了。

再说那俩守城兵丁,心里正盘算呢,这时候一听黑狗低沉的咆哮起来,眼皮没来由的一跳:娘咧,黑子这是咋的了?往常就是被人撩拨得恼了,也不过吼两声,呲下牙,从没见过如此如临大敌的神情啊?再稍等片刻,就觉得脚下有轻微的震动,这可是一大群马匹奔跑才有的动静,莫非是年初小东家帮助剿了的贼人没死绝,这会儿纠众报复来了?两人一使眼色,其中一个撒腿就往城北跑,那里可是镇将府所在,这新来的镇将一到,早就被人从他带来的亲兵口中打听了出来,这是当朝兵部李尚书之孙,和小东家是极为要好的,如今这出了状况,自然想起来的。

在建安呆了这么几个月后,原本是抱着应付家族中的差使心态的,也大多渐渐的心思活开了,若按如此下去,怕是这建州还不发达起来?这不是么?据说朝中已经定下来了,明年起,建安就从下县升为中县了,建安县令和各级官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几乎是人人连升三级,这升官速度,啧啧。这可是人家硬靠了过硬的政绩上去的,旁人只有羡慕的份,只有干瞪眼的份。现在想想,他们开始佩服起家族中的决定了,说不定,过个几年,可就轮到自己坐着升官了。

自然了,宣德郎回来了,作为父母官,林明那是要出迎一下的,这可是建安的骄傲,所以,建安县的官吏们,今天破例的早早就收了工,回家休整一番,准备到城门外去迎接宣德郎,就是他们想不早收工,那也得要有事做才行,几乎全城的人都为了迎接小东家回来而忙碌着,谁有闲工夫来找他们?。

也不知道是谁家挑的头,在自家门上挂了个红灯笼,天还没黑,就点上了蜡烛,不多久,从城门口开始,一直到王家和富来客栈的一路上,临街的店铺住家个个都挂起了红灯笼,要是有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下有那么多家办喜事。

天色刚擦黑,建安城外沿着官道两边,就站了一长溜的人群,一直延绵到一里开外,几乎站在路边的,都换上了过年时候才舍得穿的新衣服,穿不起新衣服的,也特地的将最好的衣服给穿了出来,还有几个老头老太太,手里拿着棕毛,说是等小东家来了,要帮他把身上的尘土刷一刷,干干净净的进城去。

没等多久,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蜿蜒而来,打头的是两队骑着高头大马的羽林军士,中间是二十好几辆的马车,再后面又是羽林军押后。

王况的车队里的马车数量可以说是一路上不断的在增加着,先是到了池州后,杏花村送来了两车的酒,接着是到了义安,出船仓透气的王况被渔民们认了出来,于是又多了一车鱼干啊什么的,一路上王况他们吃的都是鲜活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时间没处解决,就带着了,然后是金陵姜家,唐兴慎家等等,到了最后,王况的车队就从十几辆马车扩大成了二十多辆的规模,也幸好到了金陵后,姜家调拨了十辆马车过来给王况用,正好这些马车又可以从建安运辣椒酱啊友粉啊什么的回去,否则王况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车队还没走近,带了火把灯笼的就把火把灯笼全都点上了,也不管这时候天才擦黑,路上还是可以看得分明的。等到车队行近了,有那早早的跑了大老远去迎的林家家人认出了队伍里骑着五花马的李管事来,一声欢呼:“是小东家回来了,真的是小东家回来了。”这话声一个接一个的就传递了下去,听到的都开始欢呼起来,听到马车外的欢呼声,王况牵了王冼的手迈出马车,站在车厢前的踏板上,见那么多人来迎接,心下也是感动,这就是百姓啊,你为他做一点点好事,他们便能时时刻刻的牢记着你的好来,自己若真能在这大唐混出个模样来,造福一方,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