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星缘 第六章 落花时节正逢君(2)

落花时节正逢君(2)

落花时节正逢君(2)

他们用心灵感应说着话,有事可做,时间似乎过得更快了,不久便到了重庆。

下了飞机,两个人相视一笑,洵美先开口:“这一趟飞机没白坐。”

他不同于大部分超级文明、高等文明的人,对那些比自身低等的生命不屑一顾,即便是地球人这样的低级物种他也很喜欢。

但是,毕竟进化程度差距过大,他和地球的朋友们非常缺乏共同语言。

所以,能见到一个与自己相距不算太远的人他还是很高兴的。

“我也是!”紫苏说。

比起洵美,她更加惊喜。

她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千年,这是第一次遇到和自己一样来自天外的人。

若不是因为生命体本能地敬畏着比自身高等的生物,她说不定会一把抱住他大哭一场。

这时,他们已经出了机场。

洵美又问:“你来重庆是做什么呢?”

紫苏笑道:“见一个网友。他也是同袍呢!”

“去哪里见?”

“嗯……西大。”她缓缓说出这个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

洵美笑着说:“那你先去吧,我要去美术馆逛逛。难得遇到一样的人,你要是想见我,随时联系。”

她点了点头,“有机会再好好聊聊。”

两人就在机场外面分手了。

她和燕飞约的地点是西大的北碚校区。

站在久违的学校大门口,心中五味杂陈。

“这里,应该还叫西师的呀……”她喃喃自语。

眼前的校园是多么熟悉,往昔的情景历历在目。

她还记得,她与几个好朋友“桃园结义”;

她还记得,那个时候的青年男女还是比较含蓄、害羞,为了帮对优秀的学长相思成疾的姐妹送一块写了情诗的手帕,她居然假扮来看望儿子的妈妈,糊弄着年纪大了的生活老师溜进了男生宿舍;

她还记得,她心血来潮要搞恶作剧,半夜三更穿着大红色的旗袍,披着长头发到美术系那栋古老、甚至可以说是破旧的木板楼里晃了一圈,第二天校园里就出现了很多想象力丰富的民国鬼故事;

她还记得,春雨后,她拉着吃不惯食堂饭菜的室友到处找蘑菇,拿蜡烛烤熟了“改善伙食”;

她还记得,“雾都”难得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同窗好友流觞曲水,吟诗作赋,弹琴吹箫,其乐融融;

她还记得,毕业那年,最好的朋友在被她一个人称为“警幻仙姑山”的“爱情山”上告诉她说,她有喜欢的人了,又说:“但我绝不会重色轻友的,你以后有需要我的地方还是尽管说!”

她对好友说:“我也是。”

几年后,她真的为她牺牲了“那一世”的生命……

时隔多年,她再回来,依旧是青春年华,不过换了一副躯壳。

而当年被年轻的大学生们视为“老家伙”的老教授们,应该都已退休,甚至不在人世了。

曾经青涩的同学们也都已成家立业,青春只是回忆。

或许,她这个故人也早已成了回忆,有没有人想起都不一定。

“西师早就是历史了啊,亲!你不会现在才知道吧?”燕飞微笑着走来说。

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他陪一个考上西大的女同学来,到了好一会儿了。

那个同学去报到,他在校门口转了转,老远就望到她。正想打招呼,却见她望着校门,不知在想什么,便没有马上和她说话,只是悄悄地走近。

听见她说出“西师”一词,他还是有点惊讶的,“虽然‘西施’是比‘西大’好听,四大美女嘛!但是西南师范大学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紫苏笑了笑,伸出右手,“你好呀!”

她总不能告诉他,西师是她“前世”最难忘的回忆,所以这个名字难以舍弃,干脆不把这一话题继续下去了。

“你好!”燕飞与她握了手,看了看她的穿着打扮,一笑,“今天他们新生报到,你穿成这样来,只怕要抢了主人们的风头了。”

她穿的是一套白底、用玉兰花图案做装饰的齐胸襦裙,头上戴着一支兰花簪子。

现在汉服正在复兴,高校师生对这种华夏民族的服饰不陌生,她穿成这样出现在这儿不至于“喧宾夺主”。

但衣服不吸引人不代表她这个人不吸引人。

她本就天生丽质,生得花容月貌,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素颜美女”,气质又高雅脱俗,再穿上美丽的汉服,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她在校门口站了一会儿,来来往往的新生、迎新的学长们几乎都会情不自禁地多看两眼。

她倒是不以为意。

我曾经也是这里的主人呢,她在心里说。

燕飞见她迟迟不语,又笑道:“说笑的,别在意。我刚才还看见两个高年级的女生穿着汉服给新同学当向导了,中文系的,都是国色天香啊!”

“那当然,重庆的一大‘特产’就是美人。”紫苏也笑了。

“可不是嘛!我不记得在哪儿看过一个段子了,说,到了北京嫌官小,到了你们上海嫌钱少,到了重庆,是嫌结婚早。”

紫苏笑道:“‘你们上海’?那你也该说‘我们北京’。”

“我可不是北京人。”燕飞叹了口气,“虽然在北京住了十几年,但万两黄金不难求,买不来一个北京户口。何况人不能忘本,我永远是贵州人。”

“莫闲聊了,我们进去吧。从前有句话:‘川外的妹子,西师的园子。’一边在西大的园子里漫步一边畅谈,再惬意不过了。”紫苏说。

“好啊。”

他们就进去了。

每年新生入学那几天都是非常热闹的,学长们热情洋溢,新同学满怀期待。

走在曾经走过无数次的校园里,看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她只觉得一阵心酸。

青春,多么美好的岁月,然而对她来说已经是历史了。

皮囊依旧年轻貌美,心灵却早已饱经沧桑。

五千年,她其实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地球上这些和她比起来连雏鸟都算不上的小孩子怎么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唯一例外的应该就是“前世”的婉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们是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同班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闺蜜”。

若不是为了她,她也不会过早地放弃了“前世”的生命。

婉慧应该还在重庆,她说过最喜欢这座城市,要在这里过一生的。

她很想念她,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不是现在的白紫苏,是“前世”的凌紫嫣,而凌紫嫣早就死了??????

他们谈的也不过就是琴棋书画,燕飞看她有些心不在焉,也就不多说,两个人安静地走了一段路。

此时正是秋天,微凉的风中满是桂花的芳香,使人心醉。

忽有琴声飘来,弹的是《潇湘水云》。

紫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她在古琴上的造诣不低于任何一位人类名家。

只是一听,便知抚琴的人功力也相当深厚,弹出来的曲子像有神力似的吸引人。

不过还是嫩了点儿。

她莞尔一笑,从单肩包里取出一支箫,和着琴声吹奏,一边往琴声传来的地方走去。

燕飞没说话,跟着她去了。

明明听着不远,却也是绕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声源。

燕飞不由得吟出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叹这学校的园子真是太大了,简直堪比大观园。

一棵桂花树下聚集了一群青年男女,都穿着汉服,女子还梳着简单的发髻;看上去也是十八九岁的模样,应该是本校的学生。

抚琴的正是人群中央的一名男生,容貌十分出色,气质亦是极佳,穿的衣裳也是蓝白色相配,倒是和紫苏这一身是个对儿。

围观的人显然也早就听到了箫声,看见她吹着箫走来,都露出惊喜的神色,让开了。

抚琴的林静翕抬头看她一眼,微微一愣,没有马上开口,继续抚琴。

两人把曲子合奏完了,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燕飞最先鼓掌。

“太美了!”其他人也纷纷称赞。

静翕这才起身走向她,作揖,“同学是不是新生?我看着竟有些面善,可又不记得是否见过。”

燕飞听了,便干咳一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①!”

“你够了。”紫苏瞪他一眼,对着有点尴尬的静翕还了万福,说,“我们两个是刚认识不久的网友,今天约出来见面,地点就是这所学校。来得巧,正赶上开学了。”

燕飞笑道:“是啊。百闻不如一见,‘迷宫学校’,名不虚传。对了,刚才只是开玩笑,别介意啊。”

他本就是一个自来熟的人,大家都是同袍,更不拘小节了。

“不会介意的。你们能来我校是我们的荣幸,以后也欢迎再来。”静翕笑着说。

一个女生指了指手机道:“静翕,有人叫我们‘赶紧死过来帮忙’,新生太多,他们忙不过来了。”

“你们先去吧,我随后就来。”

“好的。”那些同学答应着,对他和紫苏、燕飞说了声“再见”便走了。

紫苏笑道:“你不会是想偷懒吧。”

静翕笑道:“是有此意。还未请问如何称呼?我姓林,双木林;名静翕,幽静之静,翕动之翕;是这个学校中文系大二的学生。”

“这名字好!”燕飞说,“《易经》上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是个很文静内敛的名字。”而后也说了自己的姓名,“我姓王,三横王;名燕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来应该今年升大一,但是暂时不打算上大学,目前正在旅行中。”

此语一出,静翕和紫苏都是一愣。

紫苏无奈地说:“你就不能选一句寓意好点的古诗?”

燕飞“哈哈”笑道:“我觉得这样就很好,王侯将相府,不如寻常百姓家,更不如海角天涯。”

紫苏点点头,“倒也有理。不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莫说寻常巷陌、海角天涯,就是飞到宇宙尽头,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又对静翕说,“我叫——白紫苏,就是那种植物的名字。今年也要上大学了,在上海,一个星期后开学。”

“两位都是很不凡的人啊。”

静翕话音未落,只见一个也穿汉服的青年走来说道:“静翕,你再想偷懒,好歹去做做样子,学生会毕竟是为同学们服务的。”

“抱歉啊学长!”静翕笑着说,“我在陪客人——”就为他们介绍,“这两位是网友,他们约出来见面,地点就是我们学校,这是我们的荣幸吧?二位,这位是我的学长,秦若华,宛若之若,光华之华。”

“你们好!”若华说。

“你好……”紫苏微微眯眼看着他。

她现在用的是人类的身体,力量大大减弱,所以若华也能隐隐感觉到她的气息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但眼下不是说这事的时候,他只是和她打了招呼便什么也没说了。

“你们还是去忙吧。”燕飞看向静翕,“初来乍到,需要帮助的新生肯定很多,就算不想做苦力,给他们带带路也好,这学校实在太大了!”

静翕笑道:“也对!”

“那么你们先请自便,有时间再聊。”若华说。

“好的。”

互相道过“再见”,若华和静翕走了。

燕飞与紫苏四处逛了逛,也去了新生报到的地方。

①这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心里想的话。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