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超级腰带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

从东汉道教的诞生到魏晋南北朝,属于道教的创建和改造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间的比较原始的早期道教逐渐分化,并向上层化的方向发展,使与当时农民起义相结合的民间早期道教逐步被改造,并转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上层化的士族贵族道教。

汉魏道教的初创

东汉时候的早期道教有两大派别,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或正一盟威之道。其创立者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道教徒称之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等。创教的时间大约在东汉顺帝(公元126~144)时,创教的地点在西蜀鹤鸣山。它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因从其受道者须纳五斗米而得名,其宗教特征不少与太平道相似。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均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太平道是奉事黄老道的巨鹿人张角于东汉灵帝(167~189在位)

时所创,因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为人疗病的方式传教。由于当时疾疫流行,广大群众纷纷求治,且‘病者颇愈‘,因而信奉其道。张角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布道成功之后,便派遣弟子八人到四方传教。十余年间,其教徒便达到数十万,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中平元年(184)发动了黄巾起义,其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预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张角还自称‘黄天泰平‘。不料在预定的起义日期之前,张角的一个弟子济南唐周向灵帝上书告了密,打乱了张角原来的部署,只好提前发难,于是‘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东汉王朝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政治措施,全力以赴地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使太平道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此传授不明。在太平道发动起义期间,巴郡五斗米道张修,亦与之东西呼应。随后,张陵之孙张鲁还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统治了将近三十年。他自号师君,道徒们称之为系师。‘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①

‘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②上述措施,都和《太平经》的思想一致,受到劳动群众的普遍欢迎,并扩大了道教的势力。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至建安二十年(215),为曹操所灭。

靠镇黄巾起义起家的曹操,深知下层人民可以利用道教来进行宣传和组织起义,他汲取东汉王朝的教训,对道教采取了镇压与利用、限制和改造相结合的政策,把一些道徒方士‘集之于魏国‘,以防止他们‘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民‘。

在张鲁投降之后,一方面对张鲁及其五子和他的臣僚都拜官封侯,利用他们的影响来笼络群众;另一方面又采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张鲁及其子女和臣僚以及汉中人民大量北迁,瓦解了五斗米道的根据地。

在张鲁及其臣民北迁之后,天师道内部也开始分化。张鲁迁到邺城后的制度更为健全,道教组织也较为严密了。在此基础上,齐梁时茅山道士陶弘景继续接收儒、释两家的思想以改造和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

他又‘搜访人纲,究朝班之品序;研综天经,测真灵之阶业。

……埒其高卑,区其宫域‘,MI撰写了《真灵位业图》,仿照人间的等级制度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认为‘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MJ又通过编著《真诰》一书,对道教的传授历史作了整理。通过以上各种改造,使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团体得以逐步成熟,教理教义、科仪规范等也更加完备,从而改变了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并由民间宗教转化为上层化的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士族贵族道教。

注:

①②《三国志》第1册263页,同页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③《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1151页,中华书局,1958年

④⒆MGMHMIMJ《道藏》第18册238页,211页,第9册824页,822页,第3册272页,27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⑤⑥⑦⑧⒄《晋书》第5册1602页,1603页,1618页,第4册1257页,第10册3040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⑨⑩⑾⑿⒀⒁⒂⒃《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53页,125页,126页,53~54页,76页,346页,173页,172页,中华书局,1985年

⒅⒇MDMEMF《魏书》第8册3051页,3052~3053页,3053页,3053页,3053页,中华书局,1974年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