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者 : 张天明博士
因为天气原因,返航的日子退后了三天。
返回舱着陆的时候,张天明是被人抬着出来的。返回舱经过大气层的时候温度足以把人烤焦,像一个火炉一样,他留了起码有两公斤的汗水,渴的不行。地心引力已经接近半年多的时间没有作用到自己身上,他感觉自己整个人就算是坐在椅子上也在不听地往后倒去,医护人员解释道,他的耳蜗神经系统已经适应了零重力,因此总会感觉往后倒的时候才是正确的站立姿势,实际上他现在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的。
张天明点点头,笨重的航天服还在身上穿着,他感觉里面黏糊糊的全是汗水,回头看看那返回舱的颜色,防热瓦被烧得炭黑,这东西覆盖上上去,有一种笨重的原始感,再加上返回舱很小,却硬是要塞下三个人在里面,这看上去非常寒酸,多少给人一种工业时代产物的感觉。
跟随张天明一起从空间站上下来的人,是莫莉和洛文斯基。莫莉已经在空间站足足待了一年的时间了。她坐在张天明身侧,看上去心情很好,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身边的人:“我已经很久没有呼吸过真正的空气了。”
“是啊。”张天明开玩笑地回答她,“只不过这玩意儿天天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莫莉笑了一下:“张天明博士,以前我觉得你心态一般,但现在这种情况你还笑得出来,我真是很佩服你。”
“过奖了。”张天明摇摇头,洛文斯基坐在他身边,没有出言说一句话。他向来就是个十足沉默的人。
摄像机很快抬过来了,于此同时,还有武装部队包围了整个降落点,这个时候正在驱车赶来的路上,抬眼见到四面八方一阵被扬起的尘土。
“有必要搞这么大的阵仗吗?”张天明苦笑了一下,摄像机似乎在进行全球直播,随行的人员要求张天明他们三人向全世界观众挥手。
“当然有必要。”莫莉得知在这里说话观众是看不到的时候,她扭头对张天明说:“你得想想你现在的身份,我猜全世界有不少人想要杀你,也有不少人要把你当成牺牲者一样供奉起来,总而言之,你的人身安全他们可舍不得用来做冒险。”
张天明没有说话,他盯着枪口一样的摄像镜头面无表情,看不出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
很快,短期的面向全球直播的视频结束了。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武装部队已经里面三层地包裹了降落的地点,在这一片大草原上,张天明抬头看上去只能看到停留在半空中的武装直升机。
联合国秘书长潘文第一个出现并且和三个人握手。显然他关心的是张天明的身体状况,握手完之后他转过身问张天明:“张博士,你的身体……”
张天明摆摆手:“我很好,适应一会就能够独自站起来了。”
潘文没有多说,只是点点头:“这里不是特别安全,稍等一会,莫莉博士和洛文斯基医生会有专门的队伍护送他们回国,至于博士你的话,请您务必跟我一起走。”
张天明点点头,他看向潘文。那眼神似乎在说:不然的话,您看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呢?”
潘文要带着张天明去的地方自然是联合国总部,几乎降落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就被人护送上了飞机,一路向目的地而去。
“您可以休息一会,很快就会到了。”随行的机长建议张天明道。
张天明示意自己不困,表达过谢意之后他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会,看着外头昏昏沉沉的云层,差一点,星空恐惧症又差一点包裹了他。
还好潘文出现了,他从前面的办公室内走出来,到张天明的对面坐下。
“张博士。”他说,“我想你现在一定有非常多的问题想问我。”
“是的,非常多问题。”张天明笑了一下,很奇怪,他发现这种时候笑容竟然可以不背叛自己,随时随地地出现在自己脸上。他突然想起了莫莉那句“您很乐观”地话来。
“您说吧,我听着。”
张天明思索了一会,飞机的轰鸣声很大,他往椅子上一靠:“为什么是我?”
“我们不知道。”
“不知道?”
“是的,不瞒您说,这一点上我们真的不知道,你知道,中情局,军情处各处甚至调来了你的身世,认认真真地研究过一遍之后,我们得出了这个结果,很显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潘文说,“当然,除了张莲洁女士,还有方候淳教授——抱歉,我是说,对于方候淳教授的死,我敢到非常抱歉。”
“不,这没什么。”张天明那时候的慌乱甚至比不上现在的一时半会。
“你们问过张莲洁女士吗?她知不知道?”张天明说完才想起,似乎应该把对张莲洁的称呼改一下,还好潘文的神情并没有任何异样,他点点头。
“是的,出于谨慎,我们当然问了。”
“她也不知道吗?”
“不知道。”
张天明点点头,便不再去问。两个人坐了很久一会,“有烟吗?”张天明又问。
“您稍等。”潘文把乘务员叫过来,很快送来一包烟。
“你知道,这玩意我在太空站戒了,不戒也没办法,但这会我想在这直接来两根,你不介意吧?”
“您请便。”潘文说。
“把我交给外星文明,具体在什么时候?”
“具体方案还在实行当中,我们要把你送到木星,送到木卫二上。”
“最快和最晚的时间?”
“一个地球年。”
张天明点点头,他深吸一口烟,吐在了舷窗上,他看到底下,是一团厚厚的云层。
“在此之前,您可以做您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在规定的资源范围内,您都可以随意调动。”
“我知道了。”张天明闭上眼睛,“请让我休息一会。”
“后面有休息室。”
“不用了,我就在这里。”张天明挥挥手,他靠在椅子上,不再说话。
……
“目前我们有两种办法……”
同一时刻的NSNA内部,地球防御理事会的航空部会议正在进行,他们谈论的内容很简单,也很直接:如何将张天明送到木卫二上,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资源。
这是在和外星文明谈判过后使用的一个折中的办法,人类族群不敢让外星文明的舰队靠近地球范围之内,它们有远超人类的技术,唯恐有控制不到的局面发生。因此发射过程就应该靠人类本身来完成了,对于目前人类航天科技来讲,这同样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年代到现在,航空已经成为一个烧钱而又收获不如预算的多余支出,那些资本家们逐渐发现,航空成了一个发热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他们认为,如果除去炫耀科技的目的,单单要收集数据和进行科研而言,一个探测器都比一个国际空间站要更有效直接,在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航行而言,将宇航员频繁地送上太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同时也发现,二十一世纪初的航天飞机计划也同样耗资巨大,一旦发生事故便容易机毁人亡,这当中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星半点,还有来自各国媒体的冷嘲热讽。为此,NSNA甚至推出了“亿元载人上太空”的项目,风头一过之后便没有傻瓜再愿意买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航空这一行业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已经走向了没落,但这一次外星文明的出现似乎激起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危机,嗅觉极为灵敏的资本家们不再吝啬钱财,而送张天明上木卫二的计划,现有的科技反而成为计划成功与否的最大拦路虎。
“你说用核.弹推进?”在场之中有一个物理学家大声地叫嚷起来,“不,老兄,千万不要让这个念头毁了你的脑子,你以为这是一次试验性的飞行吗?在这个东西上可不是开玩笑的,稍微有一点计算上的差池,我们就会完全偏离轨道,并且将飞船炸毁,这样一来,外星文明得不到东西,或许就会侵略地球……”
“我觉得马丁的提议最为靠谱。”有人说道。
卡特罗波点点头,他听说过这个提议。是一个叫马丁?罗利的数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模型,他早在之前就提出过这个概念,当时被认为是要等到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才有机会付诸实施的东西,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被人拿出来当方案讨论。
他计算出了太阳系内每一个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并且绘制出一张“宇宙高速公路”图,按照他的说法,是实现了如何用最少的燃料从一颗行星到达另一颗行星,他计算出了每一颗行星的拉格朗日点,在拉格朗日点上,飞船可以轻易改变方向,并且进入下一颗行星的轨道,不需要耗费太多燃料。这也让发射本身变得更加容易。
卡特罗波看了看下面激烈讨论的一群人,又看看外边。大概人类也只有在这种时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可怜的归属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