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儒 1
历史上的今天:
1969年3月2日凌晨,苏联边防军出动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悍然入侵我国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首先开枪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多人。我边防军在多次向苏边防军警告无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给了入侵者以歼灭性的打击。
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
赫鲁晓夫接到苏军的失败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4名中将,24名上将,少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
这是一个纷乱的年代,这是一个激情的年代。
受异族统治已久的中原大地上,沉默的汉人终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回溯历史,自唐末五代至今,北方的沙陀、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诸族先后迭兴,凡三四百年间,这块土地上原本的主人,--汉人,一再地沦为被统治、被剥削、被宰割的境地。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相比游牧民族,汉人是老实的,他们是勤劳的;农耕民族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没有侵略性,因为耕、纺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他们的要求很低,他们只求有块土地、有点吃的,能活下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有个后人继承血脉,如此,心愿足矣。
可就连这简单的要求,低得不能再低的生活需要,他们也得不到。或许有人会说,看,这些软弱的奴隶!但不要忘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若用水来比喻他们,实在最为恰当不过。
汉人的先哲早就说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诚哉斯言,他们创造财富、他们创造璀璨的文明,他们的成就即便在蒙元的统治下,也叫一个来自威尼斯叫做马可波罗的人惊叹不已。然而他们只埋头地创造,在他们的生存得到基本保证的情况下,他们不去争。
因为水处柔弱,水处卑下,水善迂回,水善忍让。可所有的民族却都流传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最终毁灭世界的,不是野火,是水。柔弱的水!一旦到达它忍受的底限,它蕴藏在其中的力量,必将会掀起滔天的巨浪。
它将翻涌而下,它将滚滚而行,摧枯拉朽,吞噬一切。
所以,汉人的先贤又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们有着最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当时机成熟,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英雄。
在接到那两个军官有关朴献忠言论的报告后,邓舍的私下勾结沈阳,出卖潘美,你知道不知道?”
姚好古面色如常,回答:“知道。”
“知道?身为大宋辽阳行省平章,勾结鞑子,卖我将士,这是什么样的行为?你对此不管不问,倒也罢了;却又在关平章作茧自缚,陷辽阳入危难的时候,口口声声民族大义,要我出军去救,你好意思么?我且问你,就不说民族大义,你对得起潘美么?你对得起战死东牟山的数千将士么?你对得起辽阳城中陷入危境的数万将士么?”
邓舍的质问,字字诛心;姚好古仰天大笑,半晌,他才徐徐说到:“勾连纳哈出,本为我姓姚的提出,我有甚么好羞惭的?不止不羞惭,老子得意洋洋!兵者,诈也;不诈何有军?大将军熟知兵事,何必故作此言?”
他叹了口气,道:“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平章太过心急,没听了我再等些时日、摸透纳哈出动静的建议,终究功亏一篑,失去了一举拿下辽东的大好机会,可惜可惜!”
“那潘美?”
姚好古的笑声戛然而止,他盯着那两个军官看了会儿,再回头去看了看窗外的阳光,他似乎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说出了实话。他道:“调潘美去东牟山,不是我的提议。”他带着惋惜,有些不满,“可惜了沈阳,可惜了潘美。”
邓舍听的出来,姚好古话中意思,对潘美甚为赏识。他先前的犹豫,大约在考虑要不要为尊者讳,但关铎借刀杀潘美的事儿,早传遍了双城、以至辽阳,丝毫没了隐瞒的必要。
“大将军最后问你:明日临刑,你有什么要求么?”
听着明日临刑的通牒,姚好古镇定自若。他负手踱步,绕着狭窄的牢房转了好几圈,人之将死,会想些什么?对生命的眷恋?想念父母亲人?追忆往昔的快乐,又或者忏悔曾做过的错事?又或者,信奉神佛仙家,坚信会有轮回下世,以此来安慰对死亡的恐惧?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些人,他们想的更高、更远。
姚好古停下了脚步,他慨然叹道:“上承千百年之统,下垂千百世之绪者,将不在我身。今既死矣,唯一言相告将军:戈戈不休,错不在民。将军英明睿武,或可成大事,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先贤言语,盼将军可记之、勿望之。”
上承千百年之统,下垂千百世之绪,这句话为宋末元初的姚枢所说。他以此来劝告理学传人赵复,不要为了成全个人的气节名望,就轻死殉国,反而使得中华文明失去了传承发扬。
姚好古此时化用,隐约透出了他不甘就死的念头;但孟子又说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也所欲、义也所欲,两个只能选一个的话,舍生取义。在不满关铎一些做为的情况下,他依旧选择死,也不愿求饶获生,果然难得的忠臣。
上承、下垂等语,邓舍不知出处,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孟子云云,他少时读私塾,却是读过的。他本以为姚好古提的要求,会是再次请他救援辽阳;没料到却是这一句。他沉默很久,对姚好古有了新的认识。
人死如灯灭。这个世界上,庸庸碌碌的人太多,有如此责任感、使命感的人太少。他若死了,世上就再没这个人,就再也见不到了。可不杀,行么?邓舍艰难地否定了。不杀,不行。
那两个军官粗汉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姚好古的话,他俩茫然不知其意,只隐约感到了一股凛然正气,也不禁肃然起敬。问话的那军官道:“大将军说,敬重大人的品学,堪为真儒;明日行刑,不忍见大人流血,定以缢刑。大人愿意么?”
邓舍回过神来,问道:“姚大人怎么说?”
“他什么也没说,端端正正向末将行了个礼。”
这是在感谢邓舍了。邓舍与他,两个人,一个杀人,一个被杀,本该血腥残忍的事儿,由此一礼,再无半点杀气,剩下的,只有端庄和肃穆。杀姚好古者,邓舍;知姚好古者,邓舍。
邓舍累了,他轻轻点了点头:“退下罢。”
那两个军官恭恭敬敬地倒退出室,橐橐的脚步与盔甲碰撞的摩擦,渐渐消失无声。邓舍靠在床头,呆呆地坐了会儿。听见风吹动窗棂,他转头看向窗外,傍晚时分,见落日沉沦,阴沉沉的天空,红与黑交相映错。
“将军想什么呢?”毕千牛不知何时,走了进来。
邓舍没有回答,他出神地望着窗外奇异的景色,他像是感慨,像是陈述,他说:“日头落下去了,总会升起。”
毕千牛附和地点了点头:“将军,该用药了。”
李闺秀、罗官奴等人,虽然放了出来,在此非常时刻,毕千牛不放心,坚持由他来服侍、伺候邓舍。邓舍中毒,他自以为失职,已经非常的自责了;若是再拒绝他,邓舍怕他会背负更多的内疚,他性格中有体贴下属的一面,所以也没反对。
热气腾腾的药汤,苦难入口。邓舍端着药碗,皱了眉头,一口口咽下。毕千牛笑道:“苦是苦了点,良药苦口嘛。”
“良药苦口。”
邓舍的心头蓦然一动,姚好古,不就正如这碗中的药么?忠臣贤士,难为己用。他转辗反侧,一夜未眠。
--
1,沙陀。
唐末五代中,有三个朝代,即后唐、后晋、后汉,他们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等人。
2,司吏。
又称“掾”,其员数“无定制,随事繁简以为多寡之额”,有元一代,诸路司吏多的能达三数十人。如当时的镇江路司吏有二十五名,建康路司吏三十名。
司吏的职事较为广泛,有操办案牍之事的,有整顿驿站马政的,有修葺城墙的。
司吏虽为流外职,地位颇低,但元制,“大府之掾,多取乎列郡吏曹,吏曹得为大府之掾者,往往立登显达。故郡史虽若暂抑乎当时,必能大信于异日”。也就是说,一旦取得路司吏的职位,由此升为“大府之掾”,进而显达于宦途,就大有希望了。
3,上承千百年之统,下垂千百世之绪。
理学传人赵复,宋亡后,欲以身殉国,“月夜赴水自沉”,姚枢救了他上来,说:“众已同祸,爰其全之。则上承千百年之统,而下垂千百世之绪者,将不在是身耶?”一席话点醒了赵复,自此,“吾道入北”,揭开了新儒学在北方传递的新篇章。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姚枢、赵复两人的对谈,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意思了吧!
这才是真正儒者的胸怀,也是真正儒者的器识与宏愿。也只有拥有这样的责任感、这样的使命感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