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敌之法
李秀成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建议使用火器军团做为此次攻击新徳里的急先锋。,
大致思路是,火器在前开道,骑兵次梯队跟进,然后步兵负责最后的冲锋。
这基本上是属于全方位,立体式的进攻套路。
而李秀成此言一出,黄旭不禁眼前一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李秀成所说的这种战法基本上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它比黄旭所处的民国时代,甚至是再往后一点的很多战法都要先进。
全方位,立体式进攻,这是多少军队梦寐以求的新式战法,但是,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软硬件设施来加以配合,就算是一般的配合进攻都难以成形,何谈什么立体式进攻。
不过,太平军却有这个基础。
太平军在建立之初,黄旭就给这支军队灌输了最先进的军事思想,而太平军的建军思路更是建立在先进二字之上,更是超越这个时代本身,这就为太平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为建立更为先进的战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随着太平军不住地到处征战,他们的战略意识以及战术素养,也在实际的战斗中得到了磨励,从而不断地成长,而创新思维也是这样的环境开始生根发芽。
李秀成可谓是这种创新思维的代表人物。
当然,他在此时提出这种新式的战法。并非是哗众取宠,也并非是图嘴巴舒服的率性之言,他完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秀成。如果给你大军的指挥权,你会如何来打这一仗?”黄旭饶有兴趣地道。
黄旭的味口已经被李秀成给彻底吊了起来,他是好久都没有听到过如此有见地的话了,因为他本就不是这个时代之人,他的思想已经超出这个时代很多,所以,单单是能将他的味口吊起来。那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李秀成见黄旭动问,表情与动作马上变得恭敬起来,语气也有些激动。
自黄旭一统太平军以来。黄旭就是李秀成最佩服的人,他的胸怀,知识,以及他对很多事情的见解。那都让李秀成佩服的五体投地。而李秀成也一直以黄旭为作为自己需要辅佐的目标,默默地在付出,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为黄旭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
现在,李秀成终于觉得自己可以为黄旭做这件有意义的事了,他得好好表现。
“皇上,如果是我指挥打这一仗,我会将火器军团摆在为军师参赞军务。
至此,太平军的所有军事准备都已完成。
然后就是物资转运以及各种后勤保障工作的准备,一切都是顺风顺水。
当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半个月的大限也已到,所以,太平军便正式出发,朝新德里进军。
黄旭这一次是要倾尽全力在打这一仗,他一定要赢,而且他也有这个信心赢。
值此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刻,他又想起了家中的妻儿。
可爱的儿子,柔情似水的洪争艳,外冷内热的洪若艳。
黄旭只要想到这,心中便有一股暖流涌过,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而想起妻儿,他就想着早点回去,可是,如想早点回去,那得打赢这一仗。
其实,打了这么多年仗,统一中国,征服日本,摆平南洋,现在即将搞定印度,他这么多年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
不过,他真的有点累了,真的很想休息,真的很希望什么都不想,就想拥着自己的妻儿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也许这一天马上就要来了。
他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只要搞定印度,在整个亚洲,他的中华帝国将会名符其实的霸主。
真到了那个时候,黄旭真的就可以歇口气了。
黄旭的梦想,就是可以牵着妻儿的手沐浴晨光,享受中午的日光浴,看夕阳夕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在一起。
黄旭是多么的向往。
不过,还好,这一天已经快来了,他不用再痴痴的等,只要打完这一仗,他就会将朝政尽数交给几位辅政大臣,去过他那神仙一样的日子。
而这一次对印度的最后一战,黄旭并没亲自督军前往,他就留在阿萨姆关等待大家凯旋的消失,他相信曾国藩他们一定会打赢这一仗,给他带来拿下新德里的好消息。
而他,到时只需要享受胜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