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姐家呆了几天,小妹丹丹也带着孩子过来,原本想着在成都这里四处转转就当是旅游了。结果刚玩没两天,一个电话杨东旭这边立刻带人回老家。
奶奶这边一夜过去无疾而终,爷爷这边听到噩耗晕了过去,现在在医院估计也不行了。两个老人身体都没病,一直定期检查不说,还有保健医生在身边,可这年龄到了回天乏术。
杨东旭先飞了一躺魔都,在机场把孩子留给百茜,随后飞机没停歇再次起航飞到了珠城。爷爷现在在这边人民医院住院,婶婶和杨妈在这边陪着,杨爸和小叔原本在家筹办奶奶的丧事儿。
结果刚到医院医生就下达了病危通知,杨东旭带人到医院的见了爷爷最后一面,杨爸和小叔也从家里赶来,不到一个小时爷爷就咽气了。
虽然随着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这件事情早有预料,可和之前玄老爷子和外公去世一个样。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大家心里即便早有准备,可真的到了这一天,心里突然少了一块的感觉,不是早有准备就能避免的。
直接找了一辆丧葬车,从珠城把爷爷遗体运回去,家里准备了冰棺,所以先回家躺一夜,这样在家里过一下,就相当于回家了不算客死异乡。
杨家的老人去世都遵守法律火葬,是生前就定好的,所以对于火葬并没有人反对。因为是夏天虽然有冰棺,但杨家也没想把这场丧事儿办的多大,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火葬场那边就开着殡葬车过来把两位老人拉走。
杨东旭和杨东杰作为孙子,从头天晚上开始就在棺材前跪着,杨爸和小叔这是忙前忙后安排事情,事情安排好了也到棺材前跪着。
虽然杨家这边没打算大办,但十里八村有烧素纸的习俗,再加上平常其他人家有事儿杨家这边也行礼。所以来的人不是一般的多。
又是大夏天不能让人在太阳底下站着,而且就算搭了遮阳棚,安排上大风扇暑气依然不解。最后杨爸准备按干脆把村子里几个大饭店都利用了起来,饭店大厅和包厢全部承包下来做流水席的地方,这样客人来了就能被安排进去吹空调,也算招待的周全。
原本没想大办的杨家是准备当天火化之后,晚上就进地的,结果来的人这么多,只要停棺几天,把来的客人都招待完事儿,才用拖拉进牵引着棺材进地。
“行了,都别哭了,两个老人年龄这么大了,这是喜丧。你们该忙自己的事情忙自己的事情去,记得头七回来圆坟就行。”从地里回来,杨爸对杨东旭几个人开口说道。
“回去也没啥事儿,在这边呆几天,过了头七再走好了。”说话的是大姐虹影,现在回成都等到头七再来,还不如在这边待着省的在路上折腾。
“要不大姐去我家吧,你这一年回来不了几次,还没在我那边待过几天呢。”小妹丹丹开口说道。
因为嫁的圆,虽然有钱并不缺飞机票的钱,但这来回上千里地来回折腾一趟的确让人疲惫。所以大姐一家一年也就来个两三次。
回来之后也基本都是在娘家待着,去小妹家的时间的确不多。
所以听小妹这么说,杨妈开口说道,“过去玩两天吧,家里这边也没啥事儿。”
“明天再去吧,今天先在家里住。”大姐说道。
“那我去老宅收拾一下,晚上住那边吧,老宅房间多。”周雅说道。
大姐那边点了点头,于是到家先把其他亲戚送走,然后小妹才带着小妹夫离开。去老屋那边吧爷爷家的东西收拾一下。
尤其是那些喂的鸡鸭鹅,还下蛋的弄到养殖场那边去一起养着,不下蛋的直接宰了清理干净扔进冰箱里。
这样屋子打扫一下锁上门,原本有人烟气息的老屋,以后估计没人再会居住了。毕竟杨爸和小叔在村里都有自己的房子,即便老了也不可能回老屋这边住。
所以这几间老屋和这一层院子最终的归宿,估计就是破败之后被拆除。这也是农村很多老人去世之后居住房子的最终命运。
“粉条厂那边怎么样了?”收拾好老屋,周雅和董瑶在厨房帮忙做饭,大姐则是抱着杨东杰的儿子杨文书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
杨爸和小叔拿着账本正在客厅里算账,看看除去开支还要花多少钱两家平分。同时也过一下礼单上的人名,虽然记不全但多少有个模糊的概念,这样别人家有事儿的时候,能大致想起来有没有这个人,查一查礼单,好给人家回礼。
杨东旭和杨东杰还有姐夫刘力宏,三个人则是闲着没事儿在院子站着闲聊,因为有孩子在所以都没抽烟。
“都试运营半个月了,现在基本上没啥大的问题,也已经往千禧超市那边走了两批货,那边检测也没问题。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去年留春的地没承包多少,所以现在红薯货源是个问题。现在正联系外地的货源往这边调。尽量保证货源能接上秋季的麦茬红薯。”杨东杰开口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