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最狠暴君 第525章 儒学大宗师

儒学大宗师

伴随着厢军指挥使的命令,那些原本就已经深恨衍圣公府的厢军士卒顿时一拥而上,把衍圣公府的现任话事人孔玠给捆了个结实,曲阜知县更是冷笑着对剩下的孔璠等人道:“诸位,请吧?”

“呸!什么东西!”

直到远远的离了孔府,孔璠才扭过头恨恨的瞪了一眼守在衍圣公府大门口的士卒,小声嘟囔道:“若是我衍圣公府还未曾除爵之时,这些丘八连站在门口的资格都没有!”

“相公,莫要再骂了,小心让人听了去。”

孔璠的妻子孔王氏低声劝道:“今时不比往日,如今这衍圣公府已经住不得了,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人,还是得赶紧寻个住处才是。”

孔璠却呸了一声,说道:“寻甚么住处?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大宋的昏君有眼无珠,轻慢我孔氏,我孔氏又何必在他宋国这一颗树上吊死?”

孔王氏迟疑着问道:“那相公的意思是……?”

孔璠低声道:“那赵氏小儿不是说我衍圣公府准备迎金国南下,甚至还写好了劝进表么?那我们就去金国,到时候再想办法揭露赵家小儿刻薄寡恩的真面目!”

心中打定主意后,孔璠干脆寻了孔家各房的话事人,商量着反正大宋是容不下孔家了,与其继续留在大宋给刻薄寡恩的赵桓效命,倒不如应方别所邀前往金国。

在孔璠拿出了方别的书信,证明金国皇帝完颜晟已经许诺了衍圣公的爵位后,孔家各房的话事人也都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原则同意了孔璠的提议。

到了金国之后,孔璠,声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随后更是写出了臭名昭著的《传国玺论》:“二汉之亡,天地无正气,天下无全才,及于晋氏,……致夷狄兵争,而汉之遗泽尽矣,中国遂亡也”,“中国而既亡矣,岂必中国之人而后善治哉?圣人有云:‘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苟有善者,与之可也,从之可也,何有于中国于夷?”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郝经认为你别管人家完颜晟这个皇帝是不是真个姓王,反正只要人家完颜晟自己认为自己姓王,而且能用圣人教化来治理天下,能遵守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那人家完颜晟就能做中原皇帝,你们谁特么都不能揪着人家是夷狄出身这一点不放。

一通狗屁不通的言论把赵桓这个儒学大宗师都给惊呆了。

仔细回忆了一番后,赵桓发现无论是至圣孔子还是亚圣孟子或者述圣子思又或者随便哪个圣,反正就没有任何一个圣人在任何一本著作里面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么句话。

唯一能跟这句话扯上点儿关系的,是韩愈在《原道》里面的几句话。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赵桓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韩愈在儒家是个什么圣,反倒是又因为这郝经这几句屁话又想起了螨清著名建奴皇帝糠稀他儿子庸挣那条老狗的《大义觉迷录》。

“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怀保万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原本还以为庸挣这头通古斯野猪是个断章取义的好手,结果跟郝经这个狗东西的文章一对比,庸挣多半是个跟郭四娘一样的货色。

不完全一样那就叫借鉴,文化人的事儿你怎么能说我抄呢?

然后,被气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赵桓干脆在《大宋皇家报》上发表了一篇《汉奸论》,直接引用《论语》、《左传》、《孟子》等典籍以及管仲、李二、魏征、苏轼等人的言论,指出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各位先贤都坚持华夏族汉族都是坚定血统论,周礼文化是建立一种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世界管理秩序,而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合进来,所以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华以忠。

少扯什么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这特么完全是伪儒跟螨虫皇帝的狗屁言论。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