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梦回大明春 244【家风】

244【家风】

播州杨氏,一向是挺乱的,或者说土司家里都乱。

历史上,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直接导火索居然是宠妾灭妻。

杨应龙怀疑老婆与人私通,跑去小妾家里喝酒,越喝越气,在老婆的娘家挥刀乱砍,把老婆和岳母全杀了。老婆的叔父,立即向朝廷举报,把杨应龙干的事情全抖出来。

现在造反的杨相,正是杨应龙的爷爷。

这货喜欢庶子,想要废嫡立庶,正妻张氏非常不高兴。

张氏跑去找四川巡抚王廷相,请朝廷为正妻嫡子做主。而王廷相和郑自璧,刚好在查私盐案,并且已经查到播州杨氏头上。

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早就对播州杨氏不满,因为杨相太过嚣张跋扈,经常劫掠周边村寨和县城。他们干脆联手把杨相给逼反,又暗中给正妻张氏送去招抚令,说只要杨相死了就可以完事儿。

正妻张氏也猛得很,她跟丈夫早就感情破裂,现在丈夫还想废掉儿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氏立即带着儿子杨烈,设计把老公给毒死了。历史上,这位夫人的操作更猛,直接选择发兵,把老公杨相武力驱逐!

“这就平乱了?”毛纪有些犯晕。

王渊微笑:“平了,现在该谈谈如何善后。播州杨氏,贩卖私盐,劫掠百姓,滥杀无辜,死一个杨相就能揭过吗?”

杨廷和不便发言,因为他要避嫌。

杨一清皱眉说:“西南数省,兵疲粮少,不可再动干戈。既然杨相已死,就不该再追究,切莫逼得播州复叛。”

王渊说道:“张氏携其子弑夫,播州肯定内部不稳,迫切需要朝廷正式册封。朝廷的封敕一日不至,张氏母子就一日不宁,他们不敢再起兵。如此良机,哪能放过?贵州的土司,已经被分割得差不多了,只有四川播州土司,占据偌大的地盘,实为西南,早就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杨廷和如果配合,杨家自然无事,若敢抗拒执法,那就一并法办吧,杨廷和不辞职都不行!

王渊的学生史道、赵锦,一个会调去做四川按察使,一个会调去做四川盐运使。

至于参与贩卖私盐的四川武官,呵呵,当然是把武进士、武举人扔过去替换。反正每年替换一部分,再过二十年,地方高阶世袭武官,估计全都要变成不能世袭的流官。

离开文渊阁,杨廷和、蒋冕、毛纪三人,脸色跟死了爹妈一样难看。

他们一边怨恨王渊不留情面,一边又暗骂犯事官员不知收敛。那些四川犯官并非全是杨党,但主要的几个,肯定跟杨家脱不了干系,甚至可能背着杨廷和投靠杨家,就像贵州官员都在巴结王家一样。

太胆大包天了,新盐法实行一年而已,就敢搞出波及整个四川的窝案,真当那些巡盐御史都是聋子瞎子?

若没有王渊,这桩大案肯定不了了之,顶多丢出来几个替死鬼背锅。

但王二郎眼睛里不揉沙子,杨廷和被拿住了要害也不敢多话!

回到家中,杨廷和猛地把拐杖砸出,怒喝道:“竖子,欺我太深!”

杨慎默默捡起拐杖,低声道:“此事都怪叔父,杨氏家风必须整顿了。”

杨家这十来年接连四人,现在是杨廷仪在主持族内事务。

杨廷仪是个啥样货色?

这家伙曾经攀附刘瑾,被清流视为阉党。刘瑾死后,凭借杨廷和的关系,一路升迁至左侍郎,因为贪污公款,被大喷子方凤喷得自己辞职。

在中央都敢大肆贪污,投靠太监的事都做得出来,他回乡之后会清廉正气?

杨家的糟烂事,真的跟杨廷和、杨慎父子无关,他们多少年没回过四川了啊。但族人犯下的罪责,杨廷和必须顶着,被王渊抓着把柄死怼,也得老老实实站好受罚。

王渊已经很大度了,若换成张璁上位,杨廷和不但会被罢职,很可能还会被夺走封敕。

在书房里伫立良久,杨廷和终于冷静下来:“你说得对,此事都是你叔父的错,杨氏家风必须好生整顿。王若虚虽然网开一面,没有逼迫太甚,但杨家卷入私盐案,现在已经传遍朝堂内外,我杨氏的清誉都被毁了啊。便是我死了,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杨慎突然说:“父亲,要不然,你请辞归乡吧。叔父那边,也只有父亲能压着,换谁去劝都不管用的,指不定今后还会做出什么事来。”

杨廷和摇头:“不急,为父还得再撑两年,现在致仕才真叫灰头土脸。”

这位大明首辅,还在等待完美谢幕呢,可惜皇帝就是赖着不肯去死。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