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二杨之争】
梦回大明春正文卷169二杨之争王渊有了六个学生,年龄最小者六岁,年龄最大者十岁,分别叫:洪桂、卢裕、卢升、方晓言、李尔雅。
其中,洪桂是洪来福的儿子。
卢裕和卢升,都是以前卢老爷的家奴生子。
方晓言原名方小眼,李尔雅原名李二丫,都是佃户的子女。王渊嫌他们名字难听,就顺手帮忙改了一下。
这些孩童的蒙学,都交给洪来福授课,王渊没工夫去搭理。但阿拉伯数字和基础数学,却是王渊亲自传授,包括洪来福、钟安和李婉也要听课。
“老爷,外头有个王相公拜访。”仆人过来禀报,并递上一张拜帖。
王渊接过拜帖一看,来者却是同科进士、心学同门王道,便起身说:“请他到会客厅,茶水招待。”
王道非常年轻,同样被誉为神童,传说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乃山东乡试的头名解元,二十三岁就被选为庶吉士。他抱拳行礼道:“自拜入先生门下,一直未曾拜访学兄,今日冒昧来见,实乃辞行之故。”
王渊起身回礼,好奇问道:“纯甫兄是庶吉士,三年学期未满,为何要辞行?”
王道回答说:“山东贼寇主力虽已剿灭,小股盗贼却满地肆虐。我家中只有寡母一人,年迈体衰,着实放心不下。又因南京有亲戚,欲带母亲投奔,所以请求外放南京。”
王渊问道:“在南京担任何职?”
“国子监教授。”王道说。
王渊感慨道:“君乃至孝之人也!”
王道是二十三岁的庶吉士,可谓前程似锦。却为了照顾寡母,三年学期未满,就请求去南京做官,这等于放弃了庶吉士的身份,放弃了中央储备干部的身份。
对于这种孝子,朝廷肯定要特别照顾。因此虽然不到散馆日期,却决定特事特办,让王道去南京当国子监教授,直接给了一个从六品学官。
王渊拉着王道的手说:“纯甫兄且随我来!”
王道不明就里,跟着他一起来到课堂。
三个实验室成员、六个孩童学子,都齐刷刷看着他们。
王渊介绍说:“这位是翰林院庶吉士王道王纯甫,从小被誉为神童,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山东乡试的形式向杨廷和发难,气得杨廷和都差点闹辞职了,冲进豹房把朱厚照搞得难以清净。
闹到这个地步,杨一清终究还是斗不过,数千人的裁员计划,最终只裁掉五个倒霉蛋。
科举盛行,必然带来冗官弊病,每年那么多进士、举人得安排出路啊!
就拿此时的户部来说,左、右侍郎按制各一人。但实际呢?户部左侍郎只有一个,户部右侍郎却有好几个,多出来的就属于冗官!
杨一清实在太激进了,就算让王渊来执政,也不然直接对着文官动刀子,这比改革税收、田亩制度还困难。
即便能够改革成功,杨一清的户部尚书也当到头了!
杨尚书的头很铁啊,不愧是给王渊殿试文章画圈的人,果然有一颗坚定的改革之心。
朱厚照郁闷道:“别说这些了,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渊笑道:“臣收了六个学生,还想组建一个实验室。”
“实验室是何物?”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