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恶汉 第四六零章 科举

科举

科举

“子修,科举是什么?长安那鄙夫又想耍什么花招?”

曹操端坐中军大帐里,看着风尘仆仆,从许昌一路追赶过来的长子曹昂,不禁疑惑的询问。

曹昂年二十七,生的器宇轩昂,举止透着沉稳。

“父亲,这科举……却非一句话能说清楚。十天之前,董俷在长安颁布科举法令。细作立刻送至许昌。六天前,二弟并荀适侯霸更送来了有关科举的详细法令。荀少府看罢之后,竟当场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急令孩儿八百里加急,追赶父亲。这是有关科举的详细内容。”

荀彧,居然昏了过去?

那是多沉稳的一个人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显得很冷静,绝不会把喜怒表于脸上。

非但是曹操,包括鲁肃荀攸等人在内的谋士,一个个面面相觑。

莫非这科举法令,又是什么阴谋?

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一下,东汉以来的选才之法。在秦朝以前,周以封国而治理天下,选士也是依靠着世袭制度。周礼一下,社会的阶级极为分明。国家有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呢,有按照伦常,依照血缘关系,来世袭这各个职位,直至春秋。

春秋战国,出现了客卿食客等游离于制度意外的士人为主分担忧愁。从而也就有了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的说法。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贵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庶子为主。

始皇帝横扫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为帝王者,为选拔民间的人才,就设立出了察举制度。由各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物。由州一级推荐的士人,名为‘秀才’(和后来的秀才性质不同);由郡一级推荐出来的人,叫孝廉。

东汉以来,为保证察举之人的才能,实行了连坐的制度。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的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而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俷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阳,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的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俷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的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制度,可以说把科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记述的格外详细和周密。

曹操牙关紧咬,半天说不出话来!

“丞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等人上前询问,而曹操也不回答,只是把手中的条陈甩给了鲁肃。鲁肃接过来,大声的宣读。刚开始的时候,鲁肃读的声音还很大,但是渐渐的,渐渐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中军大帐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迷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禁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的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操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爽,天气不错……一轮骄阳高悬于天际,曹操的面色阴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操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俷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俷,也非我敌手。然则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操。

而曹操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操如此的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俷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董俷这是堂堂正正的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贱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

“这个……”曹彭哑口无言。

曹操说:“你且看吧,来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上了那该死的皇榜,再来年,天下士人将无不归心。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都将入那鄙夫的毂中。

除非……”

“除非甚?”

“我能在三年内,灭掉董俷!”

曹彭是个憨直的人,但是憨直,却不代表着他愚笨。相反,曹彭在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清楚。三年灭掉董俷?以董俷如今占居了关中塞北西川之地,再加上他在西域漠北望北郡的地盘,比各方诸侯的地盘总和还要多。关中肥沃,钱粮广盛,人口也比各方诸侯治下人口总和多。

只要董俷还在,莫说三年,怕三十年也难做到。

曹操突然大笑起来,“不过,就算是董西平创科举成功,我却未必会输给他。嘿嘿,我无力攻他,怕是他也无力出关吧。”

“哦?”

“莫忘记了,鄙夫麾下,也有世族门阀。他兴此科举,只怕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会很棘手。”

曹操似乎想通了,变得兴奋起来。

他领着曹彭回到了中军大帐,而后又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的心,大军继续向燕县开拔去。

不过,曹操却找来了曹昂,命他立刻赶回许昌。

同时呢,他还写了一封书信,说是让曹昂交给夏侯渊。但在交付书信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

那是一个只有曹昂能看明白的眼色。

曹昂离开了大营,打马扬鞭,直奔许昌而去。

当天晚上,他在酸枣留宿。把麾下亲卫打发了出去之后,曹昂独自一人坐在驿馆中的榻上,挑亮烛火,拆开了那封所谓的曹操给夏侯渊的信。信有两封,一封是给夏侯渊,一封是给曹昂。

深吸一口气,曹昂展开了信纸,扫了一眼之后,却脸色大变。

“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长安,命丕、霸、适三人暂留长安,等待来年的春闺秋试!”

曹昂一下子懵了!

父亲,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