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死在火星上 参考文献(4)

参考文献(4)

作者君将参考文献所列如下(接上篇):

牛希.基于步态行走的先进航天服关节性能仿真与实验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18.

张万欣,李潭秋,尚坤,李猛.航天服压力防护技术发展与构想.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31(02):121-130.

王振伟,胥任杰,刘双印,徐利梅,谢晓梅,范守文.面向星表探测的航天服关节系统概念设计.载人航天,2018,24(01):48-54.

武利利.航天员舱内服装设计分析.针织工业,2017(11):14-17.

贲勋,张少华,张晓屿,刘欣.美国新一代航天服热控系统简析.国际太空,2017(0:58-62.

杨冬晖,李猛,尚坤.航天服隔热材料技术研究进展.航空材料学报,2016,36(02):87-96.

周航,李运泽,王胜男,周国栋.基于冷热电一体化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航空动力学报,2014,29(03):541-548.

陈尧,田寅生,杜浩,丁立.舱外航天服热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进展.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31(04):476-482.

郭筱曦.国外载人航天在轨服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国际太空,2016(07):26-32.

姚丽坤,付燕,田长盛,付宗宝,夏林根.舱外航天服头盔显示系统设计.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4,27(06):434-438.

张园园,王永生.美国航空航天局新型z系列舱外航天服.国际太空,2014(0:53-56.

寇翠翠.不同空间环境对舱外航天服性能的影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nasa研制新型舱外航天服.载人航天,2012,18(05):77.

王永生,张玉梅,孙海鹏.俄罗斯火星任务航天服的设计构想.国际太空,2012(01):18-22.

肖志军,管春磊,李潭秋.俄美航天服回顾与展望.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24(06):460-466.

丰茂龙,黄家荣,范含林,钟奇.美国舱外航天服热控技术研究进展.载人航天,2011,17(03):36-41.

管春磊,李猛,陈景山.美俄新型登月航天服技术研究进展.载人航天,2010,16(02):45-52.

梁志伟,高峰,吴志强,黄刚,赵丕盛,臧华兵.“飞天”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研制.载人航天,2010,16(01):37-43+47.

周仕明,李道奎,唐国金.背部进入式舱外航天服穿脱口铰链配置优化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32(02):7-11.

王怡灵.舱外航天服躯干结构设计技术研究.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9:1.

周晓晶,李潭秋,夏林根,林贵平.可穿戴计算机及其在先进舱外航天服中的应用.载人航天,2009,15(02):10-15+60.

王晶,袁卫星,袁修干.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研究进展.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22(01):67-71.

王永生,杨敬荣.苏联/俄罗斯“奥兰”系列舱外航天服的改进历程.国际太空,2008(09):7-10.

王岩松,石培新,张峰.国外载人航天出舱活动故障综述.载人航天,2008(02):4-8.

郭星.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国际太空,2008(03):12-15.

占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安全带.国际太空,2008(03):15-16.

安权.有关出舱活动的安全问题.国际太空,2008(03):17-22.

吴国兴.美国舱外航天服及其使用经验概述.国际太空,2006(12):10-16.

陈金盾,黄伟芬.航天员舱外活动危险分析及对策.载人航天,2006(02):1-5.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