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回80当大佬 第575章 过去可以做,不代表现在还能做

过去可以做,不代表现在还能做

海处长的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对于顾骜刚才提议的效果的怀疑。

然而,顾骜却很有自信,他斩钉截铁地加上了一句筹码:

“不,如果海处长能够促成‘固定时间段买断’这种新的交易模式,我想,片商能够给予的折扣尺度,会远比你们想象的更大。哪怕按原价打一折,甚至零点几折,都不是没可能。”

“零点几折?”这个数字让海处长大吃一惊,“这不太可能吧?”

说到底,还是刚才她误会了顾骜所说的“折扣”的尺度。

过去几年,中影进口公司跟外国片商谈判时,也并非完全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试探。但是据海处长所知,还几乎没有出现过比对折更优惠的折扣。

即使是再额外附带很多捆绑条件,进一步压低折扣,最低最低的底限,大约是3~4折。

因为在外国片商眼里,一部电影回本的最重要时机,就是上映后的那几个月。好莱坞每年那么多新电影后浪推前浪地扎堆上映,一部电影过了气,谁还会去掏钱看?就算想看,电影院也不会排片啊。

所以一部电影上映后越来越成体系的。

所以,顾骜这次才要花代价,把这事儿重新敲定一番,做到“在法律完善后,依然把某些商业模式确定为可以做”。

而他这样努力的信心,就来自于他前世看到的一条、关于可口可乐在华发展史的佚闻:

历史上,80年代外国品牌(尤其是外国公司持有的外国品牌)、第一次成功在央视打广告,就是1986年的10月。当时是央视出于任务,必须引进一部售价20万美元的外国纪录片,但央视掏不出钱。

最后可口可乐公司花了好多波折,让央视打通关节请示了好多有关部门领导,才允许可口可乐公司当这个赞助商、代掏20万美元购片费,代价则是“央视在每次播放这部纪录片时,在片头和片尾插播一条可口可乐的广告”。

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网上搜一下,还能搜到那一个牵驴老农喝可乐的土味广告短片。

顾骜对这事儿的细节不是非常有印象,但他知道,也就是在这两年,大约就是有关部门,开始对“外国公司持有的外国品牌,在全国性影视媒体上打广告”这事儿的戒备等级,逐步放宽的时候。

既然连外国品牌的广告都放宽了,那么,“中国公司持有的外国品牌”(比如,红牛持有的“佳得乐”,就属于“中国公司持有的外国品牌”),乃至其他更和谐的捆绑贴片模式,也都应该更放宽了。

何不趁此机会探探路呢。

“这事儿我得再请示一下……不过,我先确认一下,顾总,您刚才说了:《第一滴血》的折扣后售价,是按照零点五折计算、折后20万美元,对吧?您希望中影进口就不足部分的差额,用片头片尾广告补偿?”

“对,我就是这个报价。”

“其实,如果您真是想促成投放广告的话,您可以把折后价格报高一点——反正你也没指望中影进口真的掏现金。”

这话,就没必要说出来了吧?

——

感谢盟主“王刀仔”的打赏,以及“包子太嫩太年轻”、“马来西亚的张家辉”等的又一个新舵主打赏。

加更我会加更的,累计会加更四天。

不过,我并没有点过什么参加某点的爆更求打赏活动、爆更战队活动。怪不好意思的,所以澄清一下。看似“作者的话”那里那句“五一五爆更挑战、打赏应援”的话,是网站官方加上去的,不是我写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