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敌人内部分裂
3月底,香江某大学附近的一处室内会场,开发与下套双方的舆论博弈,已经到了最后的白热化关头。
“广大市民们!我知道,这几天有些无良歹徒,攻击我们‘打鼓岭环保促进会’是别有用心,说我们的论据没有事实基础,这些都是卑鄙的诬陷!今天,我们就拿出实打实的例子给大家看,相信父老乡亲们都是明眼人!”
姚教授在注席台上振臂高呼,已经放弃了学者该有的恬淡,而是加入了面向公众的论战。
自古文化人有所谓的“无裁判,不辩论”格调,做律师做专业学者的,都不屑于跟无知大众哔哔。姚教授走出象牙塔,做到这一步,也是卯足了劲。
“诸位请看这张投影——这是一处位于大浦的大宗棕土,是79年的时候,抢在70年代当局规划大浦、元朗开发区的末尾,抢占抢划抢建的。
那些卑鄙的开发商,把原先的红树林滩涂破坏掉之后,也不把地基做扎实,也不按原先的规划起高楼,只是稍微补充勘测了一下,就说土质太松软,暂时不适合开发高层建筑。把植被破坏、地皮抹平了之后就随便盖了玻璃钢瓦的临时厂房,现在那边已经成了一片用地非常浪费、低效的汽修厂。
而且说好的是不需要经过环评和消防验收的临时建筑、按照本埠法律只能维持使用两年以内就该拆除,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对方居然在双盲的情况下,试探性地猜到了他是主要审稿人之一,然后在他去曰本出差的某次学术会议上,跟他接上了头,还为了让他放过,塞了一大笔钱。
但也正是如此,让姚教授刚才第一时间没敢承认。
esT是国际环境科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说好了是双盲的肯定就是双盲,怎么会出事呢?这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呀。
校董秘书恨铁不成钢:“看你干的好事!对方自首了,承认给了你几千万日元,让你力挺他的论文,并且帮助压制其他两名互不相识的审稿人的意见!”
姚教授瞠目结舌,居然连面子都不要了,公然喊出来:“这不可能!怎么会有人自首的?这种事情他不要自己的学术前途了么?”
虽然对方不是什么名教授,而只是一个博士生,但曰本人读个博士开支也是很费钱的好吧,还有那么多年的努力……
除非有人给了足以买断对方一辈子学术生命的高价,对方才会处心积虑来咬他一口。
姚教授只觉得眼前一黑:我到底得罪的是什么人呀?连两署和某基金会的势力都罩不住我吗?
不可能!这世上不可能有能够让esT都帮忙打压他的势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