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谲波诡
顾骜前世对乔治.舒尔茨这家伙不怎么熟悉。
不过如今都在乔治敦念了两年国际关系了,对于美国外交圈子里的人面已经是了如指掌。
乔治.舒尔茨4月份上任国务卿,如今过去了三个月,属于刚刚把情况彻底熟悉、接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阶段也过去了。
舒尔茨这人,跟基辛格也算有过两年共事的交情——当年基辛格当国务卿的时候,舒尔茨当了两年财政部长。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同僚关系还是比较泛泛的,跟基辛格-黑格之间的交情不能比。
顾骜并不知道,历史上舒尔茨会是一个任期比较长的国务卿,能一直干五六年,也就是陪到李根总统卸任为止。
而基辛格虽然不能预知历史,但他凭借自己在外交事务方面的老练目光,已经看出舒尔茨的外交路线、手腕,与李根总统所欣赏的那种相性非常契合。
观察了三个月后,基辛格已经敏锐地觉得,舒尔茨很有可能一直陪李根干下去,直到李根总统任期结束。
这样一来,就很有必要下注,重新刷一刷老资格的存在感了——基辛格这家伙的眼光贼精贼精,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如果根据他此前三个月的观察,没觉得“舒尔茨堪当大任,能够长久”的话,那他是不会轻易去结好的。
不过现在看来,要想后面几年在咨询界过得滋润,在舒尔茨继任后,发挥一把余热,在外交领域创见性地立点功、预防性地解决一些危机,让他们注意到基派势力的闪光点,就是非常必要的。
顾骜捋清了导师的思路和利益所在后,诚恳地说:“这事儿我会放在心上的,尽量找机会寻找热点吧,不过我才疏学浅,也不敢保证。”
基辛格敲打道:“尽量多观察观察机会,我希望这学期结束之前,你就能找准努力方向,咱一起联手搞点事情,把这威给立了。”
基辛格也不希望把这种事情拖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学期,那样的话,倒是显得他“求刷存在感”的动机太明显了。
大家都是要脸的嘛,要出名于“不差名”的时候,吃相好看一点。
聊完这些课外话题,基辛格又跟顾骜研究了一上午学术问题,开开脑洞,然后顾骜告辞离开。
教授也是60岁的人了,精力不济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全天工作,加上如今只剩带顾骜这一个博士生,下午一般都是应酬时间。
顾骜在学校里用的午餐,然后在图书馆里借了一堆最新的国际关系分析期刊,回到别墅。
收了一下传真,继续宅着处理生意和看期刊。
脑子里一边盘算起今年有没有什么外交和国际关系热点,可以帮助基辛格和自己,再多捞点人脉关系。
当然,值得顾骜动手的事情,肯定不光只能有这么一丁点好处,要有其他夹带私货的机会,他才会撒鹰。
光是为基辛格立功、还导师人情,顾骜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会干的。
所以,他看了很多期刊,浮光掠影发现有些鸡肋的机会,也都懒得真正深入研究动手,总想再等等。
“对5月4日伊朗强制解散杜德档事件影响的剖析,论伊朗是否有可能借此缓和对美关系……嗯,不就是伊朗人把本国的GC注意档强行铲了,并驱逐所有苏联外交官么。
伊朗这种刺头,明明是独得很,完全不在乎跟两大阵营都打出狗脑子的,如果觉得他们跟苏联断交就会跟美国缓和,那还是痴人说梦吧,那种极端者,信奉的就是同时怼全世界,不会回头的。”
分析美/格关系走势,顾骜不由有些奇怪。
格林纳达首相莫里斯.毕晓普秘密访美求饶这事儿,发生至今才一个半月,是6月7号的事情。
目前为止,外面的社会公众都还不知道这事儿,新闻媒体上也没有报道。也就顾骜是华尔士外交学院的在读博士,才能查到这些内部论文。
莫里斯.毕晓普原先是格林纳达“新宝石运动”的领袖,79年正变上台的,外交上一下子就对苏联和古巴一边倒,成了社会注意国家。不过随后三年里,美国进行了强力的外交施压,以防止格林纳达成为“预言警告。这种是突发事件,怎么事前诸葛亮?
难道要瞎扯理由,写成‘谨防拉美军人执正国家在向民选正府过渡过程中,被苏联从底层渗透’?太牵强了吧。
不过,要是能够预言正确,让美国提前堤防,或者哪怕是为美国的出兵寻找到更正当的理由借口、外交遮羞布,那也是非常不错的立功了。绝对能让基老、在莫里茨国务卿的任期内,保持存在感和智库地位……”
其实牵强一点倒是无所谓的,只要预言结果正确了,哪怕前面的理由推演再匪夷所思,别人也会觉得你牛逼,有远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搞国际关系分析的,结论对,解决方法对,推演过程稍微看得过去就行了。
顾骜不想费太大心力去做,只是因为好处不够大,犯不着。
他又不准备长期做美国人,所以不会给美国打白工的,至少要“他自己获利七分,美国获利三分,同时最好是从美国的传统盟友身上损人利己刮下来利益、由顾美瓜分”的事儿,他才会积极去做。
不如先把这个点子放在这儿慢慢持股观望,后续再看看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素材出现。
狡兔三窟嘛,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反正基辛格给他定的任务,暂时还是“这学期结束之前,一边写书一边留心热点”。
顾骜还有将近两个月时间找备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