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回80当大佬 第17章 该出手时不含糊

该出手时不含糊

“妈,这边。”

“苏阿姨好,这边请,真是麻烦您了。”

入夜,锦江饭店的包厢里,萧穗和顾骜把苏萍迎进包厢,让到桌上的主位坐下。

至于主客位,当然是要一会儿让给徐制片坐的。

“你就是小顾吧,真精神,不用客气。”苏萍微微点了点头,当仁不让地坐下了。

苏萍是个35岁左右的中年女人,演了十几年电影,见识自然是不错的,也没有那种斤斤计较的市侩。她刚刚参演了厂里一部历史纪录片《李四光》,在剧中演了大科学家李四光的夫人,可见其气质是符合那种书香门、多次在外事活动中为国立功……这些梗概的信息,苏萍都是知道的。

她唯一不知道的,只是顾骜的长相。(拍电影的人,不关心经济新闻,所以没看《人人日报》上那篇广交会立功报道)

现在一看顾骜的气质,虽然不是很帅,但却符合最新的时代审美,所以非常满意。

如前文所述,顾骜那种帅,并不是小鲜肉式的帅,而是很硬朗峻拔的。

而国内对男性的审美,一直到1978年,其实都是以“小鲜肉”为标准的——比如唐国强老师的“奶油小生”(陈冲给他的评价),一度就是美的标准。

但是进入79年后,随着高仓健的《追捕》瞬间爆火,国人开始追求男性的钢铁硬汉之美,以及成熟稳健和霸气。等再过一两年,发哥模仿高仓健造型人设的《沪江滩》在电视上火爆,更是彻底把国人对男性美的标准扭转了过来。

偏偏顾骜的帅就是这种帅,虽然因为太年轻,不可能走高仓健这种老男人风格;但与年轻时的周闰发拼个七八分气质,还是绰绰有余的。

苏萍是影视人,审美眼光与国际接轨,所以她对顾骜非常满意。便趁着徐制片还没来的这十几分钟时间差,开始旁敲侧击地考验:

“小顾呐,听说你去过不少国家?这身行头也不像是国内做的吧,难道是外交部特供的新款式?”

苏萍选择的切入点很得体,毕竟长辈女性关心晚辈男性,聊衣服是最不容易让人抵触的。

顾骜今天已经是,就觉得肃然起敬。

“原来是这样,恕我眼拙了,一会儿跟徐制片说吧,我也不懂。”苏萍的气场彻底收敛了起来,再也不动考验顾骜实力的念头了。

她只是在桌子底下,用脚轻轻踢了女儿一下,或许是提醒她抓住机会吧。

但平时对顾骜挺知己的萧穗,此刻却不乐意了,对母亲的暗示视而不见。

“哼,你把人家底细都查清楚了,姐再凑上去,那姐不成了贪慕虚荣的了。姐欣赏的是他的见识才华。”萧穗内心暗暗骄矜。

便在此刻,包厢门又一次被推开了,却是厂里的制片主任徐凌到了。

徐凌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的牛皮公文包。

手上搭着脱下来的米色西装、身上只穿扣不住领子的白衬衫。连领带也因此只能松松垮垮地跟红领巾一样系法,才能配合他粗短的脖子。

“小苏呐,穗子,久等啦。”徐凌貌似和蔼地打招呼。

“徐主任好,既然徐主任都到了,让他们赶快上蔡吧。”顾骜等人也起身打招呼,顾骜还招呼了一声服务员。

而苏萍立刻帮他一一介绍:“主任,这位小顾同志,算是我女儿中学时代的同学吧。人家现在在外交学院念书,还是校里一等一的优等生呢,外事活动和新闻发言的工作都参加了不少。宣传部门认识的人不少,要不是前几天在伊拉克参加侯赛因总统的登基大典,还能早几天回来呢。”

徐凌被这一连串的介绍砸下来,顿时有些懵逼了。

一开始他看顾骜太年轻,只当今晚的所谓“引进版权合作”是票友性质的。

但能够跟外国总统谈笑风生的人,不管什么小国,至少也是让人仰望的了。(国内的人还不知道伊拉克有钱,所以就当没听说过的鼻屎小国处理了)

“哎呀,小顾同志真是青年才俊呐!在伊拉克肯定跟那个谁总统握手过了吧?肯定回来没洗手吧?来来来,咱也握一个,沾沾仙气。”

徐凌说着,就跟顾骜狠狠握了一下,甚至还用力摩擦,似乎这样就能多沾权贵的王气。

偏偏他人胖,赶了会儿路就喘,手上全是手汗。弄得顾骜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

而一行人刚刚客套完,女服务员就一下子上了八道冷盘,热菜也先上了两道。

看着桌上的菜,饶是徐凌也算这个时代的高收入阶层、平时也来锦江饭店吃过好多次,也不禁微微叹服。

顾骜是下了本钱的。

虽然冷盘里也有整只的白斩鸡、六月黄的醉蟹、红酒牛腱、腰果桃仁等四道不值钱的家常菜。但这只不过是顾骜怕徐凌口味保守、不喜欢高档菜或者西餐。

而剩下的四道冷盘、以及大部分热菜,绝对够拔高档次了。

徐凌一眼就扫到了日式的清酒炭烧荣螺、法式焗蜗牛、溏心五头鲍……

若非锦江饭店是沪江有数十年历史的老店、有解放前旧沪江滩法租界的美食底蕴传承,换个店还真不一定烧得出来。

“顾先生破费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