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机破星河 第一章 它叫修罗

它叫修罗

客户端的读者如果是APP起点客户端,点击目录,出现各个章节,把错误的章节往左移,点击重新下载就好。

安卓系统客户端的话,点击目录,出现各个章节,长按住错误的章节,点击重新下载就好。

首先非常道的非常如果用非恒道的意思,那么恒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可以翻译成①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这也符合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道理,即使是真理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②“非常”也可以理解成非同一般的意思,如果可以说出来的道理就一定不是非凡的道理,就是普通的道理。但是这个解释与原先的恒是冲突的,所以不推荐这种解释。老子为了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王本为后来晋代的改版,其中“天地”与“万物”常被误解混淆,此处建议以帛书原文去理解)。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另外“无”和“有”网上另外一种解释:“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玄是深藏一切微妙的门户,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称之为“微”;它悠远得绵绵莽莽,所以称之为“妙”。它于深奥的玄妙之中,包涵一切玄秘深奥,又超越一切智慧。而玄正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这里的“无”和“有”与译文1的解释有所冲突,希望读者自己斟酌取证。

“道”与“名”

“道”是什么?这是理解道家思想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准确理解“道”的基础上,慢慢体会,才能悟“道”。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道”是老子哲学的转用名词和中心范畴[1],在不同场合有不同涵义,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可感而不可道和不可见[1];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1];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标准。[1]

“道”代表“究竟真实”,最后、最终、真正唯一、绝对的,就是究竟。

老子像

老子像

“道”的概念代表两种性质:提到,“道”根本就没有名字,“强字之曰道”,只是勉强取个名字叫做“道”。今天读“道”读得容易,这其实是老子勉强说的,他认为“究竟真实”没有名字,但是要体验“道”时却不能不说,不然无法学到东西。因此从“永恒的道”可以觉悟的,不能说“永恒的名”,只能说“恒久的名”,但一经界定落实,就成为“相对的名”。“道”这个字变成“名”也变成相对的,但是它本身指的是绝对的“道”,这个“道”是没办法给名称的。所谓的“名”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名”不能称为“名”,所以“名”只能说是恒久的名,落人相对的世界。因此,在《老子》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提示我们,不可执着于永远不变的“道”。[2]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道”。[2]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道”。[2]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既然谈“道”谈“德”,就变成《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跟一般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同,我们常说“这个人修养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这与《道德经》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老子认为“德”与“善”有点接近,这个“德”毕竟是好事,而“道”与一般常说的“道德”却毫无关系。[2]

《老子》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老子》,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最根本的,人类里面有圣人,圣人作为示范,而且《老子》里的“圣人”、“有道者”、“我”、“吾”四个词,指的是同一位主体。其中“圣人”一词出现最多,全书共有二十四章出现这个词;——全书的一半,可知它的分量了。换句话说,《老子》整部书里面谈到“圣人”、“有道者”、“我”、“吾”这四个概念是相通的,只是使用不一样的词而已。[2](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