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五)
传播学....
听起来挺深奥,艰涩难懂,可其实本质上就是“信息输入与输出”。
所以,但凡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比如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
甚至!!神经病学等等,都和传播学脱不开关系。
只不过,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学属于各大学科的边缘学科,附属其上。
即便是在齐磊重生而来的那个时空,传播学依旧属于边缘学科。
可是,在网络传播时代.,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络传播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也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应用比重也越来越高。
怎么说呢?透彻的理解传播学的作用其实很飘渺。
形而上,谓之“道”。
形而下,谓之“器”。
在传统媒体时代,诸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都是“道”。
中国人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这个时期的“道”是在天上的,普通人接触不到。传统媒体的单向、集中属性,也不需要普通人知道这些东西。
最直观的体会就是,那个只有电视、收音机和报纸的时代,我们虽然无时无刻不被政治、经济等社会学科影响着,包围着。
可是,政治学本质、经济学理论这些专业的东西,除了专门搞研究的学者,连当小官儿和做生意的都不一定知道。
这个时代,天上的“道”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传播学就是纽带,连接”道”与“世俗”。
而到了网络时代,信息爆炸造成理论下沉。直观反应就是,到处都有科普博主讲“道”,也就是把政治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科普出来。
再加上应用越来越具体,越广泛,别说当小官的、做生意的要懂“道”,普通人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也在接触。
“道”落下来了,接地气了!
那么作为纽带的传播学,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它把“道”变得有形,成了形而下的“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最后量变产生质变,又汇聚成“象”。
后世的网络环境,就是“象”。而且,传播学要跟随大学科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可恰恰这个与时俱进是最难的,因为很多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被验证的概念,在网络时代要么被颠覆、要么应用存在差异,有点“破后而立”的味道。
而恰恰让一个人破而再立,是最困难的。
所以,之后二十年,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官媒也好,地方台也罢,没有一个能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转型的,几乎就是全军覆没。
不仅仅是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什么放不下身段,利益牵扯什么的,这些都只是表相。
内因是,缺乏理论支持。
那为啥网络媒体那么多做起来的,可是传统媒体有那么多年的底蕴却做不起来呢?
很简单,网络媒体是一帮搞经济的人做起来的,商人逐利,哪有利益往哪,只要有钱赚变就变了。
可是,传统媒体则是一群学新闻的人做起来的。你让他们抛弃毕生所学,重新来过?
不现实,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而且,商人不会考虑社会影响、政治影响、文化影响。
他只追逐利益!
所以,网络的信息端口由他们主导,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真的不是谁谁谁使坏、是汉奸。没那么多阴谋论,仅仅只是赚钱而己。
那么问题来了,考虑社会影响、政治影响、文化影响,有责任感的学术界和传统媒体,既难下决心转型,又跟不上节奏。
再加上,网络信息端口又缺少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学环节——把关人,也叫守门人。
于是,乱象就来了。
这种混乱又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会辐射到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
更不仅仅局限于镜中我塑造的自我意识缺陷,造成的个人主义极端。
这可不单单是多几个喷子那么简单,更不是被某些国家利用,给你添点乱那么容易,影响的是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我们的传媒人其实也一直在追,在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却是一步慢步步慢。
可以说,是慢了半拍的。
然而,就是这半拍,就带来了很多麻烦。
这也是齐磊做为一个后世搞新闻的从业人员,为什么极力主张现在就开始研究网络传播学的原因。
起码,得把这半步抢回来!
要是能再抢先半步,那就能打出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此时,一众老学究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洞察模型...
这哪里是验证一个学科?这就是在洞悉未来!!
而且,对于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未来。
因为,在那个未来里,他们这些所谓的前沿学者,像个孩子一样失去了权威,被耍的团团转。
这是无法被原谅的!
廖凡义、庞清方,还有张路臣,几乎是同时抬头落寞地看着齐磊,突然很是失落。
因为,这一刻的挫败感,真的是无法言表。
良久,庞清方突然朝一众屋子里的孩子们挥了挥手,“都先回去吧!咱们...咱们下午再讨论实验的事,让我们静一静。”
齐磊没说什么,和四个任务班的同学一起往出走。
他清楚,通过实验让这些老派学者认清现实是很残酷的。因为这个过程来的太猛烈,要比原本那个时空的逐渐觉醒要汹涌得多。
然而,从长远来讲,这又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他们这些前沿人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学科才能立的稳。
而且,这才哪到哪?更猛的还在后面呢!
离门口还有几步,抬头就看见墙边儿站着的江瑶。
江大小姐还示威地朝齐磊扬了扬下巴,低吼,“不许笑!老娘是被张小孩强迫来的。”
她才不想在这当门神呢!
对此,齐磊听见了,也是无声一笑。
心说,你还不情愿?知道张小孩的心思,你就偷着乐吧!
该说不说,尽管张小孩和齐磊这仇是结死了,但是客观地讲,他对他们班的那些特长生还是不错的。
想给她提个醒,张小孩这是给你们混人缘来了!
可是想想,还是算了。没敢和江瑶打招呼,怕这娘们儿又犯虎。
刚要推门出去,却是宋小乐一步蹿了上来,一把搂住齐磊脖子,“石头,给我再讲讲!”
好吧,四个任务班的同学可没看出这么多道道,更没齐磊那么多的心理戏份,他们还沉浸在欢愉与强烈的兴趣之中。
是的,他们不知道刚刚的论道过程有多残酷,其中意味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一帮真正的小孩儿,哪能考虑那么多?只知道,这其中他们是出力了的,而且他们是赢家。
现在欢脱的很。
“石头!石头!你再给我讲讲,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除了搞新闻,还有啥用处?”
齐磊停了下来,瞥了他一眼,见好几个人都靠了上来,来了句:“你问这干啥?”
宋小乐瞪着眼,“好玩啊!”
齐磊都懒得搭理他。
不过,突然看着江瑶他们,眼珠子一转,略微拔高声调,让高三特长班那几个都能听得见,道:“你现在就是应用。”
宋小乐一愣,“我?我咋了?”
齐磊一乐,“想学传播学了,是吧?”
宋小乐,“对啊!我就想考这个专业了,多特么刺激啊!”
这段时间,宋小乐是玩爽了。又当大款,又当网红的,能不爽吗?
好吧,换了谁都得爽。
因为,社科类的学科基本就是个玩人的学问。不同的是,从哪个角度来玩而己。
齐磊听他这么说,更乐了,“所以啊,你现在就在应用!”
“你的自我认知已经被这个实验,还有身边人的交互给改变了,你就是镜中我明白了吗?”
宋小乐:“......”
愣了一下,来了句,“可我本来就很有天赋好吧?没参加实验,我也有天赋啊!”
一脸严肃,“这个自我认知,哥早就有,和实验没关系!”
众人翻着白眼儿,脸真大啊!
倒数。
首先,是一篇散文....名叫《后浪》!!
廖凡义还有陈兴福这些北广出来的人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正是齐磊在北广演唱会上的那段串场词。
只不过,廖凡义完全理解不了!!
这是多么励志,多么正能量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让齐稍加改动就特么的完全变了味儿呢!!
他甚至都没改一个字儿!
只是在文章里加入了配图....
配图感觉也没啥问题,都是年青人朝气蓬勃,的生活写真。
但是....
图片里的年青人,要么就是拿着精致昂贵的倭国文具。
要么就是看着十几块代币券才能买到的,珍藏版漫画。
要么...就是几个年青漂亮的少女,一边在美景中,一起享受着的豪华寿司套餐。
你要说,廖凡义什么也不知道,也就算了。
可是...
他是知道那四个任务班的任务的,看配合这些图片....
怎么看怎么别扭!!看后浪的文字,也生出高攀不起的感觉了呢?
这是什么?好好的一篇励志文,让齐磊加几张图,就成了消费主义的隐性广告了!
哪个年青人是这么过日子的?开什么玩笑?
除了这个,先锋报,还有一篇写倭国匠人的文章,“寿司之神”
讲了一个把寿司做到极致的倭国匠人,赞美的也是倭国匠人文化....
那里面说的那个邪乎啊....十年才学完煮饭,一辈子只做寿司,边捏寿司的手法都写的惟妙惟肖!
这特么的,廖凡义心说这就离谱!!
做寿司都做出优越感来了?特么廖凡义知道那么多中国的大国工匠!国宝级的人物,不得上天啊?
再说了...照这么说,街边修自行车的修几十年,是不是修车之神?扫大街的大妈,扫了一辈子大街。奉献了一辈子,是不是扫街之神?
不过,这也提醒廖凡义了,一个做寿司的,就可以吹上天,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中国工匠,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匠人、科技工作者。也要拿出来报道一下。
这是有意义的!也有必要的!
是的,廖凡义已经开始自动带入防御性思维了。
再然后,是十七班的任务了...
在齐磊的主导下,十七班咸鱼了三个阶段,终于有了点眉目,先锋报上的文章是:《戚继光抗倭主要打击的是汉人》
文章是一段历史科普,肯定了戚继光的功绩,但也明确的指出,明朝东南沿海活动的倭寇中,有相当一部份的海盗首领就是汉人。
只是雇佣的倭国浪人,袭扰海岸....
这三篇文章,一看就是齐磊操刀的....
廖凡义隐隐感觉不对!又发现了一点触目惊心的苗头!
这时,休息了一天的张路臣强撑着来到办公室,一来就问,“怎么样了?”
廖凡义想让他回去休息,可是张路臣不干,“干正事!”
没办法廖凡义只得把先锋报给他看....
结果,张路臣这回也不磨叽了,直接拿着报纸去找齐磊。
见到人,开门见山,“你是这什么套路!?”
齐磊一看,“这才,表面上看啥也没有!可是其中都是包藏祸心!
齐磊则是把几篇写好的文章拿出来。
“慢慢来,还有呢!”
递给张路臣一份,“这是倭国小学生...”
又递一份,“这个是说‘煮饭仙人’的...”
又递一份,“这个是夸倭国马桶水可以喝的!”
又递一份,“这个是夸东京的文化气息的,站在东京街人,我整个人都开悟了!仿佛找到了自我啊!”
又递一份,“这个...这个和倭国没关系了,说岳飞这人情伤低,不会做官的。”
又递一份,“这个是消费主义的软广,短片小说!!月薪三千,住豪宅,吃大餐,享受就完了!”
“您放心!我的文笔还是可以的,带入感满满,我肯定能让大伙儿觉得,不管挣多少钱,就应该享受这种高品质生活!”
“只可惜咱这条件有限,只能瞪报纸,要不我都想拍成电视剧!找几个帅哥美女,效果无敌了!”
又递一份,“这个....这个就更有意思了,中篇连载,写一个倭国少年,穿越两宋之交,帮岳飞打仗战胜金人,还发现岳飞的满江红不是岳飞写的这个秘密。非常有性!”
奶奶的!!
齐磊要把后世那些蚣蜘的路都走一遍!我看谁还敢嘚瑟?在老秦那先挂上号,坐实一个居心叵测的帽子!
我看谁还敢写煮饭仙人?倭国小学生?
谁写谁踩雷!谁写谁死!而且咋死的都不知道!
........
。
本来有一万七,先删了一千,后来又删了两千,彻底瘫了,没状态了,还是删了好。
投币口
推荐票投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