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金玉仙缘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二十四)

第一章 阴阳法眼

在山海市郊区的一间出租房中,叶寒整个人都傻傻的坐在床上,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前方,那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因为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和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的那双眼睛竟然可以神奇的穿透墙壁,看到墙壁另一边的景物。

“娘的,透视,竟然是透视,老子竟然可以透视了……”

床上,叶寒的眼中闪烁着猩红色的光芒,双拳紧握,似激动,似不安,也似一种澎湃的野心正在逐渐释放。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相信,他的命运将由他自己来改写,往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让人瞧不起的小打工仔了,在这人海茫茫的山海市他绝对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片刻后,叶寒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低着头摸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块阴阳玉佩,这块阴阳玉佩叶寒知道,是他寻找自己身世的唯一物件。

不过也正是这块阴阳玉佩让他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昨天叶寒为了姐姐叶轻和几个混子打架,在这过程中,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叶寒他身体上的鲜血渗透进入到了阴阳玉佩之中,让他开启了阴阳法眼,左为阴,右为阳,右眼可以透视一切。

“仇老三,你们等着,这仇我一定要报,敢调戏我姐姐,我也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叶寒咬牙切齿的说道。

“啊……小寒,你醒了,太好了,都是姐姐不好,如果不是姐姐,你也不用遭受这么大的罪……”

这时,出租房外面,一个靓丽清秀的女子正抬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她看见坐在床上的叶寒,顿时小跑了过来抱住了他,泪眼婆娑。

叶寒拍了拍姐姐叶轻的肩膀,扶着她咧嘴笑道;“姐,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再说了这事情也不怪你,仇老三那几个混蛋敢调戏你,我绝对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小寒,你没事就好了,至于那些社会上的混子你不要再招惹他们了。”叶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对着叶寒道;“来,小寒,先把药喝了,医生说你内出血很严重。”

叶寒接过碗,一口气把药吞了下去,其实他的伤已经全部好了,不过为了让姐姐放心,他还是乖乖的把药给喝了下去。

“小寒,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养伤,上班就不用去了。”叶轻摸了摸叶寒的头,满脸疼惜,父母临终前让自己好好照顾小弟,但是自己非但没有让他过上好的生活,还让他因为自己被人欺负成这样,想到这里,叶轻的心里就无比自责。

“好的,姐,我就在家待着,你快去上班吧,我没事的。”叶寒对着叶轻笑了笑,不上班也好,他正好可以试一试自己的透视能力,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出来,如果可以,那么他和姐姐叶轻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也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他们。

“嗯,那你就在家不要乱跑,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叶轻走出了出租房,为了两人的生活,朝着不远处的工厂上班去了。

在叶轻前脚刚走,叶寒也出门了,获得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急切的想要去实验一下,这些年和姐姐在外面奔东走西他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眼神,受够了欺凌,金钱,是他现在唯一的欲望。

走在大街上,望着那些络绎不绝的车辆行人,漫步之下的叶寒来到了一处天桥下,瞪眼一看,在天桥下竟然有一处“赌摊”,一群人围在一块吆喝着下注了,叶寒走到外围看了看,这赌摊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嘴上还叼着一根烟,十足的一个女痞子。

“来来来,下注咯,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女孩手中摇晃着一副骰子,笑眯眯的看着周围的人,骰子和骰盅的撞击声仿佛是吸引了所有人神经,一个个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下注。这时,女孩已经停止摇晃骰子,一把将骰盅按在了地面上。

“我压五百,买大,前面几局连开大,这一把我就不信会是小。”一人脸色挣扎了下,从兜里掏出五张毛爷爷买了大,其余的人见此,也开始跟着买大,有的压一百,有的压两百,也有的压五百,只有少数一些人买了小。

很快...

被人们斥为“这个人只长了前【钱】心”等等)。“方寸”里的小“聪明”随时可以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而“灵台”里潜藏着的“大智慧”则要通过“方寸”才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但是这层隔膜像山一样,把人们“灵台”里这个“大智慧”的宝藏一直埋在深处,绝大多数人的“大智慧”都有可能终埋一生,并因此而终生堕落。如形容一个人心胸宽阔,就称其“方寸虽小,但阔于大海”;形容“灵台”的大“智慧”难以激发,就是“灵台屈手可及,实则高于昆仑”。可见“灵台”与“方寸”之间相通的难度。不过也有极少数具有大智慧的人,“灵台”和“方寸”是相通的,这极少数人“灵台”和“方寸”是怎么相通的呢?一般来说有三个因素,一是天赋,即先天如此。如一些具有安邦定国、济世救民才能,并付诸行动,最后取得成功的人;二是受高人点化,如《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提到的汉世张良,被仙人黄石公点化,“石公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这种先是建功立业,后激流勇退,弃官入山等等这些前后心相通的行为,就是受到圯上老人黄石公的点化、教诲等因素。三是积德行善、修身养性,即多为人和社会做善事、好事,俗话说的“天不亏善士,神不佑恶人”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光积德行善只是一个方面,“天性敦厚”并不等于“天性愚蠢”。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并参照传统文化中一些修身养性的说法,例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来做,来严格要求自己行为的人。才有可能让“灵台”和“方寸”相通。

这种“灵台”和“方寸”相通或不相通的说法,在社会上和道、儒、佛三家都被不同程度的应用。佛、道两教更是纳入自己需要的内容做为宗教用语来使用。佛教和道教(全真道尤甚)都是强调“静虑修心”的,而佛、道教两教中被称为“明心”境界的人,按“灵台”和“方寸”说来论,都属于“灵台”和“方寸”相通的人。儒学也是这样,如宋代赵与时就说道“学必明心,记问辨说皆馀事”(《宾退录》卷一)等等。

在《西游记》一书中,作者除了使用传统文化中相关“灵台”和“方寸”相通或不相通的理念,并且还有进一步的说法“斜月三星洞”,来陪衬这个“灵台方寸山”。“斜月”是夜色中,一轮明月斜挂在天空,给人一种静谧,一种心灵被荡涤去尘垢的清爽。这是一种的境界,当然这跟现代的人们追求热闹、聚会、喜欢在人群中展示自己等等行为是有巨大反差的。不过无论是佛教、道教都是以这种境界为美感,

在这种境界下修行,如果悟性和修为都圆满的话,“灵台”和“方寸”之间就相通了,怎么通呢?就是“灵台”和“方寸”之间有一个洞。这个洞不光能把“灵台”里潜藏着的“大智慧”要通过“方寸”在人身上体现出来,而且还能驻留着“三星”。

“三星”为道教的神明,为“福星、禄星、寿星”三星的总称,由于“福、禄、寿”三字囊括了人们对幸福的所有追求,所以,“三星”的影响已经超越了道教神明的范畴,在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如逢年过节贴对联,很多宅院大门口的横额上就写着“三星高照”、“喜迎三星”等等与三星有关的吉祥用语。由于“三星”在民间的影响非常大。一些佛教教派也将“三星”拉入佛门,做为本教的神明。

佛教是种强调“修心”的宗教,《西游记》的作者就借鉴这种理念暗喻人们,只要超脱了世俗中的欲念,心灵上“大彻大悟”,进入了“明心”境界,就能超越生死,全部的幸福其实就在你心中。

佛教“修心”的相关理念,《西游记》一书中也多有提到,如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作者就借孙悟空之口说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等等。而在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中作者又赋诗说道“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做为一个明代知识分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程度来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虚构出的这个“灵台方寸山”,正是综合了佛教中“悟彻菩提”需要“静虑修心”的理念;“灵台方寸山”与心灵有关的寓意;为了隐喻《西游记》的主题思想;而做出的一个非常巧妙设定。也蕴涵着佛教中“菩提圣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宇宙间每一个灵物(包括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心上都有“菩提(圣树)”的“神圣之相”的相关说法。而以“须菩提祖师”为“菩提圣树”的认定,结合“灵台方寸山“与心灵有关的寓意,再来分析《西游记》第一回、第二回中和“须菩提祖师”时关联的人和事、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学成回归“悟彻菩提”,以及“须菩提祖师”和孙悟空之间的一些其它问题,我们发现,都能得到圆满的诠解。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