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金玉仙缘 道教的初创、发展、正一道教

第一章 阴阳法眼

在山海市郊区的一间出租房中,叶寒整个人都傻傻的坐在床上,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前方,那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因为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和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的那双眼睛竟然可以神奇的穿透墙壁,看到墙壁另一边的景物。

“娘的,透视,竟然是透视,老子竟然可以透视了……”

床上,叶寒的眼中闪烁着猩红色的光芒,双拳紧握,似激动,似不安,也似一种澎湃的野心正在逐渐释放。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相信,他的命运将由他自己来改写,往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让人瞧不起的小打工仔了,在这人海茫茫的山海市他绝对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片刻后,叶寒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低着头摸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块阴阳玉佩,这块阴阳玉佩叶寒知道,是他寻找自己身世的唯一物件。

不过也正是这块阴阳玉佩让他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昨天叶寒为了姐姐叶轻和几个混子打架,在这过程中,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叶寒他身体上的鲜血渗透进入到了阴阳玉佩之中,让他开启了阴阳法眼,左为阴,右为阳,右眼可以透视一切。

“仇老三,你们等着,这仇我一定要报,敢调戏我姐姐,我也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叶寒咬牙切齿的说道。

“啊……小寒,你醒了,太好了,都是姐姐不好,如果不是姐姐,你也不用遭受这么大的罪……”

这时,出租房外面,一个靓丽清秀的女子正抬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她看见坐在床上的叶寒,顿时小跑了过来抱住了他,泪眼婆娑。

叶寒拍了拍姐姐叶轻的肩膀,扶着她咧嘴笑道;“姐,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再说了这事情也不怪你,仇老三那几个混蛋敢调戏你,我绝对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小寒,你没事就好了,至于那些社会上的混子你不要再招惹他们了。”叶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对着叶寒道;“来,小寒,先把药喝了,医生说你内出血很严重。”

叶寒接过碗,一口气把药吞了下去,其实他的伤已经全部好了,不过为了让姐姐放心,他还是乖乖的把药给喝了下去。

“小寒,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养伤,上班就不用去了。”叶轻摸了摸叶寒的头,满脸疼惜,父母临终前让自己好好照顾小弟,但是自己非但没有让他过上好的生活,还让他因为自己被人欺负成这样,想到这里,叶轻的心里就无比自责。

“好的,姐,我就在家待着,你快去上班吧,我没事的。”叶寒对着叶轻笑了笑,不上班也好,他正好可以试一试自己的透视能力,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出来,如果可以,那么他和姐姐叶轻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也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他们。

“嗯,那你就在家不要乱跑,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叶轻走出了出租房,为了两人的生活,朝着不远处的工厂上班去了。

在叶轻前脚刚走,叶寒也出门了,获得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急切的想要去实验一下,这些年和姐姐在外面奔东走西他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眼神,受够了欺凌,金钱,是他现在唯一的欲望。

走在大街上,望着那些络绎不绝的车辆行人,漫步之下的叶寒来到了一处天桥下,瞪眼一看,在天桥下竟然有一处“赌摊”,一群人围在一块吆喝着下注了,叶寒走到外围看了看,这赌摊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嘴上还叼着一根烟,十足的一个女痞子。

“来来来,下注咯,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女孩手中摇晃着一副骰子,笑眯眯的看着周围的人,骰子和骰盅的撞击声仿佛是吸引了所有人神经,一个个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下注。这时,女孩已经停止摇晃骰子,一把将骰盅按在了地面上。

“我压五百,买大,前面几局连开大,这一把我就不信会是小。”一人脸色挣扎了下,从兜里掏出五张毛爷爷买了大,其余的人见此,也开始跟着买大,有的压一百,有的压两百,也有的压五百,只有少数一些人买了小。

很快...

,从而形成了很多教派,这些教派的斗争方式,很多都是打打杀杀,残酷的流血冲突。但是,佛道两教,尽管抱着的不是同一本宗教圣典,其争夺信徒的斗争方式很多都是以和平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争夺信徒的斗争的方式一般有这几种形式:

第一、树立崇拜偶像。初期的道教和佛教供奉的神明并不是很多,但在佛道两教争夺信徒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所以,佛道两教的神仙是越来越多,可以说多得是不可胜数。本人会在以后写出《神、仙、神仙、造神运动》专文来论述,这里就不多说。

第二、建寺盖庙行动。建国前,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寺、庵、庙、观无数,而且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体上佛道两教的宗教场所在数量上是不相上下的,这也说明,佛道两教千百年来,争夺信徒的斗争,都是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

第三、阐明教义,编写经书。由于这项活动的开展,使佛道两教在历史沿革的过程中,聚集起了大量的宗教理论家,就是所为的高僧、高道,而这些高僧、高道后来大都成了两教的神祇。而且佛道两教的宗教理论家们,在阐明教义,编写经书的活动中大量的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或模仿。不仅如此,连神仙也拉来互为通用。所以,佛道两教的经典当中,经常有似曾相识的地方。而且佛道两教的经典也都从过去的几本小册子,发展到案牍如山,汗牛充栋的地步。道教的宗教理论家编出的影响比较大的经书,就是《老子化胡经》,这本《老子化胡经》,把佛祖如来硬说成是老子的弟子,因而在中国古代的宗教界、文化界、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也就有了天下“三教出一门”理论。并行成了共识。本人会在以后写出专文《天下“三教出一门”之说》,将详说“三教出一门”。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编得也是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服众,所以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有些经典甚至于仅限于某些门派,影响力极小,有的影响力甚至为零。所以,若有兴趣喜欢阅读宗教典籍的朋友,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才不会产生谬误。切不可看到某一本典籍或书里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这种主观的认知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四、斗法。大家都不会陌生,就跟现在的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相似。但内容不同。这种斗法会,常常有官府或士绅组织主办,也有佛道两家自行协商主办,在民间影响很大。明清小说多有描述,《西游记》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七回里,就是活脱脱的僧、道斗法的写照,只是这里的道士是妖怪。虽然对道教多有贬谤,但描写得很精彩。

三、道教的修行方式

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除了研习经典以外,其修行方式,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符箓。主要是用来镇宅避邪,驱魔降妖,呼风唤雨(至于能不能呼来风,唤来雨,天知道)。

第二、内丹术。也称“调息法”,现在也称道教气功,在《庄子》一书里,已经有不少气功、静功的记载。从现在医学观点来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法。

第三、丹鼎术。张道陵初创道教时,炼制大量草药,制成丸剂,主要是以为人祛病健身的一个手段。后来道教门徒发展成为“丹鼎术”,古人叫“抟汞炼铅”。用这些东西,当然还用其他一些“仙药”做配料,制成“仙丹”,而且功效也不仅限于“祛病健身”,而是宣扬人吃了能“白日飞升,成仙得道”。现代医学证明,食物中若含有少量汞铅这些东西,人吃了也是不得了的事情。用这些东西炼成的“仙丹”,人吃了了后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吃了“仙丹”,白日飞升的人没有,死于非命的却不少。历史上屡有记载。

第四、玉房术。也被称做做“阴阳双xiu”、“捉坎填离”、“纳阳采阴”等等。有的教派也把“玉房术”纳入“丹鼎术”系列中。就是通过男女xìng交做为修行手段。研究一些诸如“九浅一深”、“三浅一深”、“含精不吐”等xìng交技巧,这里就不详述。这种修行之术限于一些没有“色戒”的道教教派。其知名度很高。但是,因为有悖与我国的民俗传统,争议也是不少的。明朝作家凌濛初的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监生浪吞秘药春花婢误泄风情》就讽刺了山东曹州的一个甄监生信奉神仙之术,服食春药后和一个新买的丫头春花,深夜坐在禅椅上xìng交。最后,没有解药,脱阳而死的故事。

四、正一教

道教在历史沿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宗教理论家,并产生了许多门派,但这些门派实际上都脱不出原始道教的窠臼,所以,不能自成体系。也威胁不到世代沿袭“天师”之职的张氏道教在全国的领袖地位,但是,道教在基本教义上的缺陷,也成了道教兴盛的瓶颈。和佛教相比,道教在基本教义上的缺陷就更为明显。因为佛教宣称的是精神不死,因果轮回。所以劝人多做善事,修桥补路。与人方便。苦修今生,普渡来世。劝人今生忍受苦难,来世成人成佛。让人容易得到心灵的慰籍,修行方式也简单易懂。所以在民众中能引起很大的回应。而道教宣传的是白日飞升,成仙得道。其实上是种追求,而这种追求就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奢侈的。其修行方式“符箓”(做“符箓”是要摆供桌的)、丹鼎术、玉房术,都是一些很昂贵的消费。所以,道教长期以来,只在统治阶层,富商绅士阶层,受到追捧。一直是贵族宗教。民众基础一直很差。金元时期,“全真道教”做为一个后起之秀,彻底打破了这种发展的瓶颈。在信徒、声势上已势如破竹,如日中天。远远超过了张氏道教,张氏道教的影响空间被挤压并萎缩。有道教开山之称的张氏道教从此就沦为道教的一个流派“正一教”。当然,张道陵创立的道教毕竟年代久远,历史悠长,有固定的受众和信徒。张氏后人还世袭“天师”之职。所以,为了和全真教有所区别,张氏道教就称为“正一教”,张氏道教称为“正一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张氏道教典籍里有个《正一经》;另一种说法是为了以示和“全真教”的区别,取名“正一教”是表示该教是正宗、一脉单传的宗教。也有将两种说法合用的。关于“全真教”,本人将会在以后写出专文《全真道教的兴起》来论述。

道教做为一个宗教,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荒诞、怪异之处。但是道教是主生的。它的主旨就是希望人人活得轻松自在,健康长寿。是以人为本的。所以,道教的一些理念,也有很多的积极意义。道教尊奉的人物,如老子、张道陵、丘处机等等,都是一些伟大的人物,他们或有睿智的思想;或有聪慧的哲理;或有济世救民的良苦用心。在性格上,他们更是有博大的胸怀,超然物外的情愫,篾视权贵金钱的洒脱,追求淡泊的清雅,心灵宁静的飘逸。在处世上,他们的一生都是一贫如洗,漂泊四方,无私无畏。乐善好施。扶弱济贫,救苦救难。他们受到后人的敬仰,不仅是宗教的力量,更是他们人格魅力的体现。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