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事议的差不多了。
天启皇帝突然想起什么,看向张静一,一脸正色问道:“张卿,你那兄弟邓健现在近况如何,可有什么消息?”
张静一便苦笑摇头道:“陛下,臣许久没有他的音讯了。”
天启皇帝听罢,露出了一脸遗憾的样子,“这样呀,好了,没事了,朕只是突然想到新政,便禁不住想到锦衣卫,想到了锦衣卫,又不由得想到了新县千户所,这才想起,邓健这个人,既然没有消息,那便这样了。”
张静一等人告辞。
从勤政殿中出来。
张静一正打算出宫,却被人叫住。
“辽国公。”
张静一驻足,回头一看,却是孙承宗。
孙承宗笑吟吟的样子,他匆匆上前来,而后与张静一并肩而行,笑着开口:“走一走?”
张静一心里说,你都叫住我了,我能不走一走?
张静一便点头道:“孙公,请。”
“不必如此客套。”孙承宗道:“老夫只是想和你聊一聊。”
张静一点点头,道:“那……就聊聊。”
孙承宗开口说道:“方才老夫见群臣倡议洪承畴,辽国公脸色似乎不好看。”
张静一笑了笑:“哈哈,是吗?”
张静一敷衍过去。
孙承宗认真看了他一眼,随即便道:“其实,百官推举大臣,本是常态。这也是历来的规矩,借用廷推,推举出贤明之人……”
“推举出来的真是贤明之人吗?”张静一反驳道:“倒不如说,符合各方利益的人。”
语气里透着几分嘲讽。
孙承宗哂然一笑:“你也可以这样说,只是,老夫有两个问题,程的举措,倒是有不少……颇有几分道理。”
张静一娓娓道来,“章程里提出来的,只是皮毛的问题,神枢营变成神机营,朱武变成了洪承畴,军校成了讲武堂,真的就可以了吗?若是有这样容易,我大明何至于到今日这个地步。因而,孙公若说我反对你们那一套,这也不对,其实我是乐见其成的,若是你们当真可以靠这般,就可以缔造出一支精兵强将,解决这天下的内忧外患,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在我看来,所谓的廷议和廷推,最后得出的这个新政结果,本质就是一群人拼命的想不触动自己好处的前提之下,拼命的添加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的东西,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张静一随即道:“所以我敢断言,这些打着新政旗号之人,非但办不成新政,反而会对国家祸害无穷,可我无所谓,因为到了那一日,自然会有人看清衮衮诸公们的真面目,让人知道,八股取士出来的都是一群蠢材,所谓以文治武,不过是笑话,还有那只贪婪无度,只晓得兼并土地的士绅们充塞的所谓的新军,也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
张静一这番话,让孙承宗心惊肉跳。
好家伙……他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孙承宗道:“哎……老夫是真的不愿意走到这个地步,不过……或许,你是对的。只是……”
张静一侧眸看向他,脸上带着困惑,“只是什么?”
孙承宗在心里深深叹了一气,才道:“老夫还怀有侥幸。”
孙承宗显得很沮丧,他似乎也开始慢慢的看破了这个时局,大明已到了非不改不可的地步,如今大家都看出来了,张静一有一个方法,可朝中的大臣们,也有一个方法,大家当然会倾向于那最无痛且最便捷的方式。
孙承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出身于士绅人家,中了进士,虽是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积重难返,越来越觉得张静一才是对的,可实际上呢?
他心里隐隐期盼着,朝中诸公可以成功,因为……他实在不忍见失败的后果。
…………
送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