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番外第12章 想总结叛乱成功规律的人都得完

番外 想总结叛乱成功规律的人都得完

灯塔的事儿,李素只是跟周瑜诸葛亮聊了个方案,具体设计都不用急,至于施工,就更是要若干年之后了。

毕竟这涉及到一个航运饱和度的问题。如前所述,如今国内至少两成能跑长江口的水手,都还是走过海路、知道如何测向定位的。

这些人有没有灯塔都能跑船,灯塔只是给那些完全没跑过海、只跑过内河的菜鸟准备的。

所以,直到“长江口的江海转运压力,已经足够饱和,占满用尽相当于全国两成江海运力”的时候,灯塔的迫切性才会浮现。

而现在吴郡和会稽还不够繁荣,南方也没开发到那程度,先等着吧。

造船厂和转运港口,倒是今年能趁着农闲开工就先开工,毕竟是马上就能用上的。而且百姓闲着没事做的话,也正好细水长流安排上,别白白浪费了劳动力。

轻重缓急,统筹得很是稳当。

年底最后剩下的重头戏,就只是从青州兖州的移民安置。这事儿李素倒是基本上五日一问,随时关心。

时间就这样很快进入了204年,移民安置大部分都算得上安生,但也发生了一些局部的小乱子,都被处置了。

……

204年正月,身在会稽郡治山阴县的李素,正处在过年休假之中,等着过上元佳节呢。

节日期间,他依然保持了五天听取一次工作汇报的节奏,关心一下百姓,剩下的时间则是和妾侍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结果初六这天,他刚刚听取完句章造船厂新挖船坞的进度汇报,丞相府的户曹王累,就带来了一条紧急的噩耗。

“丞相,出事了,泰山郡和济南郡、东莞郡前几天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叛乱,还有大约数千近万名两年前被打散的曹操溃军乱兵、之前被当地的山区豪强收留了。

这次朝廷强行推进清查人口、把所有山区无田贫民、隐户全部迁走,动迁工作过半之后,那些泰山和沂蒙山沟里的土豪终于坐不住了,不甘心他们控制的隐户人口被夺,直接武装叛乱了!

总共佣兵估计有小两万人!泰山郡的莱芜县、邻郡的临朐县两座县城被攻破,还杀了县令和各级官吏,洗劫了官仓!”

李素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简直不可置信。

这是什么年头?曹操都死了快两周年了!当年曹操在的的时候这些乌合之众拧成一股绳、聚集在曹操手下,都打不过朝廷的王师。

现在就靠当初被打散后逃回老家的几千残兵、躲进泰山沂蒙山区当土豪,反而敢动手了?

自灵帝以来,这二十多年里,泰山贼和青州兵都被反复杀剿了多少次了?还敢没完没了?这就是仗着穷山恶水山沟沟里王师不便彻底清剿么?

不过,事情已经出了,李素的后,荀公达应该会私下里提醒陛下的。”

诸葛亮一愣,也是暗叹恩师不想求人,居然这么直接粗暴。

李素这个时候确实不好直接跟刘备建议任何处置国策,但他如果是请求减封认错,那还是很合适的,毕竟显得态度好。而通过这样的表表达一些暗示,刘备身边自然有公卿看得明白。

他们也知道,丞相所受的信任,是不可能被根本动摇的,哪怕激起一次小叛乱,也就是反省一两年而已,最后不还是言听计从。

可以说李素如今的地位,哪怕遇到未知事件踩个坑,稍稍拿出一丁点封地退一步,那力度也绝对比历史上诸葛亮从街亭败退要轻。诸葛亮街亭回来后自贬,不也是扣下没有回复。

但随后几天,甚嚣尘上的后续发展也不少,而且关键是这事儿李素确实做得有点瓜田李下——

有些人开始传言,丞相往扬州移民开发南方,不仅有为国之心,还有趁机充实自己的封地会稽郡的企图,是贪图长远的食邑租税。

这个就比较难处理了,刘备只好继续和稀泥。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素的请求减封以撇清嫌疑的奏表到了,刘备看完之后,没有传示太多人,只是把三公喊到宫里私下询问了一下。

尚书令荀攸看完之后,已经看出李素反客为主的意图了,他也不想得罪李素,也不想被刘备视为李素一党,就选择了一个比较中立的说法。

荀攸解释道:“丞相所虑,用心良苦,主政者主持移民,自己确实不该从中受益。青兖移民,凡是移到会稽郡各县的,确实不该直接成为丞相封户。

而应安置在如今尚未被封给丞相的那些县里,或者是拆分设置不属于丞相封地的新县。如此,则丞相之名得以保全,也可以警戒后世执政者施策时的动机。

不过,臣以为泰山贼寇如此猖狂,似有以史为鉴、试探朝廷底线的企图。当初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度田遇叛,最终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荀攸把这番话说出来后,刘备立刻就反应过来了,那些叛匪这是在触碰他的逆鳞、试图看看朝廷的忍耐极限在哪儿啊!

这要是让他们试出来了,那还得了?以后大汉不就一直被世家豪强挤兑了!这是世人在觉得刘备仁慈,所以得寸进尺呢!

趁着现在天下刚刚太平,刀把子还在手上,而且整个天下基本上都是武力打下来的,当然要动刀子把问题根除了。

唉,看来青、兖二州最后的和平统一,也是有后遗症的嘛!就因为和平接收的,曹操没洗过那两州,刘备也没洗,这不就留下问题了么!

其实,原本历史上,光武帝刘秀统一后面对的窘境,相当一部分也是这样的,那就是那些劝降下来的地方,乃至自己的老巢根据地,裙带关系盘根错节,谁都不敢得罪。

而后世晋的问题,也是一样,季汉和东吴直接投降的那部分地区,晋基本上得承认其原本土地上的既得利益。这种控制力度,跟实打实一座城一座城打下来,是完全不能比的。

没干完的事情还得干,想着省事儿,最后却没省。

刘备虽然内政能力不算强,但他好歹也是年轻的时候混社会收安保费的,这点暴脾气还是有的。

一个收钱保护乡里的家伙,如果发现有人在试探“我拖欠对方几个月安保费,才是对方忍耐的极限”,那怎么能忍?这绝对不能让人试出来,哪怕是为了立威,都得下狠手。

刘备就宣布了对这次叛乱者中所有家族的核心族人,一律不赦免,最多只赦免叛军中那些被家主指挥、逼着上阵的佃农、庶民。

旨意立刻到了周泰那儿,让他不用留手。

叛乱最终在半个月后就被平定了。

当地那些泰山贼、青州兵出身的豪强家族,还有等朝廷认错诏安的呢。毕竟十七年前刘备自己就诏安过一批青州兵,后来曹操也诏安过,他们已经习惯了。

谁知,这次因为天下已经太平了,对于试探底线的必须立威,那些家伙就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刘备也是敢杀人的,最后围着不许任何叛变组织者投降,只接受下面的士兵杀了长官、族长来投降。叛乱结束时,直接杀了七八千人,收编了几万被胁从的农民。

泰山三郡的大姓豪强,几乎被杀绝了,县城门口都立了一堆木桩子,插上砍下来的人头。被叛军波及的几十个县,每个县都插了几百个人头。

最后彻查下来,还发现那群泰山贼青州兵残部里面,还真有几个曾经曹操阵营的无良文官谋士,或者是某些被刘备处决的曹营文官的子弟,混迹在那些人里面搞事情,

那些读史文人教叛军解读历史,向他们讲述“当年光武帝重新一统大汉后的节说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