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够自虐,敌人就想不到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正文卷只要够自虐,敌人就想不到李素既然是摆好了有备无患的姿态,让部队时刻保持紧张、一旦天时适当就能随时出击。那么,让他等到合适的天气,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历史上,没有诸葛亮的祈风,周瑜要在隆冬时节等东南风这种罕见天气,都有偶然成功的机会。
何况李素只是需要在农历五月中下旬、等一段阴雨连绵不太热的天气呢。江南地区每一年的梅雨季节,都是必然会来的,这是大概率事件。
才是农历六月初一。我现在打字,杭州就在刮风下雨。)
果不其然,顾雍带着李素需要的最后几类补给物资抵达后,还没两三天。五月十八,天降大雨,苏南皖东气温骤降不少,变得凉爽宜人。
雨太大的日子,还是不适合厮杀的,但适合行军。李素身边也不乏江东籍的谋士,又有足够斥候,早就对江南地区每年的大气候非常了解了。
知道梅雨季节每一波降水都是刚开始有大雨,随后转为淅淅沥沥的中小雨,绵延十几日不绝,最多中间偶尔阴几天。
五月十八当天,李素就在夏口进行了战前总动员,整顿兵马,让他的主力舰队往下游顺流而下。仲夏长江水量本就大,流速也急些,江面宽阔还不怕夜晚行船磕碰,一日数百里很是轻松。
估计二十日就能到柴桑、二十一抵达皖口,正好赶上等地,分摊孙权的抵抗兵力。
……
计划很完美,剩下的就是看执行了。
部队前两天的行踪隐藏得比较好,过鄂县入柴桑的那段路,还是趁夜航行过去的,前一天傍晚通过江北的蕲春、第二天清晨已经进了鄱阳湖了。在鄱阳湖里又停留了一个白天、傍晚才再次驶出湖口,往下游而去。
所以曹孙联军是直到五月二十一这天上午,才从北岸发现了李素的舰队突然集结出击。最先发现敌情的是朱治,他立刻跟与他一起协防的曹仁互通军情,曹仁倒也仗义,派出最快的信使换马接力狂奔,去皖口报信,让下游的部队做好防御。
信使只花了一个多时辰飞奔过去,然后又渡江通知南岸的虎林港周瑜的水寨,最后竟然只比李素的大军早了仅仅两个时辰,把消息送到,惊得周瑜都差点没反应过来。
毕竟,从蕲春到皖口,整整四百多里路。李素的十一万部队,至少有七八万是这次坐着船队来的,那么大规模的部队,竟然走了四百里后、只在最后抵达目的地前两个时辰,防守方才探明,已经是非常夸张的奇袭了。
昼伏夜出的航线规划尚在其次,关键就是部队的进攻时机太突然了。李素对援军的掩藏做得太好,周瑜既没提前知道李素补充了四五万生力军,也想不通李素会趁着五月下旬初这个时间点来一波猛的。
梅雨能有多久?难道李素觉得十天半个月就能结束战斗?他就不怕士兵在暴雨中作战大面积染病、传染、在军中形成瘟疫?他就不怕进入六月酷暑之后,部队扛不住炎热?
“大都督,如今如何是好?是迎击出战还是死守水寨?”剩余的江东将领也颇有慌神的,从孙河到陈武、朱然、宋谦,全部指望着周瑜立刻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