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鞋上绑的稻草松了,一定要及时找军需兵补充绑紧!”

“你以为让你们能穿草鞋就穿草鞋行军、实在不耐寒也得皮靴上裹草、是闹着玩呢!刚才章曲长那个曲就有两个士兵皮靴绑草掉了懒得补,摔死了!何不惜命耶!”

一支超过万人的军队,在冬雪初霁、尚未融化的日子,踩着尚不至于湿滑、积得也不算深的白学,在三峡北岸边缘的山区里,坚定地行军着。

虽然已经挑了个地尽量不滑的天气,但因为士兵们总有麻痹懈怠的,也有极个别意外情况,所以超过千分之一的强行军坠山伤亡率,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统帅这支人马的将领也不是不体恤士兵,也不算心如铁石,但他们知道这些代价必须忍受,行军必须按计划进度。哪怕一万五千人摔死个二三十人,也不能减慢速度。

这支部队,正是李素觉得战机已到、南下迂回派去长沙郡与甘宁会合的。为了确保尽量延缓被孙策周瑜发现的时间,所以部队选择的行军路线也得适当调整,不得不走一些比较艰难的山路。

他们的出发地是当阳县,目的地是宜都郡治以西的某个长江三峡北岸小渡口,行军距离不过一百二十里。

但因为要避免在山上过夜,所以部队必须选择强行军。在前一天天刚亮的时候,到达当阳县西南二十多里的荆山与三峡北岸群山交界处(三峡以北的山广义上来说属于神农架和巫山山脉,到最东边跟荆山的余脉相接)。

然后在一个白天的时间里,就走八十里山路,穿过山区。最后再在入夜后走十几里平地,抵达宜都郡境内那处依然控制在汉军手中的小渡口。

那个小渡口位于夷陵守将李严控制的防区,甚至都没有名字。因为再往东、往长江下游,那些相对更大一些的渡口,诸如油江口、公安,都在周瑜的水军控制范围内了。只有李严坚守的城池以西的长江江段,才能安全供汉军小船经过。

这样的行军速度,如果是正常的部队机动,肯定是做不到的——部队带着辎重粮草帐篷被服,在平原上正常行军,也就一天五六十里,绝不超过七十。如果是山地,就只会更慢。

不过,李素的部队有内线作战的优势,可以不带粮食也不带帐篷被子,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睡到哪儿,沿途李严和甘宁都会尽量补给招待,这才可以创造快得多的强行军效果。

也正因为不带粮食辎重,李素不用太担心陆路行军和水路行军的后勤损耗惩罚,反正是走到哪吃到哪,那就全程都走陆路。

在夷陵南渡长江后,全程从武陵郡那崎岖的、稍稍远离长江南岸的丘陵地带跋涉。从夷陵再到洞庭湖南端,还有四百多里路,加上之前当阳到宜都郡的一百多里,全程加起来六百里。

李素硬是只用了七天,在腊月二十七这天,抵达了长沙与巴丘之间的洞庭湖南角。随后又往北赶到巴丘,已经是二十八日下午,连忙歇息一夜恢复士气和体力。

李素本人原本到腊月半的时候,都还在襄阳城里喝着热酒吃着烤、炖鹿肉,泡澡享福呢。但他这人也对自己够狠的,需要他果断吃苦的时候,他依然没忘了吃苦的本色。

这八天里,他在山区由下属搀扶着徒步走路的里程,超过了二百里!还有四百多里不是特别崎岖,可以确保安全骑马,那他就还是骑马。但反正从头到尾一步路都没坐过轿子,全军也没有携带哪怕一顶轿子,作为一个文官来说实在是非常难得。

到了巴丘,士兵们开始睡大觉养伤,他却顶着疲惫,围魏救赵了。围魏救赵去的兵多容易被断粮道,我这种只带三千人围魏救赵的,也攻不下吴军任何重要城池,怎么逼周瑜亲自全军回救?

我觉得,这几个月里,倒是孙策随着围困汉阳日久、投下去的本钱和时间多了,有点舍不得。如果是十月底,汉阳刚开始被围,围不围得下来对方也是无所谓的。

现在已经是非围下来不可,如果功亏一篑孙策这暴脾气得气急败坏不可。既如此,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出动水军,摆出孤注一掷给周将军运粮,周瑜不就已经会全力拦截我们,那他不就出战了么?”

李素闻言,虽不采纳,但也表示了嘉许:“兴霸,不错,比原先更会动脑子了。”

毕竟李素刚才的指示并不是军令,而是还在商议阶段,他还是很鼓励真正有才华的将领谋士动脑子、群策群力的。

要是一直搞一言堂,哪怕李素的智商胜过他们,还有先知,可最终很容易走上历史上诸葛亮的路:旁边的人智商计谋都远远不如自己,只好大部分事务亲力亲为,最后把自己累死。

李素鼓励了甘宁的思考后,以培养下属的口气分析道:

“孙策因为已经投入的本钱,不围成就咽不下这口气,这确实可以利用,但是你要知道,你如果全军几万人开着大船队孤注一掷去运粮,周瑜肯定会警觉,要是真觉得我军战力可观、死磕会赔大本,放弃也就放弃了。

相比之下,明年二月之后,夏水重新恢复通航,到时候我们要封堵的路线就多一条,孙策完全有可能布置疑兵弃大船保住主力部队,只要人留下,船还可以再造,我们歼灭孙策主力的机会就错过了。

如果你一开始派遣小股船队给周泰运粮,那么周瑜也会全军出动全力去拦截,只会派出偏师。那样的话我们痛打了周瑜的偏师,把粮食运到了,下次他还敢全军出动么?

如果我们继续示弱,让周瑜的偏师就歼灭了我们的运粮队,那也于事无补,周瑜下次还会再派偏师拦截我们的运粮队。总之就是不打疼偏师不出主力,打疼了偏师不敢出主力,哪像围魏救赵可以一下子诱出全部主力、至少是绝大部分主力。”

甘宁脑子转了好一会儿,才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个多月来因时因地制宜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不如司空的原计划高明。

果然司空能当到司空是有道理的。

甘宁惭愧地承认:“司空神算,属下望尘莫及。不过,只靠三千人围魏救赵,怎么确保打疼吴人让他们报急呢?又如何确保周瑜觉得威胁足够大、得派出主力回救?人少会打不过?”

李素智珠在握地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你的船队带的都是些什么装备,你自己也清楚,就没打算让你攻坚。所到之处,绕过坚城,专找防备不足的沿江富庶乡镇,纵火掠夺就是——不过,我们毕竟是王师,屠戮百姓的事儿不能做。

如果敌方百姓不武力抵抗,就别乱杀人。咱最多只能用比‘彭越挠楚’更不残暴的办法。

而且你的这些新船,都是子敬在交州研发福船后、回到长沙,再在长沙这边的船厂也模仿着造的,速度肯定是远超如今世上所有的快船,你还是顺江东下、长江下游江面又宽阔。

敌人拦截你你可以绕开,他们不可能封锁整个长江江面,就算封锁了,局部兵力也肯定薄弱,你三千人的战船集中一处,突破绝无问题。突破之后,敌人想从背后追你,也是追不上的。

如此一来,你的部队就可以多带船、每艘船少载人,三千人打出几万人的声势。反正你也不跟吴军后方的水师接舷战近战,他们也摸不清你的人数真实规模。

一旦一路烧乡镇烧到建业郊外,牛渚等地,孙策看到雪片一样的急报,还坐得住?这样虚则实之,周瑜还不得以为你带走了几万人,非得全师回救不可?说不定周瑜还会觉得长沙汉阳都因此空虚,回救路上还短暂尝试强攻一下呢。

这样诱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像以汉阳粮船队诱敌那样、得承受敌军从上游、从受益于冬季西北风的角度攻击我们。

我们可以把周瑜的主力放过巴丘湖口后再杀出,利用我们的新战船速度优势,衔尾追杀周瑜,让我们处于上游——周瑜应该不是非常忌惮这个谁让太史慈上次就是在汉水上,从上游攻打下游的周瑜,还让周瑜赢了,周瑜现在应该对于一切水战都信心十足。”

甘宁听完全部战略思路讲解,不由彻底心悦诚服,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就算让他打诱敌战,没有跟孙策周瑜当面对决的机会,他也认了。

李素已经向他承诺:只要把周瑜引到合适的时机回救,将来破孙周的首功,让指挥具体决战的将领跟甘宁平分。

所以,甘宁的立功不会比太史慈或者周泰小。

而且,让手下最桀骜不驯的将领诱敌,才最有欺骗性嘛。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