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62章 收割胜利果实

收割胜利果实

攻城战自古都是最血腥的绞肉战,尤其当地人是最后誓死负隅顽抗、只想死前拖几个垫背的,哪怕有灾异打击其士气,困兽之斗的杀伤力依然惊人。

刘备和李素是为这场“彻底解决西凉羌贼问题”的战役,充分做好伤亡准备的,但最后看到惨状,以及初步估计的伤亡数字时,还是触目惊心。

在之前多日的佯攻准备阶段,汉军总伤亡就达到了六千多人——包括了四月二十一日高顺刚刚抵达时、那次失败的强攻当中伤亡的两千人。和后面十几天里损失的四千人。

而五月初三的全面总攻,光是张飞带领的主攻北门和未央宫这一路的三万人主力部队,最后打完清点,战死与重伤的又有足足四千多人!虽然,他们硬啃掉了一万多人的李傕军最死硬部队,几乎没有什么投降和俘虏,都是死战到底那种。

另外三面的部队,在城内大乱后,由关羽统筹全局、趁机破门参与围剿,战斗结束后,伤亡也达到了三千之多。

按说这些部队已经是敌人战斗意志即将崩溃时才上来抢战果的,按说不该死伤那么惨。

所以实际上,这里面有近两千人都是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的亲卫骑兵的损失。其他赵云加上另外两门捡人头的步军,一共才死了千余人。

这和呼厨泉以往的出工不出力状态大相径庭,最后连刘备都觉得惊奇。不过当他看到呼厨泉部队的战果——整整近五千颗南匈奴叛军骑兵和鲜卑骑兵的首级时,刘备就不觉得意外了。

呼厨泉这次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下了死力了,硬生生拼掉了李傕的鲜卑、南匈奴雇佣军骑兵。因为己方也损失惨重,最后杀红了眼不留俘虏,尤其是鲜卑人见一个杀一个,投降了也杀绝,拿脑袋献功问刘备换赏钱换装备。

……

“长安攻城战,十几天打下来,我军累计死了一万三千多人,真是惨烈啊,而且都是精炼数年的精兵。之前泾原决战野战都没死那么多,那次才八千人吧,段煨的不算。

再加上街亭、陈仓损失五千人,郿县、槐里、细柳,其他大小战役,累计四千人左右。北伐以来,一共损失了四万兵力。当初十三万大军分三路北伐,打完只剩九万了,白骨露於野啊,才算是灭了李傕这个贼首。”

刘备看着这个数字,数次叹息不已。当然他说的这个“损失”是包括了直接战死、伤重不治、伤重留下永久残疾无法再从军,全算在内了。

这四万里面,仔细再区分,汉军大约占一半,步兵损失约一万五千人,骑兵损失五千。

蛮兵胡兵占另一半,也是两万人。其中呼厨泉的南匈奴骑兵死伤比例最高,累计损失了五千,一半多都是在最后长安攻城战里死伤的。其次是王平的板楯蛮,大约损失四千人,也是长安战役的攻城战主攻力量。

其余昆明夷、哀牢夷各损失三千余人,叟兵、青羌兵各死伤一两千,都是北伐以来历次战役的累计数量。

哀牢夷额外损失了一百头战象,最后全部战死消耗殆尽,尸体也被挑没有糜烂的部分吃了,如今大灾之年,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植物长期养着这些大象,战死了也算补贴军用,少饿死一些百姓。

不过战象就算活下来也没什么用,因为西凉军都跟战象累计对阵了几次了,渐渐摸清了对付的办法,今天拂晓张飞用大象撞守城堑墙体系时,李傕军都已经学会在陷坑里放火阻挡大象了。这种作战经验是不可能封锁得住的,其他军阀肯定会有信息渠道汲取李傕失败的教训,下次看到战象也知道怎么惊吓了。

所以象兵本来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后也不会再用于跟北方军阀打仗的军事用途。

部队损失之外,俘获倒是也有,陈仓之战就抓了近万人,后来郿县好几千、泾原决战小两万的俘虏。从人数上来看,抓到的战俘能抵消掉大部分战损,但这些士兵军纪、士气、技能都完全无法相比。

不是毫无战意战技的农民壮丁,就是军纪败坏还学艺不精的老兵油子,要用肯定得好好训练整顿,没两年工夫根本用不了。

最后今天的长安之战,居然还能抓到九千人的俘虏——那是在李家将领全部战死,卑利骨都侯等蛮族酋长也死了之后,散在长安其他城区的,实在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了。

不过长安城里这些俘虏,除了少量被胁迫的壮丁,其他肯定不能饶恕,就算不杀降,也得终生服苦役严惩。

部队一直清点到入夜时分,刘备都巡城安民了好几趟了,才把战果全部统计上来:此战全歼李傕最后的主力部队三万余人,俘虏九千,考虑到没有敌人成建制逃脱,被杀的应该有两万两千人到两万四千人。

但很多尸体都残缺不全,还有些是在钩弋殿和霍光宫和长乐宫,外城则是随便关羽的主力部队清理。

建章宫和长乐宫大部分建筑并没有被战火波及,所以典韦直接让人先封闭了非交战区,不允许进入,只打扫交战区,最大程度减少混乱。

赵云清理未央宫最麻烦,基本上整座宫殿都有交战痕迹,最后只好把钩弋殿彻底夷为平地,建筑垃圾都填埋了,霍光故第也是如此。

未央宫东门外的武库和京兆尹府受损也不比霍光故第小,所以赵云把武库里剩下那点破烂都搬走,房子也废弃了,奏请刘备将来另修长安武库。这几处拆下来发现状态比较好的建材,尤其是优质木料的梁柱,就换下来修缮其他几个殿,加上京兆尹府——

赵云之所以如此上心,也是知道李素已经是刘协暂时封的京兆尹了,他得在这儿办公,要拍领导马屁,京兆尹府的修缮优先度当然仅次于未央宫了。

刘备和李素回到军营之后,召集众将先草草喝几杯庆功酒。刘备问起战俘准备怎么处置,张飞还嚷嚷着这些罪人全该杀了。

李素想了想,劝道:“这些战俘,被胁迫的壮丁已经剔除出去了,剩下的确实罪恶较深,不过既然投降都投降了,全部罚为终身城旦、鬼薪,服苦役至死。

最重的让他们参加修复城墙、城楼、宫墙的工作,挖土砌石,顺带为百姓挖灌溉沟渠,缓解今年的大旱。

鬼薪的人,倒也不用他们全部伐木,伐木用不了那么多人,就锯木材加工成木板,生产汲水的翻车的零件,供工匠组装,这也是缓解旱情的一点后手。

最后,如果有富余,可以让一部分人去扑伏蝗。蝗虫一年往往能活两到三季,一般蝗虫寿命三个月即亡,繁殖也是三月一代。三月时萌发的第一代,到秋天九月间见到的,已经是春蝗的孙子辈了。每繁殖一代,数量能增加几十倍。

所以现在仲夏伏蝗的规模还是可以控制的,只要灭杀勤快,现在杀一只等于秋天的时候杀几十只。古人虽然多以蝗虫为天意,不敢扑杀,甚至以为蝗虫会越扑杀越多,但这其实是古人不知蝗虫习性,不知蝗虫繁衍之快,把扑杀力度不够误认为是‘天意的报复’。

另外,蝗虫成熟群飞之后,略有毒性,生吃会导致毒死,但若是彻底烤熟甚至略带焦糊,还是可以消弭九成以上毒性。这些俘虏本就是大罪之人,如今重灾之年也不能给他们口粮,就让他们以烧透的蝗虫为食,分出一部分人捕蝗灭蝗为其余罪俘提供口食。

要是服两年这种程度的重劳役、而且是没有粮食吃食蝗维生,到明年秋收后还能不死,那就放他们一条生路,最后让他们复为庶民吧。这样他们也好有点盼头,说不定能干活时勤勉一些。”

干两年重苦力吃两年蝗虫都不死,那估计也算是天意赦免那些人了,命那么硬,就给条活路吧,很符合“春秋决狱”。

刘备觉得不错,这个棘手的问题总算是三全其美,既解决了苦力又解决了粮食还解决了刑罚,大灾之年只能这样事急从权了。

于是这道命令就算是李素上任京兆尹后的第一条政令。

——

Ps:今天九千字,算还一更,暂时还欠两更

大战结束,总要写一点盘点过渡,大家别嫌流水账。明天就好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