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朝帝业 第651章 诸大将军

诸大将军

西魏各方人马集结、整军备战的同时,在新改组的中外府中也正进行着一系列最高级别的会议。

自从朝廷将宗室广陵王元欣和六位资望深厚的功臣陆续加封为柱国大将军以后,西魏国内军政大势便由诸位柱国共同商讨裁决,起码在表面上是有这样一个流程。

就比如今次发兵进攻北齐,便是由众位柱国一同商讨之后做出的决定,而非太师宇文泰一人独裁。而此番出征诸位统兵大将的任命问题,同样是由诸位柱国来到中外府进行商讨。

虽然名为商讨,但讨论的地点并非朝堂,而是由宇文泰所掌控的中外府,也可见宇文泰仍是这会议的主导者。其他柱国的意见也仅仅只是作为参考,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仍然是宇文泰。

在诸位柱国势位崇高、不再负责一线的征战和统率人马的事务后,这些统军的大将军便等于是诸府军士的最高统帅。而在这场征事以前,秦州总管宇文导和荆州总管李伯山名位已授,并且一者负责留守关中,一者率军直赴河洛,自然不在这一系列会议讨论的议题中。

但接下来每一位大将军的人选任命,对于国中局势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自然也都需要极为慎重的决定,需要充分采纳每一位柱国的意见。

除了元氏三位大将军之外,接下来。

独孤信之前便打算在帮助杨忠争取一个位置之后,再为韦孝宽稍作发言助势,便就可以直接锁定两席,达成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今于谨却直接发言将此二者对立起来,有点要逼着自己二选一的意思,自然是让独孤信心中倍感不悦。

这样的情况下鱼与熊掌兼得自然是不可能的,会议进行到这一步,大部分的名额已经被锁定,但国中够资格被提名的人却还不乏。在这种群众共议的氛围下,就算是大行台也不能一意孤行、违背众愿的强行委任人选。

韦孝宽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勋,都比杨忠要更加适合担任大将军。这也是于谨提名的刁钻之处,独孤信如果不对韦孝宽加以贬低,可能都保不住杨忠的大将军之位。

可会议进行到这一步,仅仅只剩下三个名额了,韦孝宽估计已经是这些关中豪强们的最后希望,若独孤信发声表示反对,不只是接下来不知该要怎么处理同韦孝宽之间的私交,还可能遭到一众关中豪强们的忌恨,甚至影响到自家女婿李伯山。

诸如接下来可能就会有人捏造流言,说独孤信因恐韦孝宽势大影响到李伯山在关陇豪强们当中的誉望和影响力,所以才刻意打压韦孝宽,否决其人担任大将军之职。

独孤信还被于谨挤兑的眉头深皱、不知该要如何回应,旁边侯莫陈崇已经望着于谨不客气的皱眉说道:“于柱国此言欠妥,难道他关西英雄才是男子,别处英雄尽女子?韦孝宽虽然守城有功,但杨忠为国拓疆千里,守成之劳怎与开创之功相等?作此比较,本身就是轻慢战将功勋!”

讲到这里,侯莫陈崇便递给独孤信一个深有默契的眼神,而独孤信见状后也不知道这家伙的所谓默契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侯莫陈崇算是镇兵中的鹰派代表,对于越来越多的关陇豪强担任领兵将主一直心存不满,此时在听到于谨拿韦孝宽和杨忠做对比的时候,当即便旗帜鲜明的表态站在杨忠这一边,对于韦孝宽则不甚感冒。

“尚乐此言虽然略显轻躁,但所持论倒也不是不无道理。正如人间论者常言李伯山才是国中少流。。。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