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七百三十六章 条条大路通……

条条大路通……

王承也不多做客套,三言两语就开始宣讲政策法规来。

郭舆原想不过是来应个景罢了,可听着听着,却慢慢收敛起轻慢之心,仔细听了起来。

这王承宣讲的内容分几个部分,首先就是牵扯到日常生活的法律条文,诸如《城市管理法》、《治安交通法》、《公众治安法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触犯的。若是真的对中国一无所知的话,如是高丽人,照着旧有的生活习惯,“犯法”那还真是分分钟的事儿――甚至可能是一上街就犯法。

但在座的纵然显然对其已经甚是了解,这些法律条文是半点没有吸引力的。包括郭舆也是如此。

陆皇帝叫人做出如此规定,主要用意就是建立一个他‘认可’的公众秩序。虽然在后世人的研究中,把陆皇帝的这番用意另加曲解,从而有了……”要邀名射利,这是最好也是最适合眼前人等的手段。

当然,你要是文采出众,武艺高强,那就另一说了。

文采风流的话,就去寻各类文会么。那是多不胜数的,内中的文人士大夫也定是会很乐意看到一心慕华夏的夷人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的。

而武艺高强,这就去泰安州么。泰山下的天下第一擂,可是扬名立万的大好去处。

“除此之外就还有佛道。”王承是尊道的。他看了一眼那些个手中攥着念珠的人。夷人的佛教与中土的佛教,可不是一回事的啊。更不要说那些大胡子了。就他所知,大胡子都是信一种天方教的,且还特别之虔诚。但是利益面前,信仰真的管用吗?

横竖谁要是给他一万贯,叫他信佛,王承是很乐意在佛祖跟前敬上三炷香的。

不管后者都是如何想的,但这确实是一条好去路。慈善的名义下,普天下的一处处佛寺道观,何尝又不是一处处小型会所呢?内里的良善居士,那都是人脉也。

最后,王承的话儿才又回到法律面前。

中国禁止以本国百姓为奴,一经发现便要施以重惩。这点着重宣扬一番。

“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官府要去偏袒穷人贫民。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事!法庭和法官不会因原告被告的穷富、性别、籍贯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就偏向谁,袒护谁。而是,谁有道理,谁合法,法律就保护谁。谁没道理,谁犯法,法律便去惩罚他!”

上头讲的天花乱坠,下面郭舆心中暗自嗤笑不止,他觉得这话也太假了。那陆齐当朝权贵若是与平头百姓起了官司,得胜的又会是谁呢?不言而喻么。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说法,可刑不上大夫才是真的,前者谁又当真了?

“陛下有言,国朝初立,司法尚不健全。日后律法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但我们会尽可能的去弥补漏洞。以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最近阅读